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友 《友声》2015,(1):17
<正>2014年12月6日至7日,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2014年度合作项目之一"灾害·生态·旅游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灾害管理战略论坛"在成都召开。四川省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业界管理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中外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论坛。论坛的主题是"灾害·生态·旅游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灾害管理"。为了推动长江上...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权利与生态文化——走出生态文化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生态文化的认识至少存在三种误区:1、将生态主义等同于环境保护主义,没有弄清楚环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根本区别;2、认为生态文化自古就存在.未认识到生态思想与主体性-权利理念的关联,忽略了生态文化的现代化和后现代性;3、把生态文化领受为环境危机的产物,不懂得对生态灾难的危机意识源于生态主义立场,因而颠倒了危机和生态文化的因果关系.当代环境保护运动之所以收效甚微,就是因为环境保护理念本身是反生态的.如果人类不超越环境保护理念,那么,生态危机就不可能真正消除.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环境的生态悖论现象与导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悖论是指一切有悖于人类、自然及社会这个有机统一整体协调发展的错误理念。本文论琢: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采取盲目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导致森林锐减、物种灭绝、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灾害的现象,是为生态悖论现象。同时,多维面追探了中国农村环境生态悖论现象的导因。  相似文献   

4.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3,(14):14-16
雾霾、地下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境热点问题,近期越来越引起公众的热烈关注。与之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事项,也于日前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相比10个月前的第一次审议,环保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其中,信息公开、区域联防、环境评价、生态补偿、外来物  相似文献   

5.
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和灾害是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物质力量,是影响和制约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可持续性构成了一切持续性的基础。这样,维持和加强上述因子的可持续性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础工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础工程是,建设一个人口均衡型社会、资源和能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安全型社会和灾害防减型社会。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夯实生态文明的自然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走近委员     
《江苏政协》2013,(2):57-57
<正>汪云甲,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致公党徐州市委主委,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国际矿山测量学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教育  相似文献   

7.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明确提出要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特别是首都北京存在着严重的资源能源环境瓶颈性制约问题。北京人口众多、水资源日益短缺、雾霾频现、生态恶化,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压力大,已经成为制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为解决首都长期以来积累的人口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加快引渤入京与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9.
自今年年初以来,雾霾天气持续不断,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居民对蓝天白云、河水清清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而这也成为当前刺激环保产业发展的巨大内生力量。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的话来说,环保产业既是扫清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约束的"清道夫",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发展现状怎么看环保产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室内环保业,如空气净化器的生产与销售,让我们在室内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土壤修复产业,清理受铅、铬等各种污染物污染的土地,让我  相似文献   

10.
李长安 《世纪行》2014,(3):16-16
<正>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事件频发,各方反响强烈。广大群众殷切期待切实加大生态环保力度,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近几年来,中央和许多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绿色发展、加强污染治理的措施,力度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力。但总体而言,行政管制与财政投入性的措施多,管长远、管全局、有示范意义、特别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创新少。目前我国尚无哪个区域、  相似文献   

11.
突如其来的SARS事件使我们的体制、管理、思路遭遇着空前的挑战,人们的道德伦理、行为准则也经受着相当的考验,而SARS事件的爆发与人类的环境行为密切相关,这为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思考空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机制在调节生态行为方面的失灵,迫切要求我们及早建立和发展以市场调节和生态调节两种调节机制相结合的生态市场经济。因此,以SARS为契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市场经济体制,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104个城市重度"沦陷",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多地橙色、红色预警不断,PM2.5增至700、1000,爆表的"霾"纪录,令人震惊。104个城市重度"沦陷"2013年12月,中东部遭遇入冬以来最严重雾霾,尽管不少环保部门进入"战时"应急,仍无法阻挡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持续入围重污染"黑榜单"。就在长三角上空的雾霾渐散之时,空气"尖子生"海口、福州义笼罩在霾下。全国人大环资委巡视员何嘉平指出:"‘霾祸’非一地一域之痛,密集出现的雾霾污染,正衍生为‘生态灾难’。大气污染呈现频率高、‘复合型’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殷耀  任会斌 《半月谈》2004,(20):38-40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却呈快速消失之势,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鸿 《思想战线》2005,31(5):78-82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在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不断创造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文化。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正>青藏高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该地区内冰川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益凸显,自然灾害危险性逐步加剧,环境与灾害风险也随之增加。本文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出发,介绍缺氧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等要素的测量方法,以及人口健康风险和牲畜损失风险评估方法,并提出几点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应对缺氧环境灾害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都是很复杂的问题,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这两个概念的明确提出始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前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可以相互补充,并行不悖。我们不仅要研究西方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还要深入研究中国自古以来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  相似文献   

17.
每月聚焦     
<正> 保护生态未有穷期近年来生态环境有逐渐恶化趋向,河西走廊经常发生大规模风沙灾害,影响波及东北、华北,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31日,因干旱少雨,哈尔滨段松花江部分江底裸露,江心沙滩明显凸出,水位比历史同期低了20厘米。生态恶化使生态旅游成为新潮,但过度的生态旅游又增加了生态污  相似文献   

18.
生态脆弱区引发生态贫困产生,生态资本是生态贫困减少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脆弱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变化大;环境稳定性差;环境恢复功能低。四川藏区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本水平偏低,促使生态贫困蔓延。为此,对类似四川藏区的生态脆弱区应加大生态资本投资,提高生态资本水平;同时积极提高生态资本经营水平,大力增加人们的收益,有效防范化解生态贫困。  相似文献   

19.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彦泉 《前沿》2002,(2):73-77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强调人类与大自然应和谐共处 ,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 ,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今天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困扰着全人类。我们应认真反思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从中吸取思想营养 ,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思维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冰冻、暴雨、雾霾、高温……近年来,随着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气象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市人大常委会对气象工作高度重视,8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芳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天津市气象条例》情况开展集中执法检查.检查主要针对我市气象体系建设情况、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建设与保护情况、气象灾害防御情况及效果、气象资源利用情况、气象事业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情况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