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类常常自诩为地球之王,事实上,微小的细菌才是真正在幕后操控地球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陈昌文 《支部生活》2010,(12):29-30
人类其实很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在这个不停转动的地球上,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量变、质变,只要有一点变化发生偏差,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地震、泥石流、干旱、洪水、海啸等,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它们巨大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3.
直接入户太阳能发电新趋势 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00万吨标准煤,因此太阳能被认为是最为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人类一年消耗的能源是130万亿千瓦时,而地球接受的太阳能每年是120万万亿千瓦时,几乎是人类耗能的一万倍,其中可以利用的约6000万亿千瓦时,约是人类能耗的50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进步,人们对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今天,人类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可供开采的矿山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地球浅层易找矿体越来越少,找矿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人们向地球索取矿藏,地球却向人类提出了挑战。何继善──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人类寻求地球深处的宝藏带来了新的曙光。一鸣惊人天下知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向在座的各国专家们介绍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20余年的成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请问,…  相似文献   

5.
尹怀勤 《党课》2011,(7):92-94
火星位于地球的外侧,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个典型的类地行星。同地球一样,火星也有固体表面和大气层,并且斜着身子绕日运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23秒,一年亦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还有两颗天然卫星。这种近似地球的环境,很可能孕育和存活生命,故而科学家们把火星作为寻找地外生命的首选天体。同时,研究火星还可以深化人类对地球演变的认识。这也是除月球之外,火星成为人类发射航天探测器最多的星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末日”     
2012对地球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戏谑的末世传说;然而对于那些因人类索求无度而无处安身的物种,末日近在眼前。 他们的末日,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末日的预演。同为地球公民,我们对他们的现状不能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7.
丁蕊 《党课》2006,(8):65-67
回首历史长河,人类的发展始终与能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地球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在加速社会发展的同时,地球资源枯竭的危机也正一步步地向我们逼近,从人类社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可供长期使用的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这时,太阳能就进入了人类的视野。与传统能源不同,太阳能有着无公害、无枯竭危险、就地取材、能源质量高、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被称为未来社会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8.
正未来能走的路,并不是人类主动或被动退出自然,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何让人与自然平衡、相生、共化,才是人类在未来地球上得以继续延续的大智慧。西方曾有一场深刻的环境保护运动,要求告别人类中心主义,以自然生态作为核心,从而提出了走向生态时代的课题。在西方,生态时代直面工业时代而出。这是因为工业时代的人类只知战胜自  相似文献   

9.
温血鱼之谜     
卓然 《党课》2012,(21):91-93
人类、狮子、老鼠,包括海洋中的鲸都是哺乳动物和温血动物,而鳄鱼、鲨鱼等鱼类,基本上是冷血动物。美国海洋科学家发现,美国阿拉斯加海湾的马哈鲨具有温热的游泳肌肉。难道地球上真有像温血动物一样能保持体温的鱼类吗。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3,(5):42-45
陨石,起源于外太空,撞击到地球表面后残存的天然物体。它的降落,给地球带来灾难的同时,被更多人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它的不定期造访,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人们同时也在陨石上添加着有关科技、宗教、商业甚至生活方式的色彩,折射出关于人类生活的种种光芒。  相似文献   

11.
节约能源,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减少污染物排放,因为人类不能呼吸污浊的空气.不能饮用肮脏的水源。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地球等生态价值主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价值主张,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习近平自觉地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作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负责任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将建设美丽地球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就三者的关系而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的哲学基础,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建设美丽地球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扩展版”。  相似文献   

13.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地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地表土壤和水体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的500倍还多(地下的水体是通过土壤间接的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它又是一个巨大的动太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相对的平衡,地源热泵技术的成功使得利用储存于其中的近乎无限的太阳能或地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14):9-9
油荒、电荒、气荒、粮荒。世界经济发展陷入资源匮乏的窘境;海洋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破坏了人类引以为荣的发展成果;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地质灾害高发频发。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0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地球人面对的共同命题。  相似文献   

15.
_、百年科技发展史表明,知识创新是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人类即将走完20世纪的历史进程。回顾这100年的历史,可以说20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是科学革命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不断推动科技产业化和社会变革的世纪,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20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量子理论、相对论、信息理论的创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地球板块构造结构模型、宇宙大爆炸假说的提出等,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标志着人类对于物质、时空、信息、生命、地球和宇宙认识的新的革…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巨大消耗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破坏。特别是随着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传统粗放式、掠夺式的经济模式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7.
李抒望 《共产党人》2005,(22):32-33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个严酷的事实。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虽然20世纪是有史以来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到赤峰市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资源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赤峰市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进程。因此,分析和研究赤峰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对实现赤峰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为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施行的文化行为,要求它从人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是怎样的,从而使每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 ——摩罗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即从渔猎牧游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递进演化过程的时候,不要忘记人始终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的历史,只能是纯粹的自然史。当然,自有了人类以来的历史,也是一种自然史,因为人类同样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出现并不能改变地球或太阳系的自然历史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