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关注课程体系的建设,而对于其课程教育导向的研究较为薄弱。当代大学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责任感普遍淡化。要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健全的人格,必须过确立正确的教育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存在逻辑性差、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存在自我认同度下降、师资力量流失的现象。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议:采用新的课程体系取代"05方案";教学改革主要由借外力转向靠内功;借鉴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在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学术品味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笔者认为,当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应该利用当前优越的课程条件,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创新、继承、批判的原则,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渠道,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4.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该课程的建设对大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贵州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现状,从组织领导、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教学监管体系、教学实施体系、学习学习体系为着力点,全面构建“三合一”课程体系的策略,以期达到推进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这种调整从根本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政治经济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等,其中,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考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太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不强。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中央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科建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从课程建设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教育者意图与学生实际需要的统一,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与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的统一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适应性”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既是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也是今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吸引力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步伐明显加快,给京津冀区域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当抓住契机,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协同共进优势互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空间理顺场所整合、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共享网络开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思路,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试点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行政系统院校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应突出政法实务方面的教学、实训内容.在培养模式上,以政法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探索教、学、练、...  相似文献   

12.
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思想品德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首先应正确认识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属性,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其次,在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是公安院校的办学方针,培养学生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是公安院校的根本任务。公安院校必须把办学方向的政治性放在突出位置,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学校建设的首位,在学生工作中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的政治素质,把依法教育、依法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学和公安一线的沟通和交流,努力培养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困难对经侦队伍的建设提出"打击、服务、参谋"三大职能要求,这也是对经济犯罪侦查后备人才培养的经侦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课题。将经侦三大职能融入经侦专业人才培养"战学研"模式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打击与战"的融合,即课程体系方面紧跟实战,教学内容贴近实战,教学方法融入实战;二是"服务与学"的交流,即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参谋与研"的互动,即科研转化教学与创新精神的孕育。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的"两课"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目前,我国的"两课"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高职院校问题更为突出。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切实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力争使"两课"教育教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政法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创建以来,先后经历了从办学性质转变、到办学规模扩大、再到办学内涵提升的发展过程及其不同阶段,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回顾和总结几十年来政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对于推进政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下,政法类院校(政法、公安、司法)非政法专业的大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在学生有强烈学习警察体育内容需求的情况下,警体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政法院校的警察体育特色资源,按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要求、方法科学地进行开发,从而有效推进"警察体育特色资源非警察化校本体育课程"建设,促进警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与习惯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由思想转变为实践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明确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目标,把握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点内容,探寻构建新的地理教学模式、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创新"两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是高校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针对“两课”教学现状,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对提高“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创造性教学实践中存在十大问题:思想上重视不足;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的素质不尽人意;学生的基本素质缺失较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机制不健全;教材建设相对落后;实践层次较低、创新较少;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教学管理不到位、考评体系不完善;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