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法国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反法西斯斗争的坚强战士、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夏尔·戴高乐(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970)诞生10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人,本刊自1988年起除举办《我看戴高乐》的征文活动外,还陆续发表过数篇关于戴高乐研究的论、译文。《法国研究》本期又刊出此专题的两篇文章,作为对戴高乐将军诞生100周年、逝世2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张云祥先生是一位长期研究法国政治和历史的知名学者,著述颇丰。先生有遗稿《戴高乐与法国》留世。本刊发表的是这部力作的前言和第一章第七节《戴高乐的性格特征》。限于篇幅,刊登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1958年以来的法国政治视为生命个体,那么对外强调独立自主与大国地位、对内强调总统核心地位的戴高乐主义无疑是左右其行为的思想和灵魂,而第五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则是承载这一灵魂的躯体。戴高乐在1958年之所以能够"再造共和",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再加上戴高乐个人的崇高威望和坚定信念,使半总统制的第五共和政体具有浓厚的戴高乐色彩。总统拥有位居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上的超级权力。但是,60年后的今天,第五共和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制度设计中的结构性问题不断显现,与法国政治现实之间的距离和落差持续拉大。  相似文献   

4.
戴高乐将军是西欧抗美斗争的代表人物。一九五八年戴氏二次上台之后,对美国进行的全面抗争给美国以很大的打击,严重冲击和削弱了美国的霸权控制。戴高乐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反抗美国控制的政策思想至今仍然对法国和欧洲有很大影响。本文拟就戴高乐的抗美斗争、斗争背景及其影响作一粗浅探讨。戴高乐将军在其《战争回忆录》的卷首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法国对俄政策摇摆于大西洋主义和戴高乐主义之间,游走在价值观和利益之两端。2000年以来法国三任总统治下的对俄政策变迁,基本上沿袭的是传统的平衡战略,但逐渐由利益导向转变为价值观导向。法国的对俄政策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欧美俄大三角关系、欧盟北约双东扩、法国战略考量以及国内精英对俄罗斯、对法俄关系的认知等。当前,马克龙治下的法国以欧盟建设为核心依托,以多边主义为战略手段,在美俄中三国间奉行均衡原则,以实现其"法国梦"。  相似文献   

6.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它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一、五月风暴的原因 1968年正是戴高乐统治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个时期,法国经济获得了飞跃发展。法国的黄金储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的工业生产较之1958年增长了51%。然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对戴高乐和他所领导的法国抵抗力量 ,美国政府多年一直推行抑制、排斥的政策 ,尤其对戴高乐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努力 ,美国更是竭尽所能予以限制、打压 ,但到战争末期 ,美国这一政策却发生了转变。一、法国和雅尔塔会议1 945年 1月初 ,戴高乐从报纸上获悉“三巨头”又将举行一次会议的消息 ,他预感到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美国把法国排斥在外的做法 ,戴高乐异常气愤。盟国这一举动 ,对戴高乐争取法国大国地位的努力 ,自是一大挫折。1月 1 5日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正式照会美、英、苏三国 ,强烈要求参加即将举行…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朋友们,同事们! 一九五八年,戴高乐将军就任法国总统后,十分重视对华关系。他公开宣称:“法国应该能够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并且也能把自己的声音传给中国。”在戴高乐将军和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法国在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先于许多西方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距今已有二十年了。  相似文献   

9.
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是法国乃至欧洲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近几年来,法国政局正持续处于历史性的重组与调整之中,传统大党日渐式微,新兴政党迅速崛起,使得左右分立的传统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分化态势,种种不确定性的变化不但对法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使之成为观察当代西方政局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调整的重要窗口。同时,未来法国政权的重组同样会对面临诸多困境的欧洲一体化及欧盟改革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欧盟参与世界格局重塑的能力及其行动空间。在竞选运动期间,诸多政党候选人所表达的政策主张及其背后的价值诉求,也是理解当代法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关系走向的重要凭借。鉴于此,本刊编辑部邀请学界多位学者,以笔谈的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法国2022年大选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局势与思潮进行分析,借以深入理解法国大选所涉诸多议题的潜在影响。此次笔谈共有六篇文章,分别为《马克龙执政回顾及竞选前瞻》(慕阳子)、《法国大选与外交政策——戴高乐主义的回归?》(张骥)、《中法关系的机遇与挑战》(武亦文、王朔)、《马克龙在大选中可支配的经济和金融工具》(赵永升)、《泽穆尔蹿红与法国移民政策》(王鲲)、《何以“平等法...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日至四日,法国戴高乐研究中心(l’Institut Charles de Gaulle)副主席皮埃尔·勒弗朗(Pierr(?)(?)ranc)先生访问了武汉大学法语系和法国问题研究所。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会见了勒弗朗先生。法语系、研究所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同勒弗朗先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加强法国戴高乐研究中心同武汉大学法语系、法国问题研究所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友  相似文献   

