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理论》2016,(4)
法治政府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民主和合法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其中公众参与就是保证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和合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达到控制行政权力的滥用和防止社会矛盾激化的效果。本文在分析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背景和前提的基础上,从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立法、公众参与主体、公众参与启动模式、公众参与形式以及公众参与反馈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军鹏 《行政论坛》2011,18(3):86-91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不断完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建设回应型政府,大体形成了以电话热线为主的民声快递模式、以民众参与为主的开放式决策模式和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的网络问政模式等三种模式。江西省九江市政府以完善"民声直通车"为抓手,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在打造回应型政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地方政府应贯彻公民导向、顾客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在突出特色、解决问题、体现实效、赢得民心上狠下工夫,建立电话热线、网上问政双平台,融合民声快递、参与式决策、网络问政三种模式,打造全国一流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  相似文献   

3.
桂萍 《理论导刊》2016,(8):21-26
目前,在我国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专家参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使其陷入实践困境,因而需要对该制度进行深度考察。首先要对重大行政决策中专家角色重新解读,将专家角色定位为一种兼备公众与行政的双重属性,保持"中立性"和"独立性"的参与主体。此外,还需要对专家参与制度呈现的表现形态进行类型化分析,并从鼓励民间咨询机构发展、保障咨询专家独立性、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及建立专家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专家参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使其陷入实践困境,因而需要对该制度进行深度考察。首先要对重大行政决策中专家角色重新解读,将专家角色定位为一种兼备公众与行政的双重属性,保持"中立性"和"独立性"的参与主体。此外,还需要对专家参与制度呈现的表现形态进行类型化分析,并从鼓励民间咨询机构发展、保障咨询专家独立性、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及建立专家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这一论断对于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意义重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有助于提升决策的质量行政决策包括了外部程序和内部程序两大方面。就其外部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两方面的内容。公共决策机制是社会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公众广泛参与公共决策,有助于培养其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塑造公共精神,提高决策质量,实现社会善治的目标。当前,公众参与公共决策面临着文化、制度、技术和体制等多方面的障碍,成为影响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应该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强化能力培养和技术支持、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决策体制。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场涉及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它离不开现代行政民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必须让公众更充分表达公共需求和选择公共服务.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众参与有一定的实践成果,但仍存在诸多观念和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必须不断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与制度创新,引导公众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过程中来,从而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是城市资源所有者、利益主体和价值观念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城市治理演进过程的完善与必然。我国城市治理当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和制度空缺,导致城市规划、建设和经营中决策的非科学性、低效率、高成本,有失公平、伤害公众利益的行政行为多有发生。城市管理者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建立严格的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社会治理及创新实践应遵循行政法治理念,行政法治的发展也必须积极回应社会治理创新的需求,为之提供相应的理念和制度保障。当前,政府社会治理在观念、主体、手段、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存在一些与行政法治不相适应的问题。破解之道在于加强行政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相关理论的适应性,体现社会治理观念的创新;修正"行政主体"理论,重塑"国家—社会—公民"的关系,反映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完善行政程序制度,构建参与式行政模式,搭建社会治理公众监督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监督体系,保证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的良性运作与衔接。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行政决策合法性之所需,也是行政决策目标实现之所求.政府的政策宣示和公众的参与需求的契合,催生了我国丰富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实践.然而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实践的表面繁荣,却难以掩盖其实效的差强人意.我们应当深化行政决策者的公众参与意识,完善参与式行政法律制度,保障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升政府应对风险、保障公众健康的能力成为学界与政策实务界的讨论热点。在食品、环境与健康领域的风险规制中,充分保障公共利益似乎尤为困难。因为多种情况之下,风险规制的依据是专家的科学知识,结果仍然会引起公众对于行政政策以及专家的不信任。对此,在行政决策中平衡科学与公众参与两种力量日益重要,即"科学"民主化的问题,既强调专家的作用,又要使之与公众交流沟通。科学民主化事实上是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行政裁量权由于其可能导致肆意和专断,因而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因此,反腐的关键在于规制行政裁量权,保证行政裁量权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行政裁量权的规制属于复合规制模式,包括立法规制、行政规制、司法规制以及权利规制四种规制路径。然而规制模式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公众参与作为民主理论在行政过程的投射,其所具有的民意表达、利益协商、程序正义等功能和优势,可以实现对行政裁量权的有效规制。建立起公众参与的配套制度,并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设计,可以实现对行政裁量权的有效规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Public officials can be reluctant to use citizens’ input in decision-making, especially when turnout is low and participants are unrepresentative of the wider population. Using Fritz Scharpf's democratic legitimacy approach,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survey-based vignette experiment to examine how the input legitimacy of participatory processes affects (1) public officials’ willingness to us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2) their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policy decision, and (3) their anticipation of popular support for the policy outcome. The study shows that turnout and participants’ representativeness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public officials’ attitudes toward public participation. Specifically, participants’ representativeness influences public officials’ willingness to use citizens’ inputs more than turnout.  相似文献   

14.
行政裁量控制中的裁量基准和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裁量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被广泛地采用,没有行政裁量就没有行政管理。行政裁量权的合理运行,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作用。为了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确有必要通过裁量控制中的公众参与的三大程序制度对它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WTO的加入使得旧体制下治安行政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日益显现。特种行业、娱乐场所已成为治安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正面临着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特种行业、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只有从观念、具体工作及立法保障上对其加以更新和规范,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military government in Bangladesh has implemented a number of major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reorganization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claims that effectuation of such measures has led to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authority to the grass-root level ensuring increasing popular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on; the achievement of cost-effectiveness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ministries, divisions and personnel from the public pay roll and by quickening of the pace of decision-making due to elimination of redundant bureaucratic layers. But the implementation, in reality, has contributed among other things to the legitimiz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and a weakening of the democratically organized political opposition. It also enables generalist civil servants to preserve, and to some extent strengthen, their position within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相似文献   

17.
构建治安工作社会化发展模式,是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必然需求。它是以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建立起的全民参与的新型治安工作模式。保障模式运行的法律体系、引领模式运行的公安机关警务模式、维护模式运行的评估体系、辅助模式运行的计算机信息体系等,是新型模式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行政信息公开制度是基于宪法上的知情权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说明责任,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获得行使公权力的组织的除外事项之外的任何信息的制度.该制度在各国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申请人资格以及除外事项的确定.在我国统一的行政信息公开立法中,应借用各国的经验,既采用列举除外事项的立法例,也通过公开原则的确立、严格解释规则以及举证责任规则的确立,限制行政机关在不公开事项方面的裁量权.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实践中,政府和社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普通公民、工商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高度参与,已经成为一个中心的事实。本文从城市应急文化的塑造、社区应急机制、志愿者组织的应急功能和城市应急管理中的公私伙伴合作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过程中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的参与机制,试图解析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系统中的全社会型危机管理网络的具体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The landmark U.S. Budget and Accounting Act of 1921 (BAA) instituted a series of administrative reforms that proponents claimed would improve budgetary control, stability, and coherence. We maintain that the compatibility of governance structures between agency and system levels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why these administrative centralization efforts were successful in achieving these aims for some federal agencies but not others. The BAA reforms impact on budgetary outcomes is evaluated using panel data on major U.S. federal agencies between 1894 and 1940. Applying semiparametric heterogeneous treatment estimation techniques, we find compelling support that administrative centralization of the federal budgetary process enhanced budget stability and coherence for executive departments while resulting in a lower caliber of budgetary performance for independent agencies.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system‐level administrative centralization efforts may be effective only when public agencies are structurally amenable to such re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