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信息荟萃     
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于1995年6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代表出席了中共中央举行的《陈云文选》(1—3卷)、《陈云》画册出版暨陈云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座谈会,听取了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讲话高度概括和准确评价了陈云同志对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对今后开展陈云生平与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上,袁宝华、张全景、胡绳作了书面发言。除李瑞环出访外,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对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多样性是过去研究所少见的。 陈云同志作为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2005年4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二研究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在上海联合召开“陈云生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安徽等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及其子女,以及上海市领导、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驻上海督导组成员等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陈云生平和经济建设思想、党的建设思想、干部队伍建设以及陈云思想风范、人格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陈云在建国后领导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逄先知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经过五天紧张的工作,今天闭幕了。这次会议开得好,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切蹉琢磨,都感到很有收获。组委会认为这次会议是开得成功的。研讨会筹备工作一开始,中央就要求我们开成一...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深入持久地把陈云同志生平思想研究开展下去,2015年6月1日,第九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陈云纪念馆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陈云在历史关键时期"。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云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陈云纪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26日至29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第二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联合举办的“陈云生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拉开了全国纪念陈云百年诞辰学术活动的序幕。陈云夫人于若木及其子女参加了大会开幕式,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王庭大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张启华在《学习陈云的优良品质与作风是对他…  相似文献   

6.
平反冤假错案是陈云生平和思想研究的重要方面,但至今缺乏较为全面的研究.陈云参加革命工作以来,一直抵制制造冤假错案,尤其是在延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陈云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首倡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大力促进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陈云对平反冤假错案作出的重...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1937年12月--1944年3月)的陈云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党的干部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论干部政策>、<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领导方法>、<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是党的重要政策>、<华北党的干部问题>等多篇关于干部工作的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干部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10月26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陈云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陈云纪念馆、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在上海青浦陈云故里联合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陈云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学术研讨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云纪念馆管理委员会主任潘敏,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以及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地的6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财经领导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管吃饭穿衣的".的确,从1944年3月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时起,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上.他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一生留下了有关财政经济工作的大量文献.除已经收入三卷<陈云文选>的文章外,为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陈云文集>,也收有大量这样的文稿.本期<党的文献>选发的4篇财经文稿,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4篇文稿,从几个侧面反映了陈云领导财经工作辉煌历程的闪光点,反映了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党和国家所作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党的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缅怀和研究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启动和推进改革开放中做出的历史性贡献,陈云纪念馆管理委员会与陈云思想生平研究会联合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并于今年10月中下旬召开专题研讨会。具体要求如下:一、征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八大上,在题为"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外交部分,党中央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策略进行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准确分析了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精确判断出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制定了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在报告中,中国共产党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多个新亮点、新观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是新的认识、新的课题.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进行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六年前中央把宁夏确定为全国新医改试点后,宁夏从政策创新、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系统工程。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最直接地体现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上。江泽民的理论创新体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民主法制建设、统战、民族和宗教、精神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建党等各个方面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把新型农民的培养摆到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地位,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积累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王友洛 《学习论坛》2006,22(7):15-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是由农村在社会转型中的关键地位决定的.解决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一方面需要党和政府在发展战略上进行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否把握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关系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和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化的发展,从宏观上看已经历了自然文化和科学文化这两个文化千年.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极有希望建构以生命为核心的文化新千年,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整体性跃迁.  相似文献   

19.
唐兴霖  周军 《学习论坛》2008,24(1):61-63
"两新"组织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对我国繁荣城乡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关系和政府职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两新"组织在上海的发展虽呈现良好的态势,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结合上海市的做法,目前"两新"组织的发展亟须解决以下问题:积极营造"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的新解释与经济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怀峰 《理论学刊》2004,(10):55-58
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现代经济学前沿分支学科对经典经济人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新解释 :一是对经典经济人的修修补补 ,使经济人更加贴近现实 ;二是坚持经典经济人 ,并进一步发展经济人的理性 ;三是抛弃经典经济人 ,研究理性和非理性行为结合的现实人。在对经济人新的不同解释的基础上 ,经济学与相关学科进一步融合 ,在学科交叉的边缘产生一系列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