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是,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精神效益,常常不为人们所注意,许多人把发展商品经济和思想政治工作看作不  相似文献   

2.
伍莉 《思想战线》2012,38(2):129-130
一、丽江木氏土知府丧失对康南藏区的控制权明末清初,原丽江土知府木氏控制的康南藏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7世纪30年代初,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敌对势力——西藏地方政权藏巴汗及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青海喀尔喀蒙古却图汗、康北藏区白利土司敦悦多吉,加强了对格鲁派的镇压和迫害。格鲁派遣人化装秘密通过青海,向当时驻牧于天山南路的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  相似文献   

3.
加强困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改进和加强工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着重解决困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应的转变问题。首先,是工作立足点的转变。在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由政治挂帅向服务于市场经济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思想,这是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细胞,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其任务就是促进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经济建设,为搞好企业和培养…  相似文献   

4.
卢鹏 《八桂侨刊》2011,(3):44-48
河口境内的归侨群体,大多数是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背景下被侨居国当局驱赶迫迁回国的。回国定居后,河口归侨在政府支持下较快地适应了当地社会生活。在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后,河口归侨在边境贸易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加强了当地人对归侨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5.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回应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让困难群众不为饥寒所迫、不为灾害所急、不为大病所困、不为住房所难、不为失业所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海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地方立法工作,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制保障,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目前,《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已经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通过市人大第一次审议。  相似文献   

6.
公民权利保障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公民权利被侵犯而得不到保障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逐年上升,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公民权利意识薄弱、忽视公民个人权利和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体制的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重构社会稳定观、强化公民权利意识、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和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的体制机制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亟待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从思想上提高党政领导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党的十五大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经济韧性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涵,本研究梳理了城市经济韧性的测度方法,分析了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几大因素,提出了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所需要做好的几项经济金融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政策环境、社会资本、金融发展都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中国各个城市应当进一步加强建设“韧性城市”的前瞻意识,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各地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以及引导金融业更好助力城市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内蒙古,推进我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促进农村牧区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性地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实现的政治发展提供了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和途径,中国改革开放所产生的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成果不是明确的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就是与此有直接的关系。改革给中国政治体制带来了重大变化,改革前的那种个人的、非制度化的统治体系,被一个已经具有制度化水平的政治体制所取代,这个体制带给人们的实际收益,已是旧体制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李明伟 《桂海论丛》2004,20(6):84-87
清末社会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群体,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及其他进步社团,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新思想,形成了反封、排满、批判传统文化的革命政治文化,并利用舆论工具迅速传播,发挥了变革政治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对清末民初政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易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109-114
清朝末期(1840-1911年),思想界、翻译界空前活跃。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解析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世致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等政治思潮与西学翻译之间的关系,指出翻译的选材和数量受到主流政治思潮的控制和影响,而翻译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主流政治思潮向更高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13.
王力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59-163
本文结合中外文献,探讨了康、雍时期清朝对西藏的治理。认为清朝在西藏从间接统治到全面、直接而有效的统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解决蒙古问题以及西藏内部出现的政治危机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苗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兼谈与古典数学的共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人类学和数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苗族聚集区域访问调查,整理苗族生活中所用的基数、序数和相关运算、度量衡和几何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字习俗文化。发掘苗族生活中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数学符号化、"筹算"中的推理过程和随机思维决策模型等。对苗族文化中的数学与古代典籍《九章算术》、《几何原本》和《周易》的共通之处作初步的探讨,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5.
近来社会史研究,倾向于关注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强调把人类聚落空间当成一个整体,从各个面向综合讨论。有鉴于移民族群在迁移过程当中,经历时间漫长,取得历史材料不易,家谱成为保存移民发展史的数据库。家谱撰写者为了垂训后世子孙,巨细靡遗地叙述开基祖艰苦创业立基的过程,内容包含家族历史以及开基祖从原生地到迁居地之后,建立移民聚落空间的历程。本文试以台中石冈《刘元龙公派下家谱》、苗栗铜锣《李氏宗谱史记》为讨论对象,探讨清代渡海来台拓垦的先民们,借由精神上血缘凝聚力与物质上的经济合作力量,以宗族为单位,建构生存空间,逐步地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郭六官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印尼华侨商人,由于他的英雄事迹,被乾隆皇帝敕封为“泽海真人”,并在爪哇地区被奉祀为贸易和渔民的主要保护神,成为华人和爪哇人共同崇拜的神明。对于这个外来者成为本地神的案例,文章试图通过定性描述和民族志研究方法,从中找出这种神明崇祀本土化与在地化发展之间的联系。结论是:自古以来,爪哇人与华人在神明崇祀的哲学思维和具体实践中具有相似之处。通过华人的努力,来自于中国的本土神,获得了在地神的身份,并成为在地的保护神,神明崇祀出现了一种文化糅合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杨小彦 《思想战线》2007,33(5):48-54
中国远古时期夏商周三代权力交替过程中呈现出意识形态的变化,在"祖灵崇拜"、"血缘制度"和"天命观"三者的不同解释当中,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内部压力。周在取代商的过程中强化"天命观"的意义,这个意义对现实政治无疑产生了影响。周人藉此不仅奠定了此后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性格,而且也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等级制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政治制度由专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度过渡,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中贯彻了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并且取得了具体实效,是一次现代化性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当代中国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出现了认同危机问题:一是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之间应当具有的合理关系出现了模糊认识;二是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一元化之间的张力关系出现了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自我认同,达成价值共识,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末,在传统治安体系破败的情况下,清政府自1901年起开始了自京师到地方、自地方自办到中央统一规划的警政建设,其中出现了安民公所、工巡局、保定警务总局、巡警部、巡警道等诸多机构。经过11年的警政建设,清政府初步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延及乡镇的全国性警察网络,完成了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建工作。重视警察立法和警察教育,实现了军警职能的合理分离是其建设中的优长,其缺失之处则表现为建设的被动性.过高的希冀和因经费问题带来的不足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