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天津政协公报》2011,(5):29-29
<正>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桃李"。如果老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则被称为"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春秋时,魏国大臣子贡得势时,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在北方,子贡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致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了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乘荫,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  相似文献   

2.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大定村,有那么一位村支书,他放弃了经商的高收入,而毅然选择了为村民谋福创利的清廉之道;他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而自家所在地的水利渠道却还未接通;他微笑地面对爱他疼他的老百姓,坚守在平凡而又艰难的工作第一线,而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他就是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蓝建情。  相似文献   

3.
所谓“治生”即指“治家人生业”。“治生之学”,就是如何经营管理私人生业的学问。中国古代的治生之学,是由商人首先总结出来的,这就是经商致富之学。 据现存古籍记载,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贡通过自己的经商实践,总结了前人经商的经验,提出了经商致富的几条原则:第一,屯积居奇,善价而沽。他举例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第二,贱买贵卖,这是古代经商致富的主要办法,子贡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据《史记》载,子贡“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好废举,与时转货赀”这里说的“废著”、“废举”,  相似文献   

4.
郭伟光先生系陆河县新田镇人,现任广东省生宝种养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是一位致富不忘贫困山区,情系家乡发展和贫困群众,热心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企业家。他创业成功之后,不忘乡梓,为家乡经济建设、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积极的贡献。1990年以来,在外经商致富的郭伟光先生,为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毅然将大部分资金从繁华的都市转向贫困的农村,  相似文献   

5.
正在治水这个干部能力作风比拼的主战场、大擂台上,记者感受到"全民治水"的激情、"全域治水"的齐心、"全力治水"的震撼。人勤春早。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金华进行全市"五水共治"总动员。走进金华热火朝天的治水现场、春回大地的美丽乡村……在治水这个干部能力作风比拼的主战场、大擂台上,记者感受到"全民治水"的激情、"全域治水"的齐心、"全力治水"的震撼。  相似文献   

6.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99,载本刊2006年第2期)100·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注南容,孔子弟子南宫适,字子容。“白圭”:代表《诗经·大雅·抑》篇中的两句诗———“白圭之玷(diàn,白玉上的斑点),尚可磨也;斯言之玷(转喻污点),不可为也(无法消除掉)”。“子”,这里指女儿。译南容反复诵读“白圭”诗句,孔子便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按孔子赞成为人、治学都要牢记不苟言妄言,做到对己对人负责。“白圭”诗句确实好,那些“玩”学问而不是“做”学问的公子哥儿派头的“学者”不妨学学南容,“三复”之,警醒之。101·…  相似文献   

7.
王丰 《台声》2005,(11):34-34
初次见到林萧吉紫女士,她便连忙向我们解释,此次纪念台湾光复活动萧道应先生的子女没能亲自来,只得拜托她来,而她所讲述的那段往事,在平凡的点点滴滴中再现了敬爱的叔叔萧老一生的辉煌。萧道应先生是台湾客家住民六堆民团的左堆人,1916年出生。先祖萧光明因经商致富,光绪初年他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6,(5)
正"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从农村网民的迅速增加,到一个又一个"淘宝村"在湖北农村涌现,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电子商务不仅成为了农民创业致富的有效路径,也正带来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相似文献   

10.
在洮南市提起白城市人大代表、金塔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茂义,可谓家喻户晓。这不仅来自于他传奇的经历,更来自于他人格的魅力。几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还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致富模范带头人,全国"创业之星"、吉林省"创业先锋"。先后当选为洮南市第十五、  相似文献   

11.
<正>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一改以前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孙叔敖公元前630-前593年,楚国期思(今河南省固始)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10,(2):F0002-F0002
今年54岁的孟玉金曾是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挥汗如雨,用辛勤的劳作换取微薄的收成;他也曾是一名赶潮下海的经商者,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拂动下艰苦创业,踏出一条令人羡慕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胡昌新 《中国减灾》2011,(15):56-57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位卓越的治水专家。"管领江淮河汉"是他自己刻的一枚图章,这忠实地表现了他的抱负。他的治水赈灾足迹遍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以及后来的新疆地区,特别在江南、湖北等地,其进行救灾奇策的事迹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全县现有党员20674人,其中外出流动党员1685人,占党员总数的8.15%。他们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福州等地。从事行业大部分为建筑业、经商、保安、进厂务工等。外出流动党员主要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大部分外出流动党员是青壮年农民党员,身体素质较好;二是外出流动党员有一定技术或经营管理水平,一些人具有带头致富能力;三是外出流动党员流入地  相似文献   

15.
<正> 在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各族群众致富的路上,有这样三位爱国宗教人士,他们在做好宗教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致富新路子,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致富一户、带动一片、造福一方"是他们共同的诺言。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致富路上有你,有我,也有他。"尼亚孜:村民心中的主角"如果把我们吐万克阿里迪尔村的发展过程比作一部电视剧的话,那么,尼  相似文献   

16.
<正>四、家庭、社会交往及其子女梁炎卿一生俭啬,对财产的处理一向都是亲自经手过问,从不假手他人,包括他的家人在内。他常常用自己的发财哲学教育子女:"有钱莫令人知","发大财要从小处俭省,能省的钱不厌其少,锱铢必较是致富之源"等等。梁炎卿有妻妾4人,儿女15人,  相似文献   

17.
<正>农民朋友亲切地叫他"杜油菜",而同行则形象地赞誉他为油菜界的"西北王"。夏季,青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了。此时,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青海省油菜育种专家杜德志。他主持培育、推广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青杂"系列,使春油菜取代小麦成为青海省的第一大作物,成为农民增产致富的重要来源。杜德志志在"青杂"德被西北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政治家、思想家,名家代表人物惠施是很有名的人物,《庄子·天下》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有一年,魏国宰相死了,魏王急召惠施。惠施日夜兼程,去魏国都城大梁接任宰相职务。途中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惠施牵挂魏国政事,心急火燎过河而掉入水中。一个船家将惠施从水中救起,问惠施为何这样急着过河?惠施告诉他自己时间紧迫,要赶到魏国做宰相。那船家听了,觉得十分可笑。他以鄙视的神情对惠施说:"看你刚才落水的样子,可怜巴巴的只会喊救命,如果不是我赶来,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像你这样连凫水都不会的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治水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3,(6X):52-53
<正>中国历史上,除了大禹之外,其他治水名人如孙叔敖、李冰、西门豹、郑国等,大多是能臣干吏,但有一位皇帝却能够与这些治水名人并列,他就是被称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治理黄河主要是堵住了一个决口,而且这个决口在历史上很有名,存在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年。为什么决口二十多年却没有被堵上呢?一个皇帝在治水方面能够被历史记住又是什么原因呢?没有被堵上的决口与先秦相比,汉代黄河发生洪涝灾害的记载明显增多,黄河决口、漫堤严重,主要河道变化也较为频繁。自汉文帝十二年东郡酸枣决口开始,黄河水灾日益增多,史  相似文献   

20.
谁说靠农业不能致富──鲍家沟村致富达小康的调查文\郑红光代县聂营镇鲍家沟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区小村,全村16户人家,65口人,36个劳力,210亩土地分布在四梁三沟两面坡上。自然条件很差,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既缺少矿产资源,又不便于经商。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