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家泉 《台声》2002,(9):11-12
从近期台湾当局领导人一系列言论看,“渐进台独”有走向“激进台独”之势,此种趋势已愈来愈明显。李登辉是搞“激进台独”的,如今以他为“精神领袖”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党”,也是搞“激进台独”的。台联党成立以来,“独”招频出,毒汁四溢,呼风唤雨,气势凌人。然而这毕竟不符合台湾社会民意主流,虽有一定影响,但多数民众是反感和反对的。民进党鉴于“激进台独”太过暴露,有违主流民意,故而在所谓“新中间路线”掩护下,改采“渐进台独”路线,采取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由量到质、化整为零、蚕食渐进的“台独”…  相似文献   

2.
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执行“台独”路线。碍于岛内外的局势和各方压力,“急独”走不通,他们就采取“渐进式台独”的手法,而“正名”、“去中国化”等伎俩,正是“渐进式台独”的招式。进入2007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的“正名”、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第一个台独组织是台湾人廖文毅于1950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在日、美一些反华势力的扶植下 ,台独运动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 ,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后 ,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台独活动 ,致使台独势力逐渐坐大。2000年台湾“大选”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侯选人陈水扁当选 ,台独势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 ,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立 《黄埔》2007,(6):10-13
今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台独”路上狂飙。特别是近一段时间,陈水扁当局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大力推进“法理台独”。其重心在于: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堇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以下简称“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  相似文献   

5.
杨毅周 《台声》2009,(4):36-37
经过2008年的“立委”选举和“总统”选举的两场失败.民进党失去了台湾的执政权和政治的主导权.再次成为“在野党“。作为“台独”分裂势力的代表.民进党的下台,意味着“台独”在实力上遭受重大挫败.狂飙突进的“法理台独”被终止。这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创造了历史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曹骏 《统一论坛》2006,(6):25-28
以“法理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自成立至现在,炮制了诸多旨在改变台湾政治地位,使台湾脱离中国的“台独”谬论。在这些“台独”论调中“,台湾地位未定论”则被民进党奉为“法理台独”的理论基础。陈水扁上台后所鼓吹的诸如“公投、自决、制宪、修宪、宪改”等等“台独”主张,无一不与这个违背逻辑常识、罔顾法理的奇谈怪论相联系。因此,弄清此论的出笼背景,揭露其荒谬以及建立在此论基础上的“法理台独”的违法性极有必要。“台湾地位未定论”出笼的背景几十年来,“旧金山和约”、“华日和约”一直被“台独”鼓吹者宣扬为“台湾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小艳  徐波 《台声》2003,(11):4-10
杨毅周:一段时期以来,陈水扁不断抛出议题,先是提出“公投”,最近又提出要在2006年通过公投制定“新宪法”,并于2008年实施。一幅“台独路线图”摆在了世人的面前,对于陈水扁这个“台独路线图”我们应该怎么看?不仅仅是选举语言朱卫东:陈水扁提“制宪”,一方面是为了选举的考量,打统“独”牌或者说是打“台独”牌,另一方面,也有借机加快实质“台独”的战略考虑。对他这样一个动作不能够简单地看做是选举的语言或是策略,还应该看到他主观上推进“台独”的险恶用心。陈水扁为了掩饰“制宪”,对制定新“宪法”进行了一些模糊性的处理,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在台湾上台以来,“台独”诉求日显急迫。“公投独立”“、公投制宪”“、以公投决定台湾前途”等口号屡屡出自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政要之口。但是在岛内的“公投”“、制宪”“、修宪”能否决定属于中国领土台湾的政治地位,“公投”能否使“台独”合法化?针对这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3月4日,陈水扁在参加“台独”组织“FAPA”的活动时,提出了“四要一没有”。岛内外舆论认为,“四要一没有”只是再次证实了他的“台独”本性,他又在“台独”路上迈出极其危险的一步。“四不一没有”下的“台独”在“台独”问题上,陈水扁有过“两极化”表演,以“四不一没有”为主题的“不搞台独版”是他的主要伪装,“四要一没有”是“台独”的真实表现。  相似文献   

