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4-5月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和美国学术团体委员会的拉美研究委员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理查德·R·法根及其夫人维多利亚·舒尔茨来我国进行六周访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举行了四次学术报告会。法根教授在题为《如何认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的学术报告中,阐述了1960年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的五个基本目标:一、保持或加强美国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屡次拒绝拉美国家的援助请求,坚决支持当地的"反共友好独裁者",不断干涉"后院"的事务,以致1958~1960年拉美的反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回应,艾森豪威尔政府进行了政策调整。但在反共主义和种族等级观念的影响下,美国对拉美政策的调整仅表现为变换干涉的手法,而没有放弃干涉的企图,拉美的反美情绪并未得以平息。  相似文献   

3.
泛美危机与争取进步联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援助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重要内容。 1960年代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援助行动。美国政府及与官方关系密切的学者都声称 ,发起这一计划的起因是对拉美经济社会状况的关心。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林肯·戈登是联盟的设计者之一 ,在 60年代曾先后担任美国驻巴西大使、负责拉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他在 1980年代中期回忆这一计划的出笼时仍认为当时美国主要是出于积极的动机 :“希望这一对美国具有长期利益的地区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进步”,“对我和联盟的多数发起人来说 ,这些积极的期望是我们的行动背…  相似文献   

4.
1988年是美国总统里根执政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美国对拉美的政策执行得极不顺利,美拉关系无多大改善。1989年1月20日入主白宫的新总统布什,在不损害美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将对美国的拉美政策作某些调效。美拉关系中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中美洲问题;二是债务问题;三是毒品走私问题。1988年是美国的中美洲政策失调和失败的一年。从美尼关系来看,里根任内在拉美的战  相似文献   

5.
美国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在两届任期内,极力对拉美推行强硬政策。他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和古巴势力在拉美的发展,消除古巴的影响,推翻尼加拉瓜革命政权,消灭萨尔瓦多游击队,扩大美国在拉美的军事实力,恢复它在拉美地区已衰落的霸权地位。然而,里根的强硬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许多作法受到拉美各国的批评,造成拉美国家对美国的严重离心倾向。因此,布什就任总统后,在美国对拉美政策上,在同其前任保持一定连续性的同时,对某些具体作法作了一些策略性调整。一、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的实施及成效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的重点集中在中美加勒比地区、债务问题和毒品问题上。在布什就任总统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上述问题取得了有利于美国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评布什的“开创美洲事业倡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东厅向拉美国家外交使团发表讲话,提出关于“开创美洲事业倡议”,表示要同拉美和加勒比邻国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这是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布什政府经过几个月“检查对整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方针”之后,提出的新的对拉美经济政策。这个布什倡议是自1961年提出“争取进步联盟”以来,美国提出的又一个关于拉美的纲领性政策宣言,它表明美国对拉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在拉美各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应。  相似文献   

7.
美国前驻玻利维亚大使谈美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8日,美国前驻玻利维亚大使V·曼努埃尔·罗查先生在拉美所做了关于美拉关系的演讲。外交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新华社、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和拉美所学者共40余人出席了报告会。作为资深的外交官和学者,罗查先生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对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美拉关系的现状及其原因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一)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从“民主人权”到“华盛顿共识”再到“美洲自由贸易区”罗查指出,理解现阶段的美拉关系首先要回溯卡特总统时期美国对拉美的政策。1976年,美国总统竞选选出了一位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8.
里根政府对拉丁美洲的政策动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是它整个对外政策的一部分。里根就任美国总统以来,虽然迄今尚无系统阐述其对拉美政策的讲话,但从各方面动向来看,他的这部分政策已见端倪,可以说与卡特政府时期的拉美政策相比,已在不少做法上有所改变。这里,仅就  相似文献   

9.
试论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援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援助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嬗变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 960年、1 961~ 1 972年、1 973~ 1 980年、1 981~ 1 991年。其中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援助的低谷期 ,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是援助的高峰期。经济援助政策的实质不是促进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而是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战略安全利益及美国私人资本在拉美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6次年会暨美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于7月3日至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来自首都及外地的约60名中国拉美问题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美国对拉荚的政策、拉美国家对美国的政策以及90年代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首先,与会学者从历史角度探讨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特征。从“门罗宣言”到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经历了166年。门罗宣言中“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思想就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集中体现。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独霸拉美,维护资本  相似文献   

