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出于各个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差异,不少民族的文化仍然停留在广大人民的口头上。因此,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学如同我国的地下宝藏一样,丰富而又多彩。今天,它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以及高尔基、鲁迅,对民族民间文学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建国以来,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民族民间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被誉为共产主义文学萌芽的新阶段。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者其中最凶恶的是“四人帮”,用人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族民间文学非常丰富,具有全国分类学理论的各种类型,但对民族民间文学知识产权保护缺乏必要的认识,应提高各民族的文化自觉,重视文化传承人的作用,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兼顾民族群体和个人,公权保障和私权保护相结合的民族民间文学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谈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时,不仅应谈到它的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统性,更重要的还应谈到它内在的、本质的特征——人民性。民族民间文学还应该谈到它的民族性。本文就民族民间文学的人民性和民族性,谈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一) 人民性是个历史的概念。在原始社会时期,民族民间文学的人民性——也就是它的  相似文献   

4.
主要选取了羌族宗教表现出来的多神性和该民族的民间文学中体现的寡神现象之间的冲突所反映的话语功能的不平衡问题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并且确定了《羌戈大战》这一案例分析作为具体手段,针对民间文学具有的宗教权力话语和文学权力话语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基于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宗教权力话语的维系和拓展等各个角度,深入剖析了该类宗教权力话语的内在机制。采取民间文学视野可以推断出,羌族文学中具有的宗教神权是来自于该类文学权力主体拥有的话语强制力。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苗、布依、侗、水、仡佬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丰富多采的文学、音乐、舞蹈及工艺美术。解放后,贵州省作协为抢救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立了民间文学工作组,做了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和编印工作,编印了大批贵州各民族文学资料及出版了《苗族民间故事先》一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文革”期间,资料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文艺事业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1980年5月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并创办了民间文学期刊《南风》。协会广泛吸收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剧、民间音乐等方面的专业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参加。对主省开展民族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丛书的编辑出版以及民族文艺的理论研究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全省民族文化艺术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出现了繁荣景象。发表出版了如苏晓星的《民间文学散论》、杨昌国的《苗族舞蹈与巫文化》、李瑞歧的《贵州侗戏》、潘朝霖的《傩文化论文集》等论著。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93年,全省有50余人在省内外各级报刊上发表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资料约310篇。出版民族文学,音乐、戏剧、舞蹈、工艺美术方面的专著、论文集、资料巢等各类图书共116种。全省民族文比艺术研  相似文献   

6.
作协上海分会负责人、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姜彬同志,最近应邀到云大中文系作“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民间文学的一般特征和搜集问题;民间文学的研究和民间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姜彬同志着重指出,对民间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们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民族民间文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长期搜集、积累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和促进云南省各民族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边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云南省将举办民族民间文学评奖活动。评奖范围是指省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爱好者、歌手、诗人、作家,从一九七七年一月至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所搜集、翻译、整理的在全国各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出版的我省各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叙事诗、谚语、谜语)以及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等,也包括用少数民族文字整理发表、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和论著。但创作及文人文学,根据民族民间文学改编或创作的故事、诗歌等不在评奖之列。评奖标准强调作品的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论文要求结合实际,有独到见解。评奖采用群众与专家结合的办法,自下而上,由群众推荐,专家鉴定,最后由评奖委员会评定。得奖作品按一、二、三等发给奖金及奖状,有的授予荣誉奖。  相似文献   

