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前言     
林开钦 《政协天地》2012,(10):15-18
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经过与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漫长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客家先民和客家民系,也形成了与汉族文化血脉相连的独特的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有一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客家民系的主体来自中原河洛,既有从河洛地区直接迁徙到闽粤赣交界地区的移民,也有更多从中原先迁徙江淮流域,再辗转迁徙闽粤赣边地。  相似文献   

3.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被认为是北方汉人南迁中的一支,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地,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两千万左右,其中,在香港的三分之一华人是客家人,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人口是客家人。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曾随全国人大代表团视察过福建西南的龙岩地区.龙岩是客家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我在那里找到一些有关客家的资料,也访问了李登辉、吴伯雄的祖籍地永定县,大致弄清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台湾客家的由来.客家民系的形成大陆客家聚居地区在闽粤赣交界山区.据记载,客家先人为中原一带汉族居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向南迁徒而形成今天的客家分布情况.汉族进入南方开始于秦代“征蛮”,而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是东晋(4世纪)到南北朝(6世纪).据考证,这次南迁人口大致有90万左右,约占后来南朝人口的六分之一.他们从河南北部、河北、山西等地  相似文献   

5.
郑海燕 《前沿》2011,(4):135-138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闽粤赣客家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和市场具有相似性,旅游开发潜力大,应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组成客家文化旅游大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失落的文明——客家传统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金芳 《台声》2005,(9):68-69
客家民系在闽粤赣交界地形成以后,独具特色的客家大文化也相应形成。客家大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但又与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相融合,形成客家人自己的特色。单从客家服饰来讲就有许多特别之处。一般来说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在色调方面喜欢素色,以蓝、黑、白色为主,这也许就是客家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普遍心理直接体现。孔子评价齐桓公的大臣管仲时说“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要像夷狄那样披头散发了。可见,汉服的右祍是其最主要特点。客家服饰保持了中原宽博及右祍的服饰特点,但也溶入了当地少数民…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南方的汉民族其他支系一样,客家民系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汉民族的南迁、特殊的地域和聚居地特殊的人文环境。客家民系形成的第一个因素是中原汉人南迁。众所周知,秦汉以来,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引发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中原汉民族有过多次大规  相似文献   

8.
郭焕宇 《人民论坛》2013,(11):178-179
在岭南文化背景下,广东省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民系在宗族文化兴盛发达的明清时期,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这三大汉族民系的民居建筑单元分别凸显了家庭、房支及家庭、房支要素在宗族结构中的重要性.可见在中国传统社会礼制思想影响下,广东民居建筑遵从宗法制度,实现了生活空间伦理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正>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属公认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摇篮。自西晋永嘉年间开始,为躲避战乱饥荒,大批中原汉人先后辗转迁徙到以石壁为中心的闽粤赣边地区。他们在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孕育了第一代客家人。此后,客家先民把石壁作为新的起点,向外播衍于世界各地,如今客家后裔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1亿多人。宁化石壁与台湾客家人同根、同祖、同缘、同脉,自古就有割舍不  相似文献   

10.
岛屿情缘     
《台声》2016,(16)
正台湾岛上在大陆汉人移民尚未进入之前,早已经有少数民族生息于此数千年了,他们是最早的移民。由于文化与语言的隔绝,那时汉族移民称呼他们为"蕃"。小时候住在台北县乡下,离少数民族泰雅族群部落只有一山之隔,泰雅人因为领域被侵犯等原因会下山到汉人村庄去猎首(出草),常常听老一辈人说起这些杀伐往事,觉得好可怕,怎么会有这么野蛮的民  相似文献   

11.
寻根     
郭鹰  林晨 《福建乡土》2010,(3):29-30
从小,客家人总是称我们为“河洛嬷”。带着儿子回永定婆家过年,邻居们微笑着迎出门来说:“河洛佬回来了!”福建龙岩是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界点,五县一市一区中,有五个属于客家民系,只有漳平市和新罗区属于河洛民系。两个民系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几千年的相处相容,早已经血肉相连无法分割!  相似文献   

12.
何晞 《台声》2000,(8):21-21
6月中旬 ,由江西赣南客家联谊会、赣南日报社等单位主办的“客家与赣南”学术交流会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秘书长、《客家》杂志主编黄子尧 ,台湾客家戏曲学院院长、荣兴采茶剧团团长郑荣兴等台胞和来自新加坡、泰国、港澳地区以及北京、天津、武汉等省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本着学术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就客家源流、客家文化艺术以及如何发挥客家优势 ,以及促进客家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对话 ,使赣南客家人更好地了解世界 ,世界客家人更好地了解赣南。客家是汉族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客家的先民…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文化     
谭舯 《黄埔》2013,(1):89-91
客家文化是以客家民系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中华文化诸多分支中,客家文化历史不算十分悠久,但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既存中原古意又纳南方春晖,被誉为中华文化大家园中的一朵奇葩。当前,客家文化已成为联系中国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乃至世界华侨华人的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6):50-52
客家文化是以客家民系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中华文化诸多分支中,客家文化历史不算十分悠久,但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既存中原古意又纳南方春晖,被誉为中华文化大家园中的一朵奇葩。当前,客家文化已成为联系中国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乃至世界华侨华人的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5.
谢重光教授新著《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作为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之一,于2003年9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闽台文化自成系统的大背景下,着眼于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的特殊密切关系,把它作为闽台经济文化关系的一个个案,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阐发了对这一区域内文化同质性和某些特殊性,特别是对闽台客家亲缘关系的独到见解,读后深感立论有据,论述严谨,资料翔实,得益良多。本书首先探讨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闽西(即宋元明清的汀州)社会与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及闽西客家在客家大本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书认为,客家民系在闽西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16.
客家女性有其特殊之处,她们的思想形态如婚恋、家庭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崇高的一面.客家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较好地反映了她们的思想观念,深刻映射出客家地区的女性文化心理,以及客家民系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道德伦理风俗背后的深层构成.从这种视角出发,可以解读客家妇女社会的复杂关系及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现在全球客家人约有1.2亿,分布于五大洲93个国家、地区。客家民系传载的客家文化博大精深,也蕴藏无限商机,在闽西北做大做强“客家文化中心”品牌,把千年厚瞧的客家文化转化为我省优结构、扩消费、促就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支柱,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不但汉族吸收、容纳了许多非汉族成分;同时,各个少数民族也无一例外地在自身的发展中吸收、容纳别的民族成分,包括吸收、容纳汉族成分。从总体上讲,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未必低于汉人中的少数民族成分。本文对这个历史上被人忽略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访何正彬部长,他说得最多的词就是“主动作为”。他说:“做统战工作需要热心和用心,自己主动‘找事做’,在主动作为中寻找定位,争取地位。”客家文化的助推人宁化县石壁村,地处闽、粤、赣三地的联结中心。这里孕育了最早的客家民系,是世界客家的祖地。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是中国历史上客家人大迁徙的中转站,是举世公认的客家人总祖地和朝圣中心,也是黄慎、郑文宝、李世熊等客家历史名人的出生地。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客家民系是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经过从东晋到南宋的900年而孕育成熟的,位于宁化县西部的石壁村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