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化,是指不同的文化在相互接触后,此文化改变原有的特征而变成彼文化的社会过程,在该过程中,一个民族性的模式代替了另一个民族性的模式。同化政策,正是日本在台殖民统治的中心内容之一,其核心是摧残、消灭台湾地区的中华文化,代之以日本文化,企图将台湾人民改造成“畸形的日本人”。这一政策遭到了广大台湾人民的强烈抗拒,最终以失败而告结束。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情感和台湾地区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2.
林金源 《台声》2014,(3):38-39
农历新春,岁次甲午。回顾历史,这是第3个攸关台湾命运的甲午年。第一个甲午1894年,日本借口出兵朝鲜,挑起中日战争,清廷战败,被迫割台。日人武力镇压、殖民开发、“皇民同化”三管齐下,但从台湾被日本侵占的那一天起,台湾乡亲英勇不屈,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对台湾问题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然而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者,其对台政策深受美国亚太战略和对台政策的影响和制约。美国对日本对台政策的影响和制约贯穿于“三个历史时期”、体现在“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便开始向外扩张.1874年以琉球国及日本备中州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出兵台湾,是其南进政策的一次实施,也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一次严重侵犯.1871年日本太平山(宫古岛)一艘贡船遇风漂至台湾南部北瑶湾触礁沉没,船员69人中,3人淹毙,54人被高士佛、牡丹两社山胞杀害,12人遇救生还.此原是一起寻常的船难事件,历史上曾屡次发生.此时日本竟以此作为侵台、侵琉的一种借口,首先于1872年册封琉球王尚泰为“藩主”,强迫确立日、琉的宗藩关系,作为侵犯台湾的根据,亦为其吞并琉球野心的初步实现.1873年来华换约的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又派外务大臣柳原前光至总理衙门试探清廷对琉球船民被杀一案的态度,抓住“生番”未服“王化”,“姑置之度外”等一些  相似文献   

5.
台湾与日本均系亚洲大陆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岛屿,台湾的北端基隆与日本九州的南端鹿儿岛之间相距仅641浬。据史籍所载,近数百年来,两地人民早有交往。明朝万历年间,有日本人山田长政者来台,采金于“哆囉满”。德川家康时代,更有“御朱印船”扰犯情事。公元1873年(同治12年),日本的西乡从道,藉口琉球渔民漂流到台湾南部遇害事,出兵声讨  相似文献   

6.
一、战前的台湾海防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东南海疆出现危机,清廷大为震惊。事件平息后,受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沈葆桢提出移驻巡抚、添设郡县、开山“抚番”、招垦开禁、整顿营务、充实军备等一系列加强海防的措施。1875年12月丁日昌继任闽抚,充分认识台湾在我国海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认为“惟台湾有备,沿海可以无忧;台湾不安,则全局殆为震动”,主张“认真整顿,速筹备御之方”,提出购铁甲船、练水雷军、造炮台、练枪炮队、购机器、开铁路、建电线、开矿开垦等加强台防的具体措施。1876年11月底丁日昌“力疾渡台”,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与台湾的关系,一直是中日两国国际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受到高度重视。从4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末,东西方处于尖锐对立的“冷战”时期,中国和日本分属于不同的两大阵营,因此日本对台湾的政策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和平与安全,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在战后的半个世纪中,中日两国公私机构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出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尽管学术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冷战”意识影响,但作为前人的学术成就,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强调这一点,对于我们科学评价历史很有必要。 一、中国大陆和台…  相似文献   

8.
肖军 《台声》2006,(10):26-29
台湾光复之初,岛内民众热烈拥护国民政府,到处国旗飘扬,喜气洋溢,“无论新知旧遇,见面时莫不笑逐颜开,他们都是怀着满腔希望和热烈如火的兴奋心情,讨论今后应如何来建设我们的新台湾”。他们都认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在遭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后,现在台湾终于回归祖国,自己也理应得到良好的待遇。但是国民政府派到台湾的接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间或有人“视台湾人如粪土,这些人虽不腐败,但他们的压迫却激发了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不满”。再加上台湾民众此前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都是经过日本人剪裁、加工过的宣传品,“缘此台人对于近代祖国全国统一以…  相似文献   

