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广大车主为发改委叫停汽车养路费的征收叫好的时候,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今年拟开征机动车排污费。一时间民众哗然。上网百度一下,叫好的,痛斥的,不屑的,有法律人士,环保人士,更有广大的车主,可谓众说纷纭。本期新闻聊斋,我们约请了几位有车无车的朋友来谈谈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正当广大车主为发改委叫停汽车养路费的征收叫好的时候,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今年拟开征机动车排污费。一时间民众哗然。上网百度一下,叫好的,痛斥的,不屑的,有法律人士,环保人士,更有广大的车主,可谓众说纷纭。本期新闻聊斋,我们约请了几位有车无车的朋友来谈谈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3.
"全懂全能型腐败"不乏代表人物 "全懂全能型"腐败分子当下并不少见.日前被提起公诉的湖南省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华即是其中典型代表.他一向以清廉、上进的正面形象示人,曾公开发表反腐檄文,痛斥"崇拜金钱,权力至上"的腐朽理念,透彻分析反腐经验.然而就是此人,在任湘潭县县长、县委书记、湘潭市副市长期间,大肆受贿,先后收受百万元.  相似文献   

4.
2001年5月2日这天,河南省平顶山市爆出两大新闻:备受社会关注的特大刑事案件——汝州市唐利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一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网上统计,这条新闻全国200多家新闻媒体都作了报道。由此引出的另一个新闻,当时及事后三个多月来一直没有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5.
你看,“官官相护”的阴魂,尚在当下官场争相献技,“官官相杀”的幽灵,便又在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了。放眼各路媒体披露的消息,“官官相杀”的新闻之新闻价值早已发生贬值。广东遂溪闹出的“局长杀死副局长”的惊天血案令人余悸未消,1月9日的《三晋都市报》便又曝出山西运城一宗“两副局长动干戈一死一被拘”的“官官相杀”的新闻来,其背景竟是“副局长与情人幽会被捉奸,叫打手杀死其丈夫”。  相似文献   

6.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直言不讳地痛斥了中央企业私设小金库的危害,明确指出小金库已成为部分企业铺张浪费的重要渠道和减收增支的暗流。  相似文献   

7.
法官嫖娼不是新闻,法官强奸小姐 也不是新闻,但法院以"被强奸的小姐和 法官曾有过多次肉体交易为由"进而为 法官开脱罪责不但是新闻,更是丑闻。 9月16日的《时代商报》报道了这 样一个案例: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人民 法院的法官肖某将曾在洗浴中心当过 小姐的范某在家中强奸后,凌源市人民 法院以肖某构成强奸罪判处肖某有期 徒刑5年。肖某上诉至朝阳市中级人民  相似文献   

8.
恐怕很少有哪个“笔杆子”能够这样牛气冲天:他敢于派员追到北京将央视记者的录像带夺走,敢于对“找茬”的检察官大发雷霆,能够快刀斩乱麻地将所有新闻危机事件一一摆平……他就是令海南新闻界敬畏的“新闻强人”鹿松林。前不久,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百万巨贪鹿松林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尘埃落定之际,许多人困惑不解:在官场和新闻界呼风唤雨的海南电视台原台长、海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省政府原新闻发言人的鹿松林,怎么可能中箭落马?2006年3月20日,笔者飞抵海口深入采访,首次揭开了这位腐败新闻官的神秘面纱——锋芒毕露:“笔杆子”…  相似文献   

9.
葳葳 《政府法制》2006,(12):30-31
从一条新闻说起2006年3月20日,国内许多媒体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安徽省高院率先在该省推行关于人身损害或死亡赔偿金的新规定。安徽省高院宣布“:农村户口的未成年人在城镇上学、生活的,人身损害或死亡赔偿金等,按城镇居民的标准计算。”安徽的这一新规定并非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已运用于司法实践。合肥市瑶海区法院参照该新规定,对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进行调解,来自农村的事故受害人按照城镇居民生活标准计算赔偿金额,首次实现了农村人与城镇人“同命同价”。社会舆论普遍对安徽的这一新规定予以赞赏。这件事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  相似文献   

