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非营利组织的责任及责任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治理是保持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最大化、促进其自身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的责任,既有来源于法规、组织章程和社会大众的客观责任,也有表现为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激情和职业道德的主观责任。健全法律,强化主观责任,促进公开化运作和健全监督机制,是促使非营利组织完善责任治理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困境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第二生命。当前,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内部自律机制缺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自身性质定位不明确,有不当营利行为,公共责任缺失,等等。  相似文献   

3.
吴春 《工会论坛》2005,11(6):74-75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完善不仅需要社会和法律的外部监督,需要组织内部的行业自治,还应强调伦理道德培养,即非营利组织应该以公共福利为追求目标,勇于承担公共责任,应该具备公平公正意识、民主情怀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实现非营利组织伦理道德要从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增加资金来源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4.
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保障的生力军 ,福利多元主义、合作主义、管理理论以及第三方管理理论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非营利组织能够满足多元化的保障服务要求 ,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效率和质量 ,建立多元化的保障基金筹资渠道 ,缓解人口的老龄化危机 ,扩大就业渠道 ,从而推动社会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估有助于激励非营利组织更广泛地承担公共责任,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效率。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主要困难在于目前的评估标准易倾向于公益的特殊性,社会公众普遍混淆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为此,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需要在评估机构、评估体系、社会认同和沟通平台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试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既有逻辑的可能性又有现实的必要性。非营利组织将在社会保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该积极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7.
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共同发挥作用,目前,只有在三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取长补短的平衡关系,才能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推动力。本文分析了责任出现错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诞生的特定背景,以及资源和权力来源的特殊性,大学基金会承载着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的复合性公共责任,形成了一种由责任流程向度、责任对象向度、责任属性向度、责任质量向度及其延展出的若干责任维度所构成的"公共责任多面体"结构框架。复合性公共责任的落实与大学基金会的发展之间具有互构性关系,在现实操作中责任主体往往基于对责任成本、责任能力和责任标准等主客观因素的功利化考量,选择性地落实一部分责任向度,造成了"公共责任多面体"结构出现行政和政治责任"先行"、法律责任"缺位"、道德伦理责任"虚置"、利益相关者责任"不平衡"等现象或问题。围绕公共责任的阶段性的侧重点,维系"公共责任多面体"的基础性结构,通过树立责任观念、调整与优化责任成本、开展责任能力建设、探索与改进责任标准、合理把握与高校之间的责任边界,有助于大学基金会逐步走出复合性公共责任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责任背景下,可以根据问责的时间和强制两个维度,构建非营利组织问责的分析框架,具体包括功能问责、使命问责、商业问责和战略问责四种类型。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认同存在自利和他利的组织边界,提倡给予自愿问责的组织隐私空间,指出社会企业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可能的组织演进趋势。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背景下,研究对于减少非营利组织的失灵现象、促进非营利组织回归公益服务的使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苗红培 《工会论坛》2006,12(2):14-15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目前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主要有征收社会保障税、实行社会保障统筹缴费、建立预算基金账户制三种模式。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一方面通过分担一部分社会保障和福利项目来减轻国家的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筹资渠道,填补政府的资金不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开始进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发展时期,从社会安全角度研究非营利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民间组织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传统的社会安全管理模式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问题,反而容易使矛盾激化。社会冲突论为非营利组织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在西方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共同构成了应对社会安全危机的组织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社会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使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安全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协同治理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理论,它强调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个体公民等多元社会组织和行为者相互协调合作,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实现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良性合作,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个体公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诸多与"非营利组织"词义相近的名词,为争夺官方认可权和大众认可权展开了博弈.其中,"非营利组织"较"非政府组织"的后来居上,"公民社会"取代"市民社会","非营利组织"淘汰"非赢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这种语词博弈的背后,反映出非营利组织这一西学理念在中国这样一个异质文化的环境中所遇到的引导、牵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界定是多样的。从其界定的视角看,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从法理上界定;二是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上进行定义。这两种界定各有所长,但也存在某些缺陷,急需一种较为全面且具备操作性的概念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践。因此,本文在分析已有非营利组织概念的基础上,指出非营利组织是以社会公益或者互益为使命,社会主体自愿参与,通过开展非营利性活动,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自治性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事业单位的行政依附性和服务垄断性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多元的需求,而社会组织由于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诸多问题,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因而有必要在两者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一种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既保证组织有较高的能力和较好的政府关系又不影响组织的独立性和竞争机制的引入。鉴于对事业单位模式和社会组织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政府推动建立、组织自主运作的中间模式不失为可行的第三条路。  相似文献   

16.
无等级的合作: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合作伙伴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突发事件中,为实现公共服务目标而在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模式可以为低效率的官僚制管理提供另一种选择。对911事件的实证研究表明,各级公共部门之间及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间加强沟通和协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任务的加重,使得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组织建设的意义凸显。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组织在组织结构、组织决策与执行体制和组织技术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极不利于西部农村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无缝隙政府理论为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组织的再造提供了一条思路。按照无缝隙政府理论的要求,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组织的无缝隙再造应从建立综合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部门、构建分权化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决策与执行体制和构建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入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格局使社会组织布局得到调整,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高,群众有序参与、有效覆盖城乡、门类齐全的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在后危机时期,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制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拓宽参与的广度,提升参与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公安政策研究机构是公安政策科学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政治与社会公安活动者共同合作的场所,是融科学、知识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安政策研究和公安政策咨询组织形式。公安政策研究机构研究目的与自身利益的关系主要是指公安政策研究机构自身利益与公安政策过程的关系。公安政策研究机构利益偏好主要类型包括:官方公安政策研究机构的利益偏好、非官方公安政策研究机构的利益偏好以及半官方公安政策研究机构的利益偏好。多元化的公安政策研究机构有利于公安利益的均衡,有利于公安政策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绩效评估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不能适应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的需要,所以应该从组织"硬件"和观念"软件"两方面入手,找寻一条适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特点的绩效评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