9.
沈葆桢治台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台湾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受命赴台处理日本侵台事件和筹办台湾海防的一年多时间内,提出并实施了涉及台湾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具有“外防内治”的共同特征,对于加强清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治理,对于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对于中国海防的巩固、台湾社会的稳定以及海峡两岸的交流,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台湾近代反日独立运动中的国家认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95—1945年日本占领台湾期间,台湾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投身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台湾独立、民主和回归祖国的伟大运动.他们的英雄事迹受到后人的景仰.然而,当今鼓吹台湾脱离中国而独立的“台独”历史著作,却往往无视台湾近代反日独立运动认同中国的祖国观念和目标取向,而将这一运动曲解为“台独”的前期历史,籍以  相似文献   

11.
陈珊 《台声》2010,(6):49-51
<正>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台湾曾经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抗日爱国志士。他们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文宣部部长王华昱带队的全国台联台湾抗日志士亲属调研团一行5人,赴台10日,拜会台湾抗日英雄志士的后人,调研台湾同胞英勇抗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2.
刘锋 《统一论坛》2002,(3):40-42
当前在台湾社会中,一些顽固的亲日台独分子经常提及日据时代台湾的治安状况,将其当作一项“重要功绩”,极力赞美日本当年对台湾的统治。这种喧嚣不仅混淆了许多台湾民众的视听,也给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不少的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据时期台湾的“治安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薛洋 《两岸关系》2007,(1):43-45
公学校历史科的设立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让与”日本。日本窃据台湾后,面对岛内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日本驻台殖民政府意识到培养亲日新一代的急迫性,而教育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故日本总督府于1898年在台设立“公学校”,招收台湾学童接受初等教育,同时设立“小学校”接收在台的日本学童。“公学校”的课程是专门针对台湾人设计的,和“小学校”以及所谓“内地”(指日本)的学校都有所不同。历史科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学生必修的最基本科目之一,却在“日据”时期台湾的“公学校”  相似文献   

14.
闻悉“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文物展”首度公诸于世,在台展出,为了解此次展览的盛况,我们走访了刚刚赴台归来的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徐光冀先生。作为此次展览的顾问,徐光冀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展览的经过。笔者:举办这次文物展的初衷是什么?徐先生:双方均有此意愿。我之所以积极促成这次展览,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个是让台湾同胞更多地了解大陆。台湾有2300万人,而自开放以来到大陆的台湾同胞也仅有300万人次,因此希望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加强海峡两岸的沟通。另一个是要抵消达赖在台的影响。1998年…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17日,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110周年,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台湾,直至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中国政府才重新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有关台湾的全部史实及法律都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台湾社会中,一些顽固的亲日台独分子经常提及日据时代台湾的治安状况,将其当作一项“重要功绩”,极力赞美日本当年对台湾的统治。这种喧嚣不仅混淆了许多台湾民众的视听,也给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不少的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据时期台湾的“治安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并由此来发现一些隐藏在表象下面的实  相似文献   

17.
沈正一 《台声》2003,(3):15-16
近来,岛内“台独”分子大肆鼓噪“台湾正名运动”。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民进党大老、“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肆意歪曲郑成功复台史实,将郑成功所述“东都明京,开国立家”,编造出“郑成功三百年前就在台湾建立王国”的论调,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独立建国”炮制历史依据。作为明清之际的爱国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早已光照史册,名驰中外,岂容任意歪曲篡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18.
十五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五大报告的对台工作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我们党对台工作的如本任务和“更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人民”的基本方针。我们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切实贯彻,必将有力地促进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一、了解台胞心态,运用文化纽带增强台胞的中华忆结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同祖同宗同文,有很深的人脉关系、血缘关系、亲情关系。史籍表明,从“三国”时代起至今,台湾同胞的命运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始终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9.
沙蓬  阿敏 《台声》2003,(8):10-1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也是台湾光复58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到来之际,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和台湾夏潮基金会联合摄制完成的8集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江泽民主席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1895年4月1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的手段逼迫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屈辱的一页。”8集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对台湾同胞50年抗日斗争做出了全方位的梳理,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统治台湾期间,掠夺台湾资源,压迫和屠杀台湾同胞,推行皇民化政策,使台湾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残酷暴行;再现了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台湾同胞为抵抗日本殖民统治,反抗专制压迫,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不屈不挠、可歌可泣斗争的英雄史实。本刊从《台湾往事》众多事件中节选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故事,经概括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巨南 《统一论坛》2005,(4):16-17
中国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不仅是列强环伺,肆意瓜分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前赴后继反抗侵略的历史。海峡两岸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这悲壮的历史长卷中,台湾军民在1895年不畏强暴,誓死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1895年4月17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恶讯传到台湾,全岛上下无不悲愤万分。据有关史料记载,“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