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3,(9):50-51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情复杂、损失重、  相似文献   

2.
陈恋 《中国减灾》2013,(9X):30-31
<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和方法。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连续两年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与学校防灾减灾相关。建立一个涵盖政府、学校、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体系,是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曲突徒薪"典故、日本的"稻丛之火"故事、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英国小女孩蒂莉的事例到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最牛校长叶志平奇迹……无一不说明在平常生活中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根本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2008年就遭遇了雪灾、地震、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江苏省南京市依据民政部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立足自身特点,以社区为基本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突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和社区单位,在应对灾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山区防灾减灾中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山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强度大,防灾减灾难度大。开展环境教育可提高山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利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晓民  阿坤 《中国减灾》2006,(11):44-46
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国之一,然而,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知识缺乏却是造成灾害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本刊将从本期开始选登由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提供的《社区减灾防与救知识漫画集》.  相似文献   

6.
郭强 《中国减灾》2004,(1):35-37
灾害意识对人们的防灾减灾有重大影响。建立科学的灾害意识,人们对面临的灾害就会处于有准备的主动状态,相反,如果人们没有灾害意识或者没有正确的灾害观念,忽视防灾工程的建设,灾害到来便会措手不及,从而增加灾害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子荷 《中国减灾》2007,(11):50-51
今年10月10日是第十八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目的是提高大众防灾意识,加强学校减灾教育,使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树立减灾意识。国际减灾活动从1990年开始,已经经历了18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国际减灾活动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陈自力 《中国减灾》2010,(10):29-29
湖南省是一个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中部省份,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湖南省加强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力度,努力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减灾委)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以四个一活动、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防灾减灾演练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关于做好2012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安徽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相关活动。着力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有利于唤起全省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知识,深入推进全省减灾综合能力建设。超前谋划认真部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4,(12):33-34
四川省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四川省始终把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着力构建防灾减灾文化氛围当作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把防灾减灾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把其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12):30-31
为切实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湖南省民政厅始终坚持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深入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11):60
在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统一安排部署,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积极拓展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为了宣传纪念日主题"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邀请杨澜、陈鲁豫、鲁健、杨丹、黄奕等防灾减灾宣传大使,拍摄"5·12"全国防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4,(23):33-34
正四川省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四川省始终把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着力构建防灾减灾文化氛围当作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把防灾减灾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把其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1,(11):1-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还有不少环节需要完善和加强。在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仍较淡薄、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薄弱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装备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正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民安,则天下安。时刻卯足劲、绷紧弦,把防灾减灾的工作认真做到位、一刻不放松地落到实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儿"。湖南省张家界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地方,市民政局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从提高城乡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入手,将防灾减灾工作向着标准化、普及化、特色化这三个方向不断拧紧螺丝,用"严"的标准取得"实"的成效,保障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张国 《前沿》2012,(13):132-133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频繁发生,在城市的发展中,防灾减灾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其防灾减灾工作必须做好。在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城市社区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了。有鉴于此,要做好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工作,就必须将老年人作为重点教育对象来看待,并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来提高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1,(13):25-27
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有"曲突徒薪"的典故,日本有"稻丛之火"的故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又有英国小女孩蒂莉挽救海滩上100多人生命的事例……这都说明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那么,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