11.
陈莉 《法国研究》2001,(2):157-170
戴高乐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重和怀念 ,不仅由于他在二战中的丰功 ,更由于他东山再起后的政绩 ,他大刀阔斧、坚韧不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致力于从根本上医治第三、第四共和国议会制统治下政局长期动荡不稳的痼疾 ,他所创建的第五共和揭开了法国政治生活的新篇章。“有人称的都已成为过去 ,无人称的却留了下来”1,戴高乐主持下通过的 1 958年宪法如今已深深扎根于法国的政治生活。鉴于戴高乐对制宪施加的决定性影响 ,人们习惯上把这部宪法视为“戴高乐宪法”,将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半议会的政治制度称为“戴高乐体制”。一戴高乐关于政治体制改…  相似文献   

12.
法国新版《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全面概述了自2008年以来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法国和全球面临的威胁和风险,确定了未来15年法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和国家安全政策,制定了法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夏尔·戴高乐将军是法国现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改革冢。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法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戴高乐的烙印。戴高乐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伟人,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的一位历史人物。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戴高乐的研究正在深入,本文拟对第二次大世界大战时期戴高乐与英国的关系作些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14.
自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以来,法国历史上先后有过四个共和国,1958年由戴高乐将军缔造的第五共和国,在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上,至今已走过了29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经受了国内外政治风云变迁的考验,把一个受到第二次大战重创的法国变成一个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的国家。它在国际舞台上改变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病夫”形象,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反对美苏两霸,解决  相似文献   

15.
1987年3月,他访问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所,就戴高乐研究发表演说,受到热烈欢迎。这篇文章是特里柯先生为本刊撰写的专稿。文章对在戴高乐将军主持下制定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从根本法的角度,联系法国当前的政局,分析和展望了即将于1988年举行的共和国总统选举,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5,(21):24-24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对法国"1月11日精神"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谁是沙尔利——一场危机的社会学》,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5月7日刚刚问世,就在法国引起巨大争议,成为目前法国最大的思想交锋的焦点。该书对法国"1月11日精神"——即在《沙尔利周刊》遇袭四天之后爆发的400万人的盛大示威——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  相似文献   

17.
"萨科齐主义"的实质是法国外交在萨科齐外交理念指导下的萨科齐外交风格演绎。"萨科齐主义"包含了萨科齐的外交理念和外交风格两个方面的诸多内容。概括而言,"相对大国论"构成了萨科齐外交理念的核心。萨科齐坚持了戴高乐主义精神实质,奉行务实原则,推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而其外交风格则表现出意志主义(volontarisme②或译为唯意志论)和个人主义、浓厚的经济外交色彩、实践主义和媒体化政治推广等特点。萨科齐执政后的外交实践同第五共和国2007年以前的外交实践之间并无大的"决裂",反而是其外交政策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萨科齐对希拉克的外交遗产也采取了继承和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巨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70年,在北京的中南海和法国的科龙贝进行着秘密磋商。早些时候,毛泽东主席向戴高乐将军发出邀请,希望他在1971年适当的时候访问中国,毛泽东很想会见他。戴高乐将军欣然接受邀请。这将是他的几十次出访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次,它将为中法两国关系史增添非常有意义的一页。正当中法双方为这次访问进行技术准备的时候,11月9日,猝发的心脏病突然夺去了戴高乐的生命,两位民族巨人的这次历史性会面竟然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9.
戴高乐与雅尔塔会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45年1月初,戴高乐从报纸上获悉“三巨头”又将举行一次会议的消息,他预感到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三大国,说到底是美国把法国排斥在外的做法,戴高乐异常气愤。盟国这一举动,对戴高乐争取法国大国地位的努力,自是一大挫折。1月15日,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正式照会美、英  相似文献   

20.
乔治·蓬皮杜(GEORES POMPIDOU)是法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戴高乐主义忠实灵活的继承人。 1911年7月5日乔治·蓬皮杜出生在法国中央高原地区康塔尔省的蒙布迪夫村庄,其父母亲是小学教员。蓬皮杜智力超群,在同龄人中显得出类拔萃。父母的心愿是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大学教授。凭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聪颖的天资,乔治完全可以让父母如愿以偿。1929年10月,他得到图卢兹大学预科班的奖学金。1931年末,他以笔试第一名,口试第八名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