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理论上,二者反映着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和谐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社会和谐则为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实践方面,二者具有生成的同构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解决精神生活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简论当代和谐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学馨 《探索》2007,(1):153-155
和谐精神作为整个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和谐精神的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协调”、“有序”、“发展”、“共存”、“共荣”为特征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思想境界,它是和谐文化的核心部分。和谐精神的构建需要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并以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等的和谐作为重要的机制基础和机制回应。  相似文献   

3.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和地位。大力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前提和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首先体现在人们思想上、精神上是否和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特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树立…  相似文献   

4.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着力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文化条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又需要和谐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究竟如何发展,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政治文化,这是当代中国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史研究的新领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和谐中国(庐山)论坛”的与会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实现党内和谐,必须致力构建以和谐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党内文化;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和谐离不开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内心和谐四大和谐的有机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根本在于文化崛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核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  相似文献   

7.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朱西周 《求实》2005,(5):67-69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步骤;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化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把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出,并深刻指明了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强大精神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德进步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使命,同时也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我国社会转型阶段,现代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对和谐社会建设和道德进步提出了全新要求。道德的进步,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立伦理规范。道德冲突的消解和转化,必然为社会和谐奠定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和谐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精神支撑作用,和谐文化理念蕴含着时代内涵,建设和谐文化要倡导社会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和谐精神,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立足于现实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戚序 《理论学刊》2006,(3):70-72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和谐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就没有和谐文化的建构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它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的综合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有机构成,并体现着历史传承性、主题时代性和制度阶级性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因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把握其内在的三个维度的基本关系、建立四组重要的机制、培育五种精神支撑和形成六重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12.
孙志远 《世纪桥》2012,(15):53-5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文化日益成文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借鉴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精华,使其更好地指导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首都的重要地位和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各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努力把首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和谐村镇建设,是从抓基层入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和谐村镇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概括地说,建设和谐村镇就是要在社会发展中,努力创造民主法治健全、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友爱的综合环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共同进步、协调发展。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4.
发展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社会的诚信友爱,使社会充满活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序.进一步发展统一战线仍然要坚持的基本取向是:发挥人才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发挥团结合作、凝聚人心的政治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政治基础;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促进社会各界政治上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科学取向,也是对当前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的积极应对.和谐社会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自然等各个领域自身及相互的均衡和协调.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治系统最为重要的价值目标,是政治系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共识和聚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成员普遍、高度、稳定的政治认同为基础和前提的.政治认同是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政治认同建设中,既要形成、践行共识的政治价值,又要不断推进政治体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有效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合力,又要预防和消弭政治、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6.
郭素红 《世纪桥》2008,(5):49-50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和谐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精神支撑作用,和谐文化理念蕴含着时代内涵,建设和谐文化要倡导社会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和谐精神,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立足于现实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7.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息息相关,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夯实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畅通利益诉求机制和意见表达渠道,创造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第三,重视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四,坚持以人为本,以公正、平等为原则,形成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第五,确立主流价值取向,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奠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向心力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会勇 《求贤》2007,(1):17-18
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主体,构建和谐单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和谐单位不仅指在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状态的和谐安宁。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人们宁静的心理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实现,但是如果彻底抛弃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去构建也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着力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等方面,在构建行业和谐中发挥“引擎”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和谐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宁 《新长征》2007,(1):9-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这就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朱西周 《唯实》2005,(4):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