10.
王建华 《台声》2004,(7):26-28
6月12日,台湾歌手张惠妹在杭州为康师傅冰红茶做宣传。一群大学生因怀疑她支持“台独”而进行抵制,致使张惠妹登台献艺受阻。本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却被“台独”势力拿来大做文章,使“张惠妹风波”引起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1):65-65
在国台办1月举行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修改一个中国内涵的“宪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下,2008年因为大陆要举办奥运会、台湾要搞“总统”选举,已被“台独”势力视为实现其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最好机会”,而2007年是此前的最后一年,因此成了“台独”势力眼中的关键年,近日,台湾媒体已普遍嗅出“山雨欲来”的情势,岛内“去中国化”、“正名”之逆风大有蔓延迹象,台湾当局在“台独”理念思维的左右下,不断“去中国化”,不断地去构建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他们用行政资源强力推动,不断侵蚀与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贻害深远。《中国时报》与《联合报》都预言,陈水扁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中,很有可能孤注一掷,走上“台独冒进”路线,把两岸推向严重冲突对立的边缘,果真如此,海峡今年将极不平静。  相似文献   

13.
以“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常以“主权在民”“、住民自决”为口号,为其“台独”分裂活动制造法理依据。今年年初,陈水扁再次提出所谓“新宪公投”,叫嚷要“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先民间后政党”,在2008年前催生一部新“宪法”。陈水扁“民间版”的“公投”,就是对“住民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台独”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必松  颜君烈 《台声》2001,(4):16-17
长期以来,岛内分裂势力一直将“文化台独”作为制造分裂的一种重要手段,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在祖国大陆、岛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反“台独”的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调整其“台独”策略,由“急独”、“硬独”、“明独”变为“缓独”、“软独”、“暗独”,将争取“实质台独”作为推行“台独”主张的主要策略 ,并鼓吹“台湾的前途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企图为其“台独”主张披上“民主”的外衣,以此迎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实际是想以“民…  相似文献   

15.
杨毅周 《台声》2004,(8):30-31
“台独”的发展,使两岸关系的形势非常严峻,它从两个方面对两岸关系造成破坏。一方面“台独”势力通过制宪,可能会出现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实现法理“台独”的重大“台独”事变。另一方面,“台独”通过国家认同的塑造,在台湾岛内形成“台独”意识,从而以所谓民意对抗统一,实现“台独”。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不管是从近期还是从长远看,“台独”都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阻碍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台声》2006,(12):15-16
长期以来,“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斗争的结果之一是促使台湾民众对于这一关系台湾前途的问题,进行理性、务实思考,“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维持现状”成为台湾主流民意,也是岛内广大民众和有识之士的共识。在这一基础上,“台独”的挑衅在加剧,反“台独”力量在逐渐增长。“维持现状”主流民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台独”的嚣张和衰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分子的煽动下,“台独”由非法变合法,由合法变嚣张,由嚣张变执政。“台独”演变的过程,一方面是“台独…  相似文献   

17.
台湾并不一定要走“制宪”的程序才能走上“法理台独”的目的。技巧性运用修宪的方式,或是依循宪法条文规定可修改者,照样迂回的达到“法理台独”的目标。如目前台湾现行“宪法”的领土条款是涵盖中国大陆,但是领土条款被规范是可修改的。在形式上是属于修宪层次的条文,却在实质上可转化程序,解释台湾已成与中国互不隶属的主权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18.
刘红 《统一论坛》2006,(5):21-22
当前“,法理台独”已经成为陈水扁任期结束前的施政目标,陈水扁当局强力推动的“法理台独”已经对台湾社会、两岸关系造成很大的危害,制止“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两岸的共同任务“。台独”在李登辉的纵容下完成“合法化”不过十多年“,台独”势力执政至今不过六年,但它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19.
前一阵为了“去中国化”,台湾当局先行修改历史教科书,把“台独”教育变成了“台独”思想教育。除了将高中第二册历史原来的“本国史”改称为“中国史”,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部改为“中国”,  相似文献   

20.
许珩 《两岸关系》2006,(8):15-17
“台独势力”兴起之初就把“公投自决”作为重要的“台独”手段,1991年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更是明列“建国、制宪”的目标,并且主张“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2003年11月,台湾立法机构制定了“公民投票法”;2005年6月,台湾当局完成了“公投入宪”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