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6,(7):1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举凡识书认字之人,莫不熟稔这些词,其中蕴藏的人生逻辑,影响中国两千年。从个人到国家天下,从正心诚意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个不容忽略、不可越过的环节就是家。正所谓"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齐家"成为步入社会、进入公堂的起点和前提。"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  相似文献   

2.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举凡识书认字之人,莫不熟稔这些词语,其中蕴藏的人生逻辑,影响中国两千年。从个人到国家天下,从正心诚意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个不容忽略、不可越过的环节就是家。正所谓"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齐家"成为步入社会、进入公堂的起点和前提。"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3.
儒家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整合纽带。从先秦双向度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有别"到后来的汉代单向度的"三纲五常",儒家家庭伦理的变化折射出了"家国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儒家家庭伦理建构的"家国一体化"社会结构塑造了社会整合规范。伦理乃是一种社会关系,正是在"家国一体化"的基础上,以亲亲和尊尊为核心导向的儒家家庭伦理,得以从家推延至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7,(4)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给出了许多"治家箴言"。在谈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时,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谈到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时,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这些重要论述,赋予家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  相似文献   

5.
<正>司马光的《家范》是一部有着完整治家理念的家训。后世多知其《资治通鉴》,而《家范》罕为人知,但司马光认为,《家范》比《资治通鉴》更为重要。齐家是本,治国是末,这也是他写《家范》的目的。司马光把家庭教育当作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来对待,《资治通鉴》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以史鉴于治国;而《家范》是以史资于治家,为后世提供治家的准绳。  相似文献   

6.
<正>"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这是习近平在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和忠告。家风好,厚德立家、勤俭持家、廉洁兴家,利于大家、繁荣国家;家风差,亲情利化、家庭腐化、心灵丑化,既害自家又害国家。好家风是涵养好品德、好风尚、好作风的源头活水;坏家风是强烈的毒剂,害个人、害家庭、害社会。"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因此,党员干部要把"正家风"作为担当与责任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教家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而国之本在家。家庭,  相似文献   

8.
正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与我的生母分道扬镳。几年后,父亲与我的继母组建了新家庭,有我、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有一个是继母从她哥哥家过继来的女儿。尽管家庭成员复杂,但继母治家有方,在与她共同生活的30年里,我们得到了超越亲生母亲给予的人间大爱。继母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用言传身教诠释了"相亲相爱"和"正直做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某报纸报道了一位市领导,开始时原则性比较强,廉洁奉公,工作成绩突出,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后来他的妻子和女儿动之以私情,晓之以歪理,劝说他要多关心家庭的幸福.为自己和家庭留条后路.在这种充满爱意的家庭气氛中,这位领导的原则性被亲情软化,为一个又一个亲戚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一而再,再而三,最终被绳之以法,沦为人民的罪人.在铁窗内他道出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从政莫忘“治家”.由此可见,作为领导者既要治国,又要治家.家庭是国家之细胞,领导干部的家庭更是整个社会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对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如果领导干部治家不力,在群众中就会造成极坏的影响,使领导者的形象受损,甚至在甜言蜜语中被拉下水.家庭成员对领导者的从政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干扰领导者决策.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培育家国情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家国情怀的时代性、继承性与实践性出发,结合"00后"大学生个体、家庭及社会环境等特点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者应加强思想价值引领,以文化自信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夯实家国情怀培育的基石;主导网络声音,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思想认同;引导学生明大志、谋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21,(2):63-64
正一、红色家风的丰富意蕴(一)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彰显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深刻思考家庭文化建设,在教育亲人的齐家实践中形成的良好家庭风尚。它以革命家庭为场域,从德以立家到学以兴家,从严以治家到俭以持家,在单个家庭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00,(7)
开展“百万家庭干万治家格言”活动,是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实施“家庭文明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征集、学习、运用治家格言,重在宣扬家庭美德,提高家庭文明程度。在这项活动中,天津市先行了一步。有近10万户家庭,40余万人参与,共征集格言10万余条,并汇编成《治家格言精粹》。一则则来自千家万户治家经验的格言隽语,闪烁着万家灯火,弥漫着万家炊香。说的是居家过日子的实在事,揭示的则是人生深刻哲理。自从人类摆脱原始公社制、奴隶制蛮荒生活方式以来,家庭一直是稳定社会给构的基石。治国必先治家。从古至会,我国民间流…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家庭的习性和文化,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风。尽管家风在传统社会、在乡村社会、在大家庭中表现得十分鲜亮,而在现代城市家庭中却不那么明显。但是,只要一个组织存在,就会有这个组织的文化。家风也并不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完全丧失。在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的当今社会,人们感叹家风的式微,其实是指"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8月版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14,(6):2-3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柴米油盐、生老病养,寻常百姓家大抵如此。好事业带来成就感,好家庭带来幸福感。敬老、教子、相夫、善邻,维系家庭和谐,维护社套稳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治国先齐家"。跟大家一样,习近平也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大家作出了表率。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谨慎交友,与谁交友?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保持自身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课题。与家庭和睦者交友"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是工作事业进步的后方大本营。家庭和睦者有担当精神、有包容胸襟、有谦让品德,与家庭和睦者交朋友,受其影响,必能和谐治家,树立良好家风。"鸟自爱巢人爱家"。一个不爱家人,甚至背叛、抛弃枕边糟糠之妻的人是不可能爱朋友  相似文献   

18.
<正>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细胞,家道正则天下安,家风廉则政风清。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就是一位守清拒浊的领导干部。他以公而无私的"两份遗嘱",赫然彰显了共产党人克己奉公的廉洁家风。在一些党员干部无法绕过权力与房子、票子、车子、"帽子"的利益纠缠时,吴波两立"遗嘱":一是不给儿孙留下一间房,二是不给儿孙留下一分钱。这样的"遗嘱",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不近人情,甚至不合时宜,但它凸显的舍己无私的家国情怀,与那些腐败分子把"家"变成权钱交易的"铜臭场"相比,一个洋溢的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7,(5)
<正>“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建设,多次就加强家庭建设、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在培树良好家风方面的作用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批示。三年来,省妇联立足家庭,以“最美家庭”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用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一、弘扬家庭美德寻找“最美家庭”家庭是文明的根,文明素养的积淀、文化习惯的养成、文明的孕育都源生于家庭中。为此我们利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在这种思想认识的指导下,农八师石河子市在全师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活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