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七处《荀子》旧注提出质疑,试着从新的角度来补苴前人的说解:“柬理”即“简选于礼”;“言辩而不辞”即“言语明晰而不乱”;“恭敬繜绌”即“(行)恭敬趋法度及退让之事”;“胠于沙”即“止于沙”;“约者”即“俭约者”;“先祖当贤”即“先主称为贤才”;“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即“学者非必仕,而仕者必学”。  相似文献   

2.
正县官杨洪将"石膏山"改名为"仕高山",未料期待高升的他却因腐败被检察机关查办,他的"倒下"在于骨子里从来没有立起过根基牢固、山体正直、材料过硬、水土不失的"仕高山"即将过去的2012年定格了无数感人瞬间,也留下了不少雷人之言,而这些话语相当比例出自我们的官员之口。他们的所思、所言、所为不仅关乎着公务员形象,更牵连着执政党基础。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新风扑面、亮点频闪,其中,十八大报告和中纪委报告中分别出现的"美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说对了事情的一半,实际上,还应有“仕而优则学”。学优则仕,自古至今,不乏其人,仕优则学,当今之世,则虑无数人。唐之享先生的《求实集》(上下册)就是仕优则学的产物,她体现了先生的仕者气概,学者风范。作为仕者,上忧社稷,下忧黎民,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也,作为学者,为天地立心,为圣人立言,此其使命也。故知先生者,在《求实集》,罪先生者,亦在《求实集》。然知罪之间,并无绝对之隔,不知不能罪,欲罪必先知。知就是罪,罪就是知,人生如梦,何必斤斤于是知还是罪苟问心无愧,于国于民有益,知罪于我何有哉《求实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领导干部问责力度不断加大,官员因问责而离职已成为常态,而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行政问责相关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将信任与监督相结合,或许是扭转民众对于官员复出"逢出必疑"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13)
<正>守法企业累心必因政策缺失,守法企业寒心必因监管缺位,守法企业闹心必因执行缺德,将这"三缺"变成"三好",就是各级官员的时代使命和岗位责任5月28日,来自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13个部委的官员齐聚清华大学,通过"发现双创之星"主题活动,面对面回答创客们亟待解决的有关创业创新的各种问题。"在企业股权交易的过程中,有没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高科技人才引进方面,有没有一些普惠性的政策能够降低企业的用工成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6)
<正>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者也,去治愈远矣",为求天下大治,必须以养民作为施政目标。且只要做到使"天下之官皆养民之官,天下之事皆养民之事",就能保证"三年必效,五年必治,十年必富"。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非常重视富民,并从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藏富于民民富是国富的前提,民富才能  相似文献   

7.
李鼎楚 《求索》2012,(3):227-229
"性腐败"指"官员"因"色"而滥用公权力的一种现象,它与"财腐败"都是人欲与权力相结合的腐败类型。在古代中国法律中,"性腐败"的罪与罚颇具特色,能为我们提供历史启示。尤其针对反对"性贿赂"入罪者的理由,有促成问题进一步商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仕而优则学     
古人云: 学而优则仕。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读书成了进仕的主要途径,进仕成了读书的主要目的。尽管科举制受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所考的范围过于狭隘,所考的办法过于呆板,但其中鼓励人读书上进,以学识考官的精神,至今仍值得后人借鉴。 读好了书才能人仕当官,已经踏上了政途的仕者更不能忽视学习,儒学大师荀子曾经说过:“学者非必为仕,仕而优则学也”。 近几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反复要求备级领导干部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强调指出‘只有整个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提高了,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但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2,(11):58-58
清人高廷瑤《宦游纪略》中记有这样一则问答:有一次,巡抚钱培山问他:"官如何才为爱百姓?"高廷瑤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指关心百姓疾苦),无非沽名市惠(捞取实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指躬行实践),亦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  相似文献   

10.
清人高廷瑶《宦游纪略》中记有这样一则问答:巡抚钱培山问高廷瑶官如何才为爱百姓,高廷瑶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指关心百姓疾苦),无非沽名市惠(捞取实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指躬行实践),亦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  相似文献   

11.
报载:武汉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40次主任会议决定,对部分政府官员实行"面对面"评议。评议以后,对政绩突出、群众赞扬的优秀干部,市人大常委会将通过有关途径予以表扬;对不称职或犯有错误者,依法免去或撤销职务。这种"面对面"评议官员的举措,好处实在多,值得称道推广。首先,好在反馈信息快。"背靠背"评议官员,往往要经过归纳整理,领导审阅,级级把关,层层传送等许多中间环节,然后再转达本人,可谓耗费时间,反馈迟缓。而实行"面对面"评议,评议者和被评者双方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21,(4)
正抗清不成,他离家北游,与章丘结下不解之缘置业章丘,他开始了"独往之踪"的文化之旅不仕清廷,面对招揽发出"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的誓言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江苏常州府昆山太仓人,出身江南大族。顾炎武45岁与章丘结缘,53岁开始长居于章丘。  相似文献   

13.
官员贪腐,原因相当复杂,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来自配偶和子女。所以,自古以来,官员家事,应在详审之列,亦必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4.
<正>皇帝后妃,官员的妻子,既可以是丈夫的贤内助,也可以是干政乱国的"女祸"。身处权力圈中的女人,怎样影响了皇帝和官员的命运?在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中,因身处权力圈中,很多后妃和官员之妻,都与政治产生了关系。在她们中,既有贤明的相夫教子者,也有造成亡国亡家者。而明智的皇帝、官员,则会对"夫人"的干政严加防范。中国古代政治范畴下的"夫人"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为何明代没有后妃干政儒家理论强调男女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女子不能干政。《尚书·牧誓》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  相似文献   

15.
钱眼     
《创造》2015,(9)
<正>在南宋初年那些威名赫赫的将军中,张俊不但打仗勇猛,而且"治生"有方,巧取豪夺,广置家业,最后富可敌国,堪称南宋首富。宋人有"台官不如伶官"的说法,意思是台谏官员说话,还不如皇帝身边插科打诨、取笑逗乐的伶人大胆。据褚人获《坚瓠集》载,绍兴年间,赵构在宫内大宴群臣,席间安排伶人演戏。某伶人扮演善识天文者说:"凡世间贵人,必对应天上星象,只需一架浑天仪,并通过玉衡窥视,我便能见星不见人,从而得知其星象。不过,  相似文献   

16.
关于颜延之的初仕年龄,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是在三十岁以后.其实,通过考察颜延之初仕时的长官刘柳的仕历,可以确定:颜延之初仕的时间应当在元兴元年至义熙初之间,最迟也不能晚于义熙三年,其年龄约在二十二岁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领导干部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在"修身"、"正心"、"诚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当前,我们领导干部要转变、改善作风,践行"三严三实",迫切需要加强理论、官德、人品的修养,从而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一、提高理论修养,端正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8.
闻道 《创造》2009,(12):46-47
古人云:人可以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如此,为官者更要讲道德,除了遵循常人必守的道德,更应做遵守道德之模范,以身先士卒之表率,引领民众之良风。  相似文献   

19.
警钟与警笛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惩治腐败放在突出位置,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反腐无"禁区","老虎"、"苍蝇"一起打。从中共十八大后第一个被查处的省部级官员李春城开始,到近期落网的徐才厚,一个接一个曾经位高权重的大老虎被关进了笼子,反腐败斗争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纵深推进。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举措和成绩,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间以来,"澳门模式"一词被两岸屡屡提起,备受各界关注。"澳门模式"是从2005年春节包机协商衍生出来的。所谓2005年春节包机协商,是指就2005年春节包机两岸官员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