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杨璐源 《前沿》2014,(15):95-97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适用,使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法律和道德评价上的正当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恰当的动机、设定了积极的目标。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内涵,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特性,提出了在构建利益分享制度的基础上,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财产权利和新型知识产权,以此方式激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社群、原住民、传承人与商业性开发的市场主体,产生保护的热情,形成保护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
陕西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红艳 《前沿》2011,(2):160-162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陕西自古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就有着优良的传统和积极的探索,其涉及范围几乎囊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方面,在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官方与文人学者均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从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杨阳 《求索》2013,(11):181-18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整合性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了分属不同领域的民间文化事项。我国现行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公法为主,公法对保护即将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精神财富,体现的是一种智力成果,这种精神财富的传承从根本上要依靠私权主体自发的行为来完成,很难纳入政府公法行为的强制行为中。所以,利用私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知识产权法领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保护,并试图构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胡明荣 《楚天主人》2013,(12):33-3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基和灵魂,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省首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虽然只是初具雏形,但却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因此,建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力度,尽快出台配  相似文献   

6.
于浩 《中国人大》2011,(5):53-54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的出台,第一次从法律上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确定了国家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保存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方式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标志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历史时期,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效奇 《前进》2013,(10):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示的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想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在对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从遭受冷遇到广受追捧,这一过程反映了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应墨守成规,而是应当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推进宣传教育、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以及加大经费投入等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宁夏政报》2016,(5):28-30
正宁政发[2016]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厅确定的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1项)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0项),现予公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定规划,  相似文献   

10.
何忠志 《传承》2008,(2):102-10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我国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竣的挑战和严重的冲击,世居我国南方的瑶族受到影响不小。本文从我国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着手,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仍然是不容乐观的,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就是传承权的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拥有的传承权,是指传承人有权利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承给自己选择的传承人,它是一种新型的私权,同时也是传承人的义务。传承权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承权的主体是传承人;传承权的客体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外的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的内容包括下一代传承人选择权、传承方式选择权和惩戒权。传承权的实施主要强调国家保障传承权实施的义务,以及传承权与相关权利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鲤波 《思想战线》2007,33(3):42-47
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主义者所提倡的静态保护不同,它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也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村寨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旅游经济、通向现代性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3.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利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传承人作为某项传承项目的"代表",存在着知识产权落到其身上的可能性。通过对42名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调查,了解传承人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持有及保护状况,认为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与非遗的产业化发展高度关联,保护的对象(客体)主要是知识产权所衍生的利益,很少涉及非遗项目本身。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可能带来市场垄断、传承受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旅游开发,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旅游价值、面临的现状以及开发的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调查和质的研究范式,梳理了齐鲁节日体育文化遗存的代表性项目及其特征,分析了这些项目所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促进项目传承保护的措施,即重构传统节日文化,推进节日体育文化遗存项目转型;加强传承主体保障,促进节日体育文化遗存顺利传续;提高齐鲁节日文化自觉,扩大节日体育习俗的社会参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加强节日体育文化遗存实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化空间是传统文化得以产生、存活与传承的时空场域,也称为文化场所。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精神与其核心价值观的象征,是一个完整而包容的整体,具有多样性、稳定性、活态性、差异性等特征。本文基于文化空间概念,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重新建立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适应性,应重视对民间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研究和保护,才能拓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空间,并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开发与保护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上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列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之所以出现"安全"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行为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论文以陕北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蕴藏及其保护状况阐述,分析当前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图提出有效措施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而加强我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巨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更快、更高、更强"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的日益侵蚀,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容忽视,通过对阿昌族民族体育活动耍青龙、玩白象的起源、活动平台和活动形式进行分析,充分显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功能,从而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普及和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阿佤山》是一部反映佤族人民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守护的主题的民族影片,展现了佤族红毛树、木鼓等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号,拉木鼓活动是佤族人民思想感情和灵魂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因此,拉木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佤族人民十分重视的内容之一,即使佤族拉木鼓文化的价值发生巨大转变,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佤族传播拉木鼓文化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与城市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固有的民族文化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现存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困难性有自然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短期行为所造成的人为破坏。本文侧重于城市有形文化——古建筑群和传统建筑群保护的分析,并从城市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与经济资源的角度,论述其对城市经济长期发展的作用。本文的公共政策部分主要借鉴国外城市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