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读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上访大县缘何变成零上访县》一文,感受颇深。文中,山西省长子县委书记张圣说:“我的办公室的门,要为百姓开着!”这表明了一种对群众强烈的信任感。正是对群众的信任,他带头解决信访问题,组织干部大下访,实实在在解决信访问题,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实现零上访,干部信任群众。才能获得群众信任,这就是零上访的秘诀。  相似文献   

2.
当前,不少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变坐等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见,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十分欢迎。 然而,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下访” 却变了味:其一是“下访”没有目标,下去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心里没有底,有的则是“嫌贫爱富”,只  相似文献   

3.
“防患于未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领导干部从群众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切身体会,也是关心群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举措。报载,山西省在积极实施信访承诺制的同时,变被动“等访”为主动“接访”,变“上访”为“下访”,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提倡。  一个时期以来,报纸上连续不断地报导农民上访事件,究其根本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老百姓与基层干部积怨较深,或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所致。信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其好处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容易掌握到第一手资料,获取准确的信息,找准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在民政部信访办的记录中,1993年至1994年,先后有4起山东高密县数人上访的记载。然而,1995年以来这种记录消失了。据调查这与高密县民政局的扎实工作密切相关。针对民政对象上访的问题,民政局首先对全市优抚对象分类登记,有重点地下访,民政局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变接访为约访、变被动等待为回访,协调乡镇信访联络员,在全市范围内,面对面地贯彻落实各项政策。针对优抚对象反映的新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认真进行政策教育,通过重点下访,对排出的11户有进京上访意念的优抚对象进行了重点教育。二是建章立…  相似文献   

5.
下,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访,含有调查的意思。下访是 近年“出世”的新鲜词。刚开 始是说上级机关派员到群众中 间去,直接听取群众反映问 题,现场办公解决“陈年老 账”,以减少群众上访。  相似文献   

6.
报载,2001年山东省平度市把市、镇两级领导干部公开接待群众来访转变为深入基层倾听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上访变为“下访”后,全市信访量比上年同期下降3.1%,越级访、重访、集体访的“三访”案件比上年同期下降21.2%,群众对此十分称赞。其实,领导干部“下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早已做出了无声的表率: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延安时期,经常深入农户人家,在路边地头,同老农们亲切交谈,了解民众呼声和要求;邓小平同志不顾年迈体弱,视察大江南北,向各级党政领导和科技人员调查了解情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  相似文献   

7.
黄轩 《当代广西》2009,(24):39-39
“定期下访、带案下访、专题下访”,河池市纪委监察局开展的“三下访”活动,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图为纪委监察局下访干部向基层群众发放信访调查表。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南漳县在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不是将“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当作口号,而是让“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架心桥”得到了切实具体的表现,“说事”制度即是最好的例证,它的推出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探索出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全力攻坚,抽调17名省级干部深入12个盟市,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变“上访”为“下访”,“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拉开帷幕。以此为起点.从各级政府机关抽调的两万余名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后,与群众面对面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些群众在当地逐级反映问题,常因干部敷衍了事被置之不理。为讨个“说法”。不得不越级上访。而这样的越级上访常被基层干部视为“影响稳定”。于是,有的地方把“接访”变为“截访”,追堵越级上访的人。有的地方甚至用“越级上访就是违法”的标语来“震慑”上访者,使群众积怨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派出干部跟随越级上访者.一次耗时半个多月。为“稳住”上访户还花去不少钱。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1月4日,省长吕祖善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绍兴县下访,敞开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了一大批信访问题,使一些上访老户息诉罢访,在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绍兴县委、县政府从中深受启发,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思想,决定建立县级领导下访回访制度,并把这项制度作为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突破口来抓。制度实行一年半来,全县信访总量明显回落,越级上访、群体上访、异常上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一、主要做法1.确定下访回访的时间、对象和地点。规定每逢双月的15日为县领导下访回访日,若遇节假日一般也不作调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2.
怎样接待──“背着铺盖”的上访者张文甲,吴有涛,李宝垠人事部门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接待群众来访是人事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绝大多数上访群众都能善意而来,满意而归。但也有少数人“背着铺盖”上访,发誓不达目的不走,其决心之大,态度之坚决溢于言...  相似文献   

13.
陈国华 《群众》2006,(4):51-52
全面推行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制度,是泰州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党政干部下访,化解了许多原先企求通过上访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使上访人次大为下降,也使泰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协调发展。上访与下访,虽一字之差,却让泰州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支点。泰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规范运作,大胆履职,狠抓督查,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变上访为下访,零距离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受到了百姓欢迎。这对于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及时化解矛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问我怎么想起创建下访工作队,其实很简单,是触景生情所致。1997年12月,我由省纪委调任石家庄市纪委书记。第一天上班,就被众多跪地不起、举状喊冤的上访群众围堵在机关门口。当时情景使我心情极为沉重,同时也感慨万千:我们作为党的干部、人民公仆,日食人民小米,月拿国家俸禄,却因基层某些干部不负责任,甚至办事不公,使群众四处上访,深感愧对群众。送走上访群众,我立即召开由几位副书记和有关人员参加的信访工作调度会。这也是我到任后的第一个会议。会上,我主要谈了两点意见。第一,要充实信访接待力量,人员由原来的6…  相似文献   

16.
百姓为上,民生为先,领导下访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武汉市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主要在拓展“四三”策略上狠下功夫。一是在下访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上着重三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二是在下访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着力“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生;三是在下访解决疑难信访问题上着实“三个突出”:即突出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科学发展观特色、突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四是在下访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焦点问题上着眼“三个推进”:即推进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推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事要解决”。  相似文献   

17.
闵行区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要求,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方法,变上访为下访,主动下基层到镇、街道受理和依法处理控告、申诉案件,以及涉及群众的急事、难事、困难事,有效避免了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07,(8):38-38
中央电视台报道,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在2004年当市长的时候,曾经两次为躲避上访群众而从市政府大楼一侧的“密道”脱身离开。经过认真反思,他终于下决心并在市政府大会上宣布今后决不再走“密道”:“我是堂堂人民政府的市长,我要堂堂正正走大门!”随着这条“密道”的废弃,咸阳市的和谐新政大门洞开,一系列相应举措陆续出台,比如撤掉全市机关大楼的围墙,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上旬,社旗县出现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在社旗县200多个行政村里都能看到"下访团"的干部到每家每户了解群众生活情况,并帮助基层化解矛盾,就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动人场面。什么叫作"下访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1995年年初,社旗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振山上任不久,就接触到了接二连三的农民越级告状、集体上访的事件。为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刘振山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干部联席会议上提出建议,希望春节前一个月,县、乡干部都到全县各个行政村去,一来访贫问苦,二来弄清群众上访告状的原因。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之后不久,全县干  相似文献   

20.
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不愿打官司,直接去上访,甚至“告御状”。中国特色的上访问题,多年来始终牵扯着地方各级政府的神经。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式启动。两万多名干部抛却机关作风,变接待“上访”为放下架子“下访”,主动出现在了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以全新的方式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同时,探索出了一套干部下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维稳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昔日热闹的信访接待大厅变得门可罗雀,更多的社会矛盾在进入信访通道之前得以化解。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年,许多地方都蕾经进行过通过信访制度本身的改革来解决“上访”问题的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现实的语境下,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化解上访“矛盾”方面的探索,或许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