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高新亭率全国人大调研组,就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工作来我省进行调研。当天下午,调研组在济南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省直有关部门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稿)的意见和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承敏主持座谈会。副省长夏耕汇报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月要事     
《浙江人大》2012,(12):79
(2012年11月1日—11月30日)★10月30日至11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率全国人大常委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立法调研组,来我省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实施工作进行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明陪同。★10月31日至11月2日,全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通讯员陈发明)10月8日,长汀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养老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到县福利中心,新桥镇、南山镇、馆前镇敬老院,古城镇丁屋岑瑞华老人食堂,大同镇幸福园等养老服务机构,了解养老工作开展情况,现场听取老人的建议意见。针对县福利中心老人公寓征地、土地划拨难,老人医养难,乡镇敬老院床位利用率低等问题,调研组建议,促成新桥、河田、濯田三个乡镇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颐养式、医护式老人公寓建设,从而辐射全县其它乡镇,使长期生病的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提高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时事报告》2013,(2):6-6
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发布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国家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实施了17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2012年被全面修订并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5条第2款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公民收入多元化以及养老观念的变化,机构养老在我国养老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7条第1款规定,“养老机构应当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养老服务协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养老机构许可制度是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民政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重点课题。为配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从2011年10月开始,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围绕建立养老机构准入制度的理论、现实和法律依据,境外养老服务准人的经验,养老机构准入的制度模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伟  李若愚  郭晓英 《人权》2012,(6):54-56
2012年6月26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论,也引发社会公众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高度关注。受全国人大委托,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于2012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讨论会”。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法工委、全国老龄委、民政部政策法规司等相关部门领导,中国政法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冰岛阿库雷利大学等院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为我国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好地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5年1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这是继2013年上海制定《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之后,本市涉老地方法规的又一次重要完善。2015年1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这是继2013年上海制定《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之后,本市涉老地方法规的又一次重要完善。持续地完善法规,为保护老年人权益筑起了更坚实的法治围墙。开门立法:下社区广泛征求老年人意见自1998年《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2月24日下午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修订草案已经比较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请本次会议通过。同时,有些常委委员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于12月26日上午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委员的审议意见,对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  相似文献   

10.
阿计 《公民导刊》2013,(3):53-53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于去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除了着力解决已经暴露的现实问题外,修法草案还针对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困难老人数量与日俱增、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等趋势,超前创设了家庭养老支持、老年监护、长期护理保障、老年宜居环境等制度,以提前做出顶层设计,赢取战略先机,这也是此次修法的最大亮点。以老年宜居环境为例,它要求在城乡规划、公共基础设施、社区环境和住宅设计等方面,为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草案】2012年6月2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根据会议通过的议程,本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等。引人注目的是,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里面,其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被写进了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  相似文献   

12.
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的法律特征及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强养老服务合同立法的必要性近几年养老服务机构迅猛发展,老人入住率不断提高,展示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广阔前景,说明养老服务产业化已初露端倪。然而,有关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备,如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的入住协议(合同),就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老年人福利机构要“有与入院老年人或其亲属、单位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入院协议书”,但未对协议书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这种认知的缺乏和立法的滞后,必然导致对社会养老服务互相关系调整的乏力,也不利于充…  相似文献   

13.
本次会议于8月23日、24日分组审议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修改稿)、修改矿产资源法的决定(草案)和煤炭法(草案修改稿)。委员们认为,以上法律草案或草案修改稿吸收了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专家的意见,比较成熟,建议本次常委会通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于8月26日、27日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委员们的意见,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4.
话题     
《创造》2011,(1):10-10
最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在“精神慰藉”一章中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不论草案结局如何,此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修订草案印发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部分高等院校、法学研究机构等单位征求意见。中国人大网站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法律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特别为‘空巢老人’提供多种服务项目。”5月6日召开的莱芜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形成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审议意见,将关注的焦点指向了空巢老人。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是民政部门在政策创制中的亮点。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赋予民政部门在养老机构管理上更大的职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应运而生。有权必有责,有责就意味着有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事业发展,全国人大内司委组织执法调研组于7月份专门来沪调研《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情况,以便更好地听取和审议10月份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报告。7月的上海遭遇了近几十年来最为炎热的高温天气,调研组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本市贯彻实施〈老年法〉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通讯员杨和来)9月11日,漳浦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情况工作调研。调研组先后察看了前亭镇敬老院、佛昙镇后许村幸福园和绥安镇南门社区老人协会,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权益保障情况。针对全县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人口老龄化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调研组建议,要发挥政  相似文献   

20.
正市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护,本届在开局之年即对上海实施"一法两条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养老机构条例)开展执法检查,这是人大促进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举措。然而为老服务工作内涵深、外延广,如何聚焦重点?这成了摆在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海林、高小玫带领下,工作班子结合代表热议、社会关心的话题,最终确定以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