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岩 《理论研究》2006,(4):31-33
社区制逐渐取代单位制已成为基层社会生活发展的方向。从发挥和完善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需要处理好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的关系、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的关系、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单位制”到“街居制”,再到“社区制”的转变,清楚地勾勒出了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历程与走向,也表明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单位的重构历程。在推进以社区作为基本治理单位的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和治理新模式,从中也可以看出社区改革后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变迁的一些趋势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整体的深刻变化",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形成。这就带动了由"单位制"向"社会制"、"国家制"向"社会制"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从而推动了我国城市社会变迁的过程。行政法是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在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因此,规范政府行为,明确社区各治理主体的法律地位在当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渐从单位制、街居制走向社区制.文章在国内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汲取已有理论,提出"行政、统筹,自治之三元复合体制".在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双重驱动下,区政府、街道,社区之间通过结构-功能重构,形成"行政、统筹、自治之三元复合体制",使区政府、街道、社区各自的"天然优势"能得到发挥,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结构逐渐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的客观趋势,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以城市社区为单位,在已有居民区党组织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随着上海市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的全面展开,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试图以徐汇区为案例来探讨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Z2):30-34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体制的式微,社会人的大量涌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社区成为社会整合的重要载体,成为各种群体的聚集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面对社会结构从单位制转向社区制的深刻变化,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适应这一客观的发展趋势,发挥党对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的组织支持和领导核心作用?如何有效利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强化党在城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结构逐渐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的客观趋势,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以城市社区为单位,在已有居民区党组织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随着上海市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的全面展开,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试图以徐汇区为案例来探讨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社会流动空前加剧,传统的单位制逐渐走向解体,城市社区应运而生。为了保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动员能力,必须在单位制的基础上加强对社区的动员,在“利益兼顾”原则的前提下,实行精神动员,营造积极参与型的主流政治文化,遏制党内腐败。  相似文献   

9.
"文革"期间的社区治理模式,是计划体制时期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式,但又没有超越计划体制下行政社区的基本特征。国家在治理资源配置中的垄断地位,使社区的组织体系始终依附于行政体系,并随着不同阶段的政策和体制调整,变革自身的结构与功能。这期间社区治理的单位制和街居制两种管理方式相互配合,对于保障和平衡国家需求与社会需求,起了重要作用。"文革"时期的社区治理模式体现了行政社区的一般特征,以及在这个前提下的应变能力,其经验教训对今天的社区建设仍有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社会结构逐渐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化.为了保证党对基层社会的有效领导,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社区党建应运而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社区党建在在整合资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保证党对社会的有效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影响和制约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术界关于“单位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后,单位制成为我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组织因而也成为城市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单位制依然是城市社会的基本组织制度,另一方面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逐渐发生了变化,因而单位制给城市社会带来了很多“意外后果”。在此背景下,对单位制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众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试图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做一个大体的回顾,并对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大致取向谈几点看法。 一、“单位制”的界定及成因   由于国内单位制研究尚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因此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大量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社区党员数量急剧增加,构成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蚌山区委以“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强化基层组织”为目标,不断规范社区党校建设,使它成为社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主阵地,从而开创了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一、勇于探索,创建社区党校运行新机制蚌山区采用自建、与辖区内单位合建等形式,以街道为单位先后组建了5所社区党校,同时参考区、乡业余党校的运行模式,努力创建适合…  相似文献   

13.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也由单位制、街居制发展为社区制。同时,党和政府在社区治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不断改革、优化和完善。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到当前的社区治理,全国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立足本土的探索和创新,各地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文章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区治理的历史发展脉络,基于对各地社区治理创新涌现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社区治理取得的巨大成效,提炼出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据此认为,社区治理将呈现四种发展趋势:法治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智慧化。  相似文献   

14.
区域化党建:内生逻辑、功效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方意 《探索》2011,(4):48-53
随着政治社会化、社会多元化及党员结构的变迁,以“单位制党建”为依托的垂直型、封闭式党建模式逐渐凸显出时代局限性。“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制党建”模式的延伸与拓展,日渐成为基层党建谋求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分析“区域化党建”特征功效的基础上,梳理其与“单位制党建”的相互关联及特征,探究内在逻辑,分析其功效与运行路径,以期为促进基层党建科学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董建华 《共产党人》2011,(17):32-33
近年来,贺兰县着眼于"小社区、大社会"的时代特征,积极创新"小社区、大党建"工作思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社区党建工作,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和居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渐从"单位制"走向"社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旨在发展社区自治体制,进一步缓解社会矛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从而畅通民意,使社区不稳定因素及时得到协调和解决,最终促成社会和谐。本文以青羊区城市社区为例,结合社区自治的发展方向,对当前城市社区居委会角色定位、居民自治参与意识、城市社区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居民生活方式日益“个性”化,城市管理模式日益“属地”化,使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近年来,浔阳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社区作为“第一品牌”,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以服务群众为立足点,积极探索和成功运行了社区党建“三级联创、三会共商、四大工程”的工作模式(简称“三三四”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区党建新路子,使社区“小细胞”成为“大基石”,“小阵地”发挥“大作为”,增强了社区党建的活力,促进了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区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区管理已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作为城市基层组织的社区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无法满足城市化进程及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构建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和谐新型社区。并且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建设好城市社区,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保障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广大的乡村、企业和城市社区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联的基层组织和单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根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有“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的基本要求。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富裕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在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20.
杨敬 《先锋队》2015,(8):54-55
在社区发展的过程当中,企业型社区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性特征的小区存在着,而且对社会、对企业、对社区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企业型社区主要是由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兴办的,政府将资金主要投入这些大企业,而由企业负担建设小社会的职责。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形成了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副食品供应等社会生活体系,单位形成了"小而全"的自成系统的小社会。这样就在这样的企业型社区里,职工及家属是社区的主体。这样的社区居民对于自己所属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附性与依赖性、强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