11.
一 布什执政以来 ,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做了较大调整。1 .布什政府对拉美更加重视。布什就任总统后 ,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墨西哥。布什本人表示 ,他将对拉美更加重视。布什总统出席了 2 0 0 1年 4月 2 0~ 2 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 3次美洲首脑会议 ,并在会上积极开展拉美外交。2 .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更加强硬。布什政府加强了对古巴的经济封锁。美国通过推行《哥伦比亚计划》,以扫毒和打击恐怖活动为名 ,加强对哥伦比亚及其他安第斯国家的控制。3.加快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步伐。在魁北克会议上 ,布什表示将于 2 0 0 1年年底同智利签署…  相似文献   

12.
1990年,美国布什总统根据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适时调整了对拉美的政策,并展开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攻势;亲赴哥伦比亚参加美国、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秘鲁4国反毒首脑会议并签署协议;派奎尔副总统参加巴西、智利和尼加拉瓜的总统就职仪式;亲访墨西哥、委内瑞拉、巴拉圭和阿根廷;提出关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开创美洲事业倡议”;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向西欧、日本提出援助拉美的政策;到年底,在海湾危机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他还先后对墨西哥以及南美5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美国在一年之内对拉美作出如此频繁的重大举动,这在战后是罕见的。它反映出美国对拉美政策作了许多带根本性的调整,而这些调整也将对90年代的美拉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鲁门政府摒弃了二战期间美国给予拉美国家经济援助的承诺,加强在这一地区的资本输出和自由贸易。艾森豪威尔政府进一步确定了"重贸易轻援助"的经济政策,却遭受拉美国家的反对和本国的争议。随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三次调整政策,逐渐放弃了"财政保守主义",不断加大对拉美的经援力度。为了抑制西半球的革命形势,肯尼迪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同时扩大在拉美的投资和贸易。总之,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扩大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核心;只是随着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经援政策和美拉关系会出现周期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拉美政策的调整及美拉关系的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布什执政8年后,由于拉美左派政府的反美情绪、拉美国家不断加强的团结与合作、大国在拉美日益扩大的存在,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重塑美国在美洲的领导地位",建立"新的美洲联盟"。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包括增加对拉美的援助、与古巴和委内瑞拉进行直接对话等。但由于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及中东地区的反恐问题,且美国在拉美的利益只是受到挑战而没有受到直接威胁,拉美不会成为奥巴马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另外,奥巴马对拉美左派政府的政策调整形式大于内容,同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关系难以改善。此外,奥巴马在贸易、移民等问题上的政策可能损害美国与某些拉美国家的关系。因此,奥巴马上台后,美拉关系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拉美有10多个国家举行大选。左派纷纷上台执政,标志着左派力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高潮。拉美左派上台是拉美民众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望、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加剧的必然结果,是民意的反映。拉美左派分为激进左派和温和左派,其共同点是强调消灭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不同点在于对私有化的立场以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左派执政对拉美政治格局以及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外交关系都会带来新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也将随之调整。拉美左派未来的执政特点是务实,将更加关注民众利益。左派执政局面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美地区历来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长期以来,美国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在拉美拥有独一无二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公开祭出“门罗主义”的旗帜,大幅度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展现出更公开的干涉行径、更浓厚的利己色彩、更明显的分化企图和更强烈的排外取向,意在将拉美打造成一个政治上亲近美国、经贸上依赖美国、安全上不威胁美国的“后院”。短期看,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拉美的掌控有所强化。但长期看,美国和拉美地区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并未完全纾解,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甚至存在进一步被激化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拉政策的调整还加剧了大国在拉美展开战略博弈的风险。特朗普政府的拉美政策如何进一步演变和发展,美拉关系如何变化,这些课题值得中国学界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拉美反美主义由来已久,无论是其持续时间还是影响范围,在世界反美主义浪潮中都值得关注.拉美反美主义长期存在的主要根源是美国长期以来在拉美实行一系列霸权主义政策.只要美国不放弃对拉美的霸权主义政策,拉美反美主义就会持续存在,并可能出现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29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课题组召开了“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拉关系走向及美国对拉美政策调整”研讨会。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贺双荣、李江春、孙洪波、周志伟和谌园庭分别就“布什执政以来的美拉关系”、“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基什内尔上台后美国和阿根廷关系”、“从布什访问巴西看巴美未来关系”、“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拉美国家的反美联盟及反美联盟能走多…  相似文献   

20.
里根总统于1984年11月竞选获胜,连任美国总统。此刻回顾上届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对于估计美国今后拉美政策的变化及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无疑是有意义的。里根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又回到美、苏“两极”世界的概念上来,把世界上的一切纷争都纳入同苏联争夺霸权的轨道,并把遏制苏联扩张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中心目标。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自然也从属于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