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什么最宝贵?     
当有人问“什么最宝贵”时,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有的会说:“金子最宝贵!”也有的会说:“银子最宝贵!”……各抒己见。其实,这些答案都是不正确的。那么,到底什么最宝贵呢?“时间”就象长江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中国有句古语:“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都知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在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时提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时,有学员回答:“三个代表”就是代表生产力、代表文化、代表群众的利益;另有学员回答:“三个代表”就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接连问了几个学员,只有一人完整准确地表述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想这种现象可能不只是在入党积极分子中间存在,况且他们还是认真学习党  相似文献   

3.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美德之一。这一传统美德和尊老爱幼一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在现代社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从观念和行为上对此都作出了一些新的诠释和选择。作为教师,笔者曾在课堂上作过这样的调查“:如果发现路上有个钱包,你会弯腰去捡吗?为什么?如果捡,捡起来之后又怎么办?”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热烈,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回答,有这样四种:第一种回答“:肯定去捡。”处理方式“:如果钱不是很多,就会留作自己享用。”第二种回答“:肯定会捡。”处理方式“:我会在那里等失…  相似文献   

4.
村务公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群众自治形式。但有的村在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时 ,却将其变成了一种形式和过场 :有的村将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情写进村务公开栏 ,让群众有“避重就轻”的感觉 ,如对群众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只公布几项大的收入支出项目 ,具体支出项目群众无法知晓 ;有的村把村务公开栏变成了村干部不廉洁的挡箭牌 ,弄虚作假的盖头 ;有的村搞企业、抓建设 ,事前不开村民代表会议 ,不听取群众意见 ,以致暴露问题时群众非常气愤 ;有的村重公开、轻反馈 ,虽然公开了一些村务 ,但是公开后对群众有何意见 ,有何反映 ,不能及时反馈 ,没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波澜壮阔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党的基本路线日益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熟悉,逐步深入人心。但熟悉并不等于深知,如果现在问: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就是四化嘛!”这个“四化”是指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如果问: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就是‘一个中心,两个  相似文献   

6.
元见 《当代广西》2004,(4):24-24
时下,在与一些农村基层群众攀谈时发现,有的基层乡镇,村的领导干部在离任交接时,只要讲起自己的政绩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惟恐埋没了自己的“闪光点”,而一旦涉及到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他们往往会退避三舍,唯恐躲避不及,其结果是“领导离任问题走,‘群众呼声’没盼头”,不少群众对此颇有看法。分析起来,有的领导干部之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4,(22):43-44
“我们不在乎物质上的给予,只要组织上心到意到情到就足够了。”“这是党委、政府对我们政治上的关怀、精神上的安慰,是以心换心。”“如果干部与群众互相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形同陌路,那就很危险了。干部离群众一尺,群众就会离政府一丈。”群众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道: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一位老师问起孩子们将来的理想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艺术家……两个衣不蔽体的孩子,一个鼓足了勇气说,长大要当裁缝,另一个说他想当鞋匠。顿时教室里发出鄙夷不屑的嘘嘘声。老师说:“很好,我为你的选择自豪!你们将来会成为世界上…  相似文献   

9.
时下,在少数干部中存在一种“群众工作恐惧症”。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其外在表现就是干部“怕”群众。“群众工作恐惧症”,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是怕接触群众。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 ,如何围绕两个调整做好工作 ,是摆在人事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就当前基层人事干部的素质而言 ,知识面窄 ,政策观念不强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不深 ,对市场经济知识一知半解者尚大有人在 ,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人事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 ,必须重视增加人事干部知识的“储量”。个别基层人事干部缺少知识“储量” ,对做好人事工作和个人成长进步会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影响做好本职工作。有的人事干部因知识贫乏 ,上面文件精神吃不透 ,落实不到位 ,效果差 ,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解答不了 ,不能以理服人 ,在新…  相似文献   

11.
袁浩 《今日浙江》2006,(18):62-62
当前,正值各级党委换届之际,注重“群众公论”可以比较真实地了解一个干部的德才情况。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也会出现“公论”不“公”的问题,得票多的人不一定就是政绩突出、德才最优秀、群众最拥护的人,原因有五:一、民主意识不够“。公论”的“公”应该建立在干部群众的公正客观意识基础之上,但有部分干部群众对自己的民主权利并不太珍惜,认为在选人用人上搞民主测评、投票是搞形式、走过场,因而滥用或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在评价和推选优秀人才时,不是从国家利益、公民的整体利益出发,而是凭个人好恶投票,有的甚至随大流,缺乏当家作…  相似文献   

12.
有个典故,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功成名就者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的说富甲天下者最快活……听完这些回答,朱元璋面露不悦之色。这时,有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极为赞赏。  相似文献   

13.
政绩真伪析     
当今政界,“政绩”是一个热门话题。公仆们渴望政绩、追求政绩,其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追求政绩,有的为人民群众所称道,而有的则受到老百姓的指责,这是为什么?因为政绩观不同,效果不同,从政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就完全不一样。许多公仆追求和创造政绩,遵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践之以行,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而创造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绩来。这样的政绩,自然会刻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然而,也有一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政绩”视为向上爬的阶梯,…  相似文献   

14.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15.
如果您问京城五星级饭店的中方老总:“您在工作中最怵的是什么?”他们会众口一辞地回答您:“最怕宾客的投诉。”的确,投诉已经成为饭店老总的头痛病。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某市召开的反腐倡廉会议上,市长痛斥不良政风,说:“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没有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对老百姓吹胡子、瞪眼睛”;“制假售假、违法建设、超标排污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造成的”;“有的政府工作人员玩弄权术,大搞权钱交易;有的纵容、默许自己的子女、  相似文献   

17.
近来,各地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各级干部到社区、进村组、下车间、走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嘘寒问暖的消息。领导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官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当然是件好事。然而认真地鉴别一下就会发现,有的人确实是“深入”了,而有的人仅仅是“身入”而已。深入者必须身入,而身入者未必深入,“深入”与“身入”形似而实非,貌合而神离,不可不察。深入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不哗众取宠,不虚张声势,不搞形式主义,不开空头支票;坚持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最缺少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时间,有人强调是亲情。可当我把这样一个复杂问题交给亚力山大企业集团董事长唐雅君来解答时,她脱口而出两个字:健康。而面对“如何才能健康”的追问,她的回答更绝,仅一个字:跳!跳,一年四季,男女老少皆适宜,只要学会跳,坚持跳,就能跳出一片健康活力。多动闯出一片天如今在台湾,只要你一提起唐雅君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由她独创的“亚力山大健康休闲王国”,俨然成为21世纪亚洲健康休闲产业的龙头代表,而23年极不寻常的产业经历,更使她赢得了“全世界最会卖健康的女人”的雅号。如今她一手打造的“雅姿舒活…  相似文献   

19.
教具的妙用     
我在讲述《思想政治课》第一册(上)“货币的来龙去脉”一节时,三次使用教具,三次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一开始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从身上掏出一张面额10元的人民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是“10元钱”;有的说是“人民币”;也有的根据我这一节所要讲的内容说是“货币”;当然也有一些课前预习过的学生说只能叫“纸币”而不能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的政治高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求富裕、求公正、求安定的愿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指出,“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制度的保障”,“要首先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央领导的这些分析和判断,对我们从政治高度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生问题,以及民生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