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宪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无产阶级政权的成立,民族自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它的制定过程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民主运动和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特别的198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法教育之后,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为依法治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有许多省、市提出了依法治省、依法治区(县)的要求。广东省也决定从1989年起,五年内在全省十九个市的城区和七十个县的县城,基不实现依法管理,为依法治省打好基础。但如何  相似文献   

3.
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普法教育最终目的,是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工程。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包含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民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普法教育与企业快速发展仍有一定差距以及基层普法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如何更好地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胜利油建公司结合油田当前形势和单位特点,在“五五”普法过程中,运用“TOPC”普法模式,促进了公司依法治企稳步推进,职工知法、懂法和用法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对全体公民进行普法教育,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方法,这可从第一个五年普法教育的实践中得到证实。一、用力抓普法社会治安好从上海市第一个五年普法教育看,大量事实证明,哪个系统和单位普法教育切切实实用力抓好,哪个系统和单位的精神面貌就好,内部的治安情况就能迅速好转。例如:市普法教育的试点单位上海吴泾化工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田基层普法工作中存在的工学矛盾突出、缺少专业人才、学用范围受限等问题,其解决措施一是顺势借力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普法教育“五融入”;二是顺势借力当前基层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力促普法工作“三延伸”;三是.顺势借力当前员工群众生活方式多元化需要,做实普法教育“三结合”;四是顺势借力现代科学技术优势,实施教育引导“三步走”;五是顺势借力当前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推动普法人才“三重奏”.  相似文献   

7.
现在,虽然已进入“五五”普法时期,但多年的普法活动一直侧重于法律条文的普及。在继续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法律信仰的培育应是今后普法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是法治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我理解 ,这里的“着重”是指领导干部是普法的重点和关键。领导干部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 ,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管理国家的人员即各级领导干部。这些领导干部由人民选举出来 ,要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为人民办事 ,做人民的公仆。公仆的权利是人民授予的 ,人民有制约公仆的权力。公仆应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连锁性政治剧变,放弃了各自实行了40余年的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以“民主化”、“市场化”、“欧洲化”为目标的转型之路。20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进程、认真探究东欧社会主义大厦集体坍塌的内在根源,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1985年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至今,我国的普法教育已经历了四个五年。关注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人们,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二十年来我国法制宣传教育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因成功地反对了王明“左”倾路线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究其“左”的原因,主要是由理想主义、经验主义而导致主观主义,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没有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特点,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以及当时国际国内的一些原因,使“左”的错误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60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简单地说。60年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后“30年”是前“30年”的历史延续、校正方向和创新性发展。60年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以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重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更加完整,思想更加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表述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变化,使之更为贴切、更为科学;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揭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的深刻内涵;首次明确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发展的根本原因,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的关键地位;首次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充分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3月4日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珠海市委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就“八荣八耻”的内容、意义及实践.进行了学习讨论。9位学员从不同角度作了主题发言.认为:“八荣八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纳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立了新标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以及曾经与它休戚与共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70多年和近50年的风雨历程之后,一夜之间“城头变换大王旗”,纷纷改名换“性”,抛弃了曾经一度信誓旦旦的社会主义信念,使得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进入低潮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共和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1953年9月,我们党制定和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当时我们党提出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阮啸仙是广东青年运动著名领袖与先驱者,1920年8月,阮啸仙加入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成为第一批成员,1921年3、4月,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白行宣布解散。中共“一大”后,阮啸仙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后代表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团“一大”,并受党中央、陈独秀委托整顿、筹备青年团两广区委会,这期间,他积极筹备了团广东区首届、第二届代表大会,并代表两广地区的团组织出席了团“二大”。1923年5月至1924年9月间,阮啸仙主持领导广东青年团的工作时,因工作方法、方式得当,广东青年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得到了团中央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表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实践——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新的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又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兼论“资本形态社会主义”苏戎安从认识论规律看,8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不久,只能一般地从“初级阶段”角度谈社会主义,这是解放思想、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第一步。但是,在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实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