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吉霞 《前沿》2011,(21):179-182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回归了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框架的重建提供一种文化模式。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主要内容包含文明范式、文明冲突论、文明调和论,批评了把西方文明看做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而指出在现代化过程中文明的本土化非常重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文化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世界历史的本质是文化和文明。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根本上是文化性的,是文化的扩展、征服与认同,是文化的融合与沟通。西方资本主义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性在文化上就表现为文化帝国主义,它对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进行着猛烈的侵蚀、同化和控制,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与文化发展受到了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与政治关怀,是监狱文化的二重命题。监狱人文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文明与进步。构成监狱的诸文化要素体现了文明性、进步性,则监狱便是人文的监狱。反之就不是人文的监狱。监狱人文所着意关怀的便是监狱内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前景,这种关怀以现代文明为尺度.以监狱的人文精神重塑为当下诉求.以使不同文化群体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为建构目标。监狱文化的政治关怀体现在监狱的文化政治向度之中。监狱文化政治既是把监狱的文化和政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立场和理论方法.也是监狱以政治为考量和指向的文化实践路径。当代中国监狱的文化政治在监狱意识形态、监狱文化认同和监狱文化的多元融合的互动、同构中展现内在要素、结构和运行机理,表征了中国式的“规训与惩罚”。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冲突:范式还是神话?胡伟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亨廷顿得出了一个政治结论:儒家是西方未来的头号敌人。这一结论所隐含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亨廷顿企图扮演的就是第二个乔治·凯南的角色.撇开《文明的冲突》一文的政治意义不谈,单从学术...  相似文献   

5.
汤因比与亨廷顿文明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在汤因比那里是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出现的,亨廷顿则将其作为构建意识形态战略的基本理念。由于理论价值、研究领域及目的的不同,二人的文明现有很大差异。但相同的西方背景又使得他们的文明观表现出诸多共同点。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正确地看待当代文明交流中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6.
从文明的冲突到文明的忧患———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最新演变□李小兵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已经4年。近来,亨廷顿著书立说,对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发展。本文旨在理解亨廷顿理论的基础上,对他提出的文明理论及其发展作出初步的评...  相似文献   

7.
李峤 《淮海论坛》2007,(4):23-26,35
文化关乎人的生活质量.关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种文化应当是在充分吸取人类一切文明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的新文明.它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和谐。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合理成分.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别重要的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探索不同文化融合的可能.寻求不同文化的融合.重在求同.即寻求不同文化所蕴涵的普遍的、共同的价值。一种文化如果没有普世价值的成分,它就不能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之所以影响久远,是因为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不是从传统的经济、政治或军事视角去分析问题,而是从文明与文化的角度,对历史变局作出全新的诠释。本文试图在吸取国际国内学界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主要是由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两种相反相成潮流(因素)所构成,而文明间的冲突实际上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0.
<正>从历史上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同化的国家,即移民到了美国,就必须美国化,接受美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即盎克鲁—新教文化。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对移民的同化是成功的,其中重要一点,就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与党的基本路线中规定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致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何在?第一,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更加全面、更为完整。人类文明除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还有制度文明。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制度文明就表现为政治文明,它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  相似文献   

12.
当代台湾的“母语立国”论述主要表现为一套后殖民主义话语:强调中国文化内部的族群差异与语言差异,并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同化”理解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不断“殖民化”,并试图在此历史虚构上设计一套“台语立国”的政治-文化“革命”方案。而通过对中国现代性发生史的扼要回顾:从早期同盟会的血缘革命、种姓革命到成熟时期的共和理想,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主流是政治民族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的共和理想,区别于德国式文化民族主义;追求血统与文化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是十八大改来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特色。系统的理论架构。中国梦具有全面系统的理论架构,是由多层次、多维度子系统交织而成的理论体系。它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执政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统一、外交等诸多领域和层面,融合了建设经济富国、政治大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美丽中国、和谐世界等多个维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国要获得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必须实施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业已成为共识。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则内在地包括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社会文明都继承和延续了前代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同时,任何一种社会文明,尤其是在当代,都必然和其他社会形态的文明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家庭为本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的总结。它深深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当中。从长远…  相似文献   

15.
<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落幕。西方政治学界就未来世界的格局,展开了后冷战时期的第一场论战。这场争论,可被称为"文明的冲突"与"历史的终结"的对话:论战一方的代表人物为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并不太平,以"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的对抗,将被以"文明"为单位的对抗所取代。亨廷顿将世界分为七大文明圈,认为不同文明圈下生活的人们,具有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文明间的不同不可调和。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前者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后者则是文化、科技等。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今天,全球范围的孔子热显示了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必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前几年,韩剧的热播显示了韩国不断增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安东 《台声》2010,(2):86-96
二月一日 1976年2月1日,《夏潮》杂志创刊。 在台湾。《夏潮》杂志是一份有影响力的刊物.它的封面是“社会的、乡土的、文化的”.几乎没有第二份刊物像它一样把台湾历史系统地写出来。《夏潮》杂志宣扬民主和爱国主义.以促进中国统一、政治民主、经济平等、社会正义、乡土关怀、文化提升为宗旨,主张反帝反独,认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这些…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在展望未来世界走向时,西方学术界兴起一股“文明理论”热,先是弗兰西斯·福山鼓吹“西方文明胜利论”,认为冷战结束后,西方文明将成为世界的普遍文明。后又有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强调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家族主义﹃五四﹄批判的历史反思刘林平陈艳云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之中,家庭和宗法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制度。与这种制度相适应,家族主义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这是因为,传统的中国文明是一种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