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开钦 《政协天地》2012,(10):16-18
认同汉族客家民系,是客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汉族客家民系?在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地区生活,并逐渐与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相结合,成为闽粤赣边的客家先民,经过漫长的融合发展,南迁汉人在人数上、经济上、文化上占优势,他们融合了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形成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这个民系和文化融进了土著和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但汉族的血统和文化是主流,不影响这个民系作为汉族的一个支系的地位,这就是考究客家民系和客家人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为方法的华南:中心和周边的时空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和"周边"是两个灵活的、相对的概念,从儒家文化的视角着眼,"周边"并不限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涵盖了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华南区域,"周边"的概念在汉族社会内部的不同民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等各族群的互动中,又有着新的内涵和外延.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以宗族为中心的华南汉族社会结构的研究、华南族群与互动的研究、华人和东南亚社会的人类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窥视华南视野下中国研究的特点.可以认为,华南研究已经具备了方法论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姜泊老宅     
姜泊村共有338户,1232人,坐落在昌邑市卜庄镇西北部潍河古道东岸。清末民初,姜姓村民精于经商,是柳疃丝绸老字号商贸基地。当时建造的49处砖木结构“三面青”昌邑丝绸老字号民居建筑群至今保存完整。这些民居布局俨然、古朴文雅,彰显着中国北方农村古老民居建筑中灵动的神采,成为研究清末民初农村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家庭文化难得的不可移动的最高级别的文物宝库,是昌邑、山东乃至全国罕见的古建筑群。因为它的价值,更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古老村镇的历史,所以被列入了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相似文献   

4.
所谓家庭文化,是基于家庭关系由家庭成员长期互动而积累下的一系列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首先,家庭文化不同于宗族文化。宗族文化是以宗族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宗族共同体的体制和文化,它与现代化总的历史进程相背向,处于消亡之中;而家庭文化是以家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家庭共同体的文化,与家庭的存在共始终,只要有家庭的存在就有家庭文化的存在,且现代家庭文化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石雕、木雕、彩绘、砖雕、剪黏、交趾陶等中华传统建筑装饰不仅能为两岸大量的宫观寺庙、宗族祠堂、民居古厝等建筑增光添彩,其间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两岸传统建筑装饰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一脉相承:两岸古建装饰的历史文化渊源两岸传统建筑装饰同根同源。  相似文献   

6.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有一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客家民系的主体来自中原河洛,既有从河洛地区直接迁徙到闽粤赣交界地区的移民,也有更多从中原先迁徙江淮流域,再辗转迁徙闽粤赣边地。  相似文献   

7.
前言     
林开钦 《政协天地》2012,(10):15-18
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经过与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漫长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客家先民和客家民系,也形成了与汉族文化血脉相连的独特的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丰富的民族文化叠加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类型尤为丰富,且各具特点。文字记载、考古挖掘和建筑遗存为我们了解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发展的历程及脉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而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对云南民居建筑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访谈旨在通过青年学者施宇峰多年调查实践及理论研究,解读云南民居建筑的概况、民居建筑与"非遗"的关系以及当下对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文化纪念碑的意义。民居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代代延续下来的居住建筑,积历代人之智慧,比其他建筑类型更具备地域文化的原生态性,文化符号更加突出、鲜明。我国不同地域的民居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在四川青神汉阳得到具体体现。该地民居呈现鲜明的巴蜀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汉口里份建筑时间大约在1900年前后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经历了三个阶段,共有里份164条.汉口里份民居是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标本.里份民居较之传统民居有明显的优点,不仅注重整体实用功能,而且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典型建筑有泰兴里、成安坊、同兴里、六也村、江汉村等.里份无疑是汉口城市的记忆,其中自有一份优雅与安详的韵味.  相似文献   

11.
野山 《两岸关系》2007,(2):57-59
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的奇葩,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0多年前,坐落在崇山峻岭、莽莽林海中的江西龙南县关西,一个叫徐名钧的人为9个儿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种以宗族势力、宗族化倾向而结构的集团、企事业和关系网落正迅速蔓延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滋生腐败、邪恶的温床。可以说,宗族化的泛滥与浸润是腐败的前提和重要社会基础,亟须引起有识之士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宗族化─裙带关系:表现与特点宗族,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从此定义看,用来概括古代、近代较为合适。宗族也可称之为家族(本文统称宗族)。现代宗族的情况有所变化。同姓的成立宗族、宗亲会的事例很多;同姓间可以有血缘关系。也可能没有血缘关系,原来定义中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余永红 《前沿》2010,(13):143-146
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陇南白马藏族的民居建筑和村落布局独具特色。"5.12"特大地震,使白马村寨遭到较为严重破坏,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目前白马村寨的重建已接近尾声。但重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新民居样式单调统一,传统文化韵味不足。白马村寨的灾后重建,应强调行政干预与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机统一,将民族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起来,达到人类居住区域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使白马藏族的民居更加坚固实用的同时,保持民族建筑美学特色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被认为是北方汉人南迁中的一支,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地,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两千万左右,其中,在香港的三分之一华人是客家人,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人口是客家人。  相似文献   

15.
宗族势力对村委班子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宗族文化根深蒂固 ,农村的自然村又是由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群体聚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加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宗族在农村中的生活互助、处理纠纷、维持社区秩序、婚丧活动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这就使得宗族势力存在于当今的农村。  相似文献   

16.
罗晓飞 《前沿》2012,(11):163-165
羌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民居是羌族最古老的建筑艺术形式,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含的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思想是羌民族精神内涵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羌族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建造形式与空间布局反映了古羌人"人神共居"的宗教意识与住宅文化观念,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无言史书。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谓是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其形式美感和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是羌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与表现意味。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曾随全国人大代表团视察过福建西南的龙岩地区.龙岩是客家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我在那里找到一些有关客家的资料,也访问了李登辉、吴伯雄的祖籍地永定县,大致弄清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台湾客家的由来.客家民系的形成大陆客家聚居地区在闽粤赣交界山区.据记载,客家先人为中原一带汉族居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向南迁徒而形成今天的客家分布情况.汉族进入南方开始于秦代“征蛮”,而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是东晋(4世纪)到南北朝(6世纪).据考证,这次南迁人口大致有90万左右,约占后来南朝人口的六分之一.他们从河南北部、河北、山西等地  相似文献   

18.
胡师正 《求索》2008,(8):109-111
传统人居文化的核心即是伦理型文化,其基本范畴主要是以族居为特点的宗族制,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中心的德治,以中庸伦理文化为建筑装饰取向的审美观。宗族制伦理文化核心是祖宗崇拜,主要特征即是男权政治。德治伦理文化的内核是礼,其德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即时的社会和谐。儒家伦理文化的中庸形成了人居建筑的审美取向,追求人与建筑的平衡与稳定,达到中和之大道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对中国现代新农村民宅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都独具一格,极富民族地域特色.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在减少;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兴起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把保护耕地和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居有效的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与开发新的建筑材料结舍起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根基。而在现实中,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孝道颠倒、孝道沦丧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青岛胶州市铺集镇党委和政府自2005年以来对“以孝治官”与“以德化民”的规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践,创造了“德孝文化”建设的三大品牌,即德孝文化生产力品牌、德孝文化信仰品牌及德孝文化党建核心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