8.
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及立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鹰 《理论月刊》2005,(12):143-145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作为著作权法保护对象之一,具有作者身份的不明确性、民族区域性、未发表性和传承性等重要特征。基于现行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限制和困境,需要尽快制定著作权法的特别法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试论《苗族古歌》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民间文学组整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一个新收获。引起了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的注意。在1983年全国民族民间文学出版评奖会上,荣获一等奖,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喜事。 《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的壮丽史诗,它记录了苗族关于人类祖先的传说;保留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表现了苗族人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民族性格;也表现了苗族、汉族和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洪流中血肉相连的思想感情。内容极其丰富,对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哲学、美学以及语言学的研究,都很有价值。这里我们发表几篇对《古歌》研究的文章,以飨读者,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作者、读者关注,写出更多更有分量的研究文章,深入一步探讨有关问题。这对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民族团结,将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我们也寄希望于广大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继续把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古老而优秀的作品发掘整理出来,加强研究,让更多的民族民间文学奇花,开放出鲜艳瑰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于今年四月开始的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评奖活动,经过半年多来群众推荐、专家鉴定,最后由评奖委员会评定,目前已公布评选结果。这次获奖的作品共一百二十三件,包括我省二十三个民族和苦聪人的民间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歌谣、史诗、叙事诗,以及反映我党历史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故事。获奖作品中还包括二十篇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论文和十件用傣文、傈僳文、景颇文出版或发表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获奖人员二百七十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百分之七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民族民间文学工作发展很快。据统计,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底,我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或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达一千七百多件,研究论文三百多篇,加上用民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怀念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而死的著名散文家、诗人李广田同志的时候,不但会想到他写下的许多优秀作品,而且会想到他对发展我省民族民间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今天,迅速抢救被林彪,“四人帮”摧残而濒于灭绝的民族民间文学,已经成了一项迫切的工作,因此,回顾李广田同志对发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学的许多见解,学习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电影《阿诗玛》对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即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对云南民族音乐和舞蹈资源的发掘;对云南民族节庆资源的发掘;对云南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环境的发掘和宣传;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发掘和展现,并讨论了影视作品在塑造新的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在传统上与虎结下不解之缘的古老国度,关于老虎的民俗信仰、神话传说和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审美意蕴特别浓烈的民族民间文学中,各民族的文化差异表现得非常充分;通过对民族民间文学符号系统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可以反观丰富的民族艺术思维及审美心理特点,了解多彩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彝苗民间故事对于生命审美的直观体验,暗合了人的生命力和审美心理力的关系,其隐喻思维的扩散和审美意识的积淀,造就了这些民族该类型故事传承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在祖国大家庭里,布依族和各兄弟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这宗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是布依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本民族丰富的语言,世世代代口头创作、口口相传下来的,她绚丽多姿,为整个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布依族民间文学,有神话、古歌、传说、故事、叙事诗、歌谣、童话、寓言、戏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族研究》2017,(3):F0004-F0004
《贵州民族研究》是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辟有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研究、民族学研究介绍等栏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纳西族也象其他民族一样,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纳西族民间文学种类很多,有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寓言、童话、谚语、谜语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文学分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种类型,民间文学是口口相传,有声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作家文学是书面流传,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没有文字的民族,就没有自己的作家文学,而只有民间文学,用一个人有两条腿的形象来作比喻,她先天性地缺少一条腿——少一条作家文学的腿,单是那一条民间文学的腿,行动起来,既不方便,也走不快。没有文字的民族与有文字的民族的文学比较,正是这样。古语说:“言之无文,传之不远。”这句话,本来是指文章的文彩而  相似文献   

18.
198 3年 ,由云南大学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教师集体编著 ,朱宜初、李子贤任主编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问世 ,在当时全国同类教材中独树一帜。全书体现了从多学科角度研究民间文学 ,重视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对民间文学的制约作用 ,力求从宗教的、民俗的、文化心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来贵州民间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贵州不仅搜集和出版了大量民间文学资料,相关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形式体现为各民族的"文学史"或"民间文学概况"、民间文学论文集、单篇研究文章、科研项目等,所涉及的体裁包括神话(舍史诗或古歌)、传说、故事、民歌、谚语、戏剧等.其中有关神话的研究文章数量最多,又以苗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居首位.总体来看,贵州民间文学文本的研究相当薄弱.研究方法陈旧,理论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20.
赵庆鸣  古登鹏 《前沿》2010,(18):181-184
21世纪,文化多样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知识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涉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等传统知识的社会关系,探讨其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制度建构及保护模式选择等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知识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撷取苗族古歌这一特殊传统知识,剖析了苗族古歌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运用法律保护民族民间文学的紧迫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思路,以呼吁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知识的特别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