10.
有偿新闻,顾名思义是指新闻工作和新闻机构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收受某利益集团的贿赂并为其鼓吹,或者对某些丑闻保持缄默。世界各国的新闻界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例如,德国的新闻工作者经常获赠个人电脑和购买高折扣汽车;许多墨西哥新闻工作者同时为政府或政治团体工作并接受报酬;1991年海湾战争之前,科威特政府为驻该国的外国记者提供奔驰轿车,许多英国和欧洲新闻工作者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赠与。从根本上杜绝有偿新闻成为各国媒体不可推卸的重任。早在几百年前,西方新闻媒体就被赋予百姓“看门狗”的桂冠,如今在物欲横…  相似文献   

11.
其实,公开代表信箱已不算什么"新闻"了,因为多年前为破解"人民群众找不到代表"的困局,就有关于不少地方借助电子邮箱打造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新渠道的新闻频频出现.然而,面对媒体宣传人大代表公开电子信箱征集议案和建议好处多多的同时,我认为亦确实有必要郑重对待有关"防止公开代表信箱成作秀"的网民议论.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新闻方面基本法的缺失和宪法授权的不明确以及我国新闻媒体体制方面的一些原因,近年来我国的新闻界不仅仅在新闻自由方面受到西方媒体的讽刺与批评,同时由于国内各种新闻丑闻的发生,来自国内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新闻立法,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2021年1月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层层加码"和"一刀切",既是一种懒政,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各地应该及时纠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对执行政策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予以通报.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底,自《中国新闻周刊》登《一份晚报的新闻勒索食物链》以来,全国各家媒体,包括新浪网、搜狐网、南方网等各大门户网站都加以转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也特地赴黄冈采访。《鄂东晚报》“有偿不新闻”的消息震动了新闻界。2005年的1月中旬,记者在上海某宾馆见到了最早披露此事件的两记者之一:胡玲。我是去年的11月22日发出的稿子,知道这件事大概是在这之前的半个月。当时我们接到了《鄂东晚报》陶志东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把情况大体说了一下。我们就在星期三的例会上汇报了这个情况,当时编辑和领导就批准了我们的采访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年初,河南省的有关部门联合发“出追缴令”,安排部署本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拖欠公款清缴工作。与此同时,辽宁省也有类似举措出台。这些新闻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长期大量拖欠公款问题终于浮出水面。有关部门正式向拖欠“和老赖”开刀,成为去年反腐倡廉的一道风景。那么,一些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为何长期拖欠公款不还?拖欠多少?有多少“猫腻”?以什么形式拖欠的?产生何种恶劣影响?拖欠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治拖查赖?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全方位透视。公职人员拖赖账新闻检索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拖…  相似文献   

16.
在"艳照门"事件中,一些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罔顾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社会责任的现象初现端倪。媒体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单纯的为追求商业利益,将公众与社会利益置于一旁。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一家名为“政经风险顾问公司”的国际咨询机构对外公布了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廉洁度”比去年上升一级,在亚洲区排名第2位,仅次于以廉政闻名于世的新加坡。该报告是于今年1~2月,访问了1072名在亚洲工作的外籍雇员后得出的结论。(见《人民网·香港》3月12日讯)初看这一新闻,笔者并未十分当真在意。说句实话,如今各种各类的新闻“炒作”早已屡见不鲜、见怪不怪,名目繁多的排行榜亦多如牛毛、真假难分,谁能担保这份最新“廉洁度”报告就一定实打实、不掺水分呢?然而,紧接着三天之后,另两则新闻报道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8.
演艺明星的各类"新闻"受媒体关注,是在情理之中的,谁叫你是公众人物呢!比如歌星满文军因吸毒而被治安处理,便立马成了网络、报章争相传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最轰动的新闻莫过于重庆轰轰烈烈的打黑行动,打黑行动带来的系列新闻中最轰动的,又莫过于以司法局长文强为代表的一批或位居高位,或身披人大代表等神圣外衣的黑老大的落马.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媒体炒得最热火的新闻之一,大概要算"农民工当人大代表"的胡小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