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功能,通过编造中奖信息等多种方法诈骗财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生活。手机短信诈骗案件具有涉案范围广,社会危害重,犯罪主体日益呈现明确的团伙性,犯罪成本低,回报高,作案手段隐蔽,侵害对象不确定,所留联系方式存在虚拟性和多变性等特点。侦查部门侦破此类案件要准确划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做好取证工作,加强情报信息网的建设,积极串并案件,加强侦查协作。  相似文献   

2.
李彦 《公安研究》2010,(11):49-53
手机短信诈骗是一种新型智能化诈骗方式,犯罪行为人身份隐蔽,没有明显的犯罪现场,犯罪工具简单,作案环节复杂,社会危害性大并且涉及面广。手机短信诈骗形式多样,侦破难度大,如实施抓捕难,调查取证难,报案不及时破案成本高等。打击、控制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活动,应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完善监管约束机制,加大专项打击力度,树立防范意识,实行手机卡入网登记实名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已成为一种新的诈骗犯罪类型。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手机用户发送虚假信息,以骗取手机用户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文从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入手,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短信息服务的行业化,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也越来越猖獗。此类诈骗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个人财产,也使移动通信部门蒙受巨额损失。文章针对该诈骗犯罪手法新颖、作案模式隐蔽、案件取证难、侦破难、犯罪主体团伙性等特点,提出了遏制此类案件必须加强侦查协作以及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有效获取证据;在防范方面开展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制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利用信用卡进行的诈骗将会与日俱增。此类犯罪主要有三种方法,其特点表现为:内外勾结、异地作案,连续作案。当前,此类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执行银行规章制度上存在漏洞,信用卡网络技术落后,特约商户把关不严,银行之间互不通气,个别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因此,要预防此类犯罪,必须对症下药,从健全规章堵漏洞,加强宣传教育强素质等方面入手。侦破此类案件也必须从所用信用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刘伟 《公安研究》2014,(8):31-33
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间接接触式犯罪行为。此类案件多为跨省市、跨区域甚至是跨国作案,公安机关在侦办中存在着侵害面广、作案目标不固定、查证与取证难度大、诈骗数额难以查清等实际困难。针对此类犯罪的防控及打击,应当注重防、快、治并举,做到宣传到位、打击迅速、整治源头,在群防群治的氛围中,从源头上堵住电信诈骗犯罪的高速通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犯罪的不断升级,嫌疑人利用文字作案的手段越来越狡猾,书证为"少量字"的案件日趋增多。这类案件书证特征很难掌握,检验难度较大,往往不易澄清。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书写习惯或多或少存在稳定性,在书写过程中固有的特点就能够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法迅速演变、涉及领域层面广泛,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征上看,公安机关在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往往面临着线索质量较低、侦查能力不足、电子证据分析困难等挑战,公安机关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所开展的逆向追踪和证据收集等环节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社会创新治理视角下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与防范对策探讨,有助于为我国公安机关打击该类犯罪提供可行性思路,也有益于创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智慧防范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攻防技术在诈骗网站侦查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涉网诈骗犯罪日益猖獗,此类犯罪目前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的案件类型之一。涉网诈骗犯罪案犯多为团伙作案,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犯罪主体线下实际位置遍布全球,犯罪手段智能化、形式多样且不断翻新。受害群体人数众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覆盖各个阶层。整体上,此类案件危害范围大,打击犯罪成本高、侦查要求高、电子证据易灭失。主要应用案例,复盘对目标的网络侦查过程,从网络攻防技术角度提出此类案件的侦查、数据固定方法与注意要点,拓展传统的刑侦信息流侦查主线,能够为广大刑事侦查员提供新时期下的涉网案件侦查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用票据进行支付和资金清算的交易越来越多。由于监管制度不全,利用票据进行诈骗的犯罪也日益增多。文章论述了票据诈骗犯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票据诈骗犯罪的手段及特点;票据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提出了在票据诈骗案件侦破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诈骗案件虽然在我国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随着诈骗手段不断升级、诈骗方法不断翻新,其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性进一步增大。从总体上看,诈骗案件具有预谋性、连续性和团伙性等特点,侥幸心理、畏罪心理构成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重要特征。为提高诈骗案件的侦查讯问水平,需要从基本要求和基本策略两方面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化的发展及其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网络化给生活各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也成为了犯罪分子作案平台和手段。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色诱被害人、并与其约见后带领被害人到托店进行高额消费来诈骗钱财的犯罪行为。当前,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呈"井喷"式发案状态。本文,对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的组织结构,发案规律特点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侦破此类案件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自从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次修订因为规定了对经营者的惩罚性赔偿,所以备受人们瞩目。对于如何认定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消费者、经营者、欺诈三个词在此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量的争议也聚集在此三个关键词上。如果将其概念、范围用法律明确下来,那么此条解释和适用上的矛盾将会被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连锁加盟式合同诈骗虽不是犯罪分子非法敛财的新手段,但是随着近一段时间"炒房热"的逐步退温,民间资本逐渐转向投资连锁加盟店等更为理性的项目。犯罪分子打着连锁加盟的旗号,对手中有闲余资金的群众大肆进行诈骗,犯罪手法更加隐蔽,社会危害性更大。本文拟从连锁加盟式合同诈骗的犯罪手法展开分析,对此类案件的侦查、打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发展趋势、成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侦办电信诈骗案件的程序与方法的可行性建议,即由公安部牵头就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成立联络站,各省、市建立分站,专门接受电信诈骗犯罪的报案、控告、举报,各分站应及时立案并将案件信息及时上报,由公安部联络站就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电信诈骗犯罪信息及时汇总、研判,及时向下反馈,形成灵活能动、全局掌控、反应迅速、统一行动的办案机制,以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被就业”现象的出现,是各种利益背后博弈的结果。虽为无夺之举,却也掩盖不了其违法本质,在涉嫌就业率欺诈的同时,尚构成对受害大学生姓名权、就业自主权等权利的侵犯,需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信用卡业务迅速普及发展。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与日俱增,信用卡诈骗犯罪依托信用卡这一新兴的金融工具,在犯罪手法、侦查策略上都有别于传统刑事犯罪,给各级公安经侦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信用卡诈骗案件的现状与成因,本文分析了一些实际办案过程中可以运用的侦查对策,以充实本罪侦查方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前集资诈骗犯罪频繁发生,又出现抬头之势并具有新的特点。因为集资诈骗案件与社会稳定的特殊密切关系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容易引发社会局面的波动。由此,文章分析了集资诈骗犯罪引发的社会问题,并详细讨论了侦查、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与传统诈骗犯罪无异,但缺少传统诈骗犯罪的案发现场,具有发案类型多样化、非接触性信息化、犯罪门槛低等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是网络交易平台与用户数据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治理与完善用户数据保护成为防范此类犯罪的关键。网络交易平台的多样性和非接触性信息化加大了对犯罪进行打击和防控的难度,要从网络交易平台管理和个人数据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治理,同时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协作,确立不同部门之间执法数据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方面相关法律,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对我国在审理有关信用证欺诈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我国在信用证例外制度方面的立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