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庸政"、"懒政"现象一直是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2011年4月,武汉市开展"治庸"行动,向政府机关"庸懒散"行为开刀,以期改变政府低效的局面。然而,倘若缺乏制度的支撑,这场"治庸风暴"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春天,对于经历过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将刻骨铭心:“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肆虐着神州大地。作为一个小市民,在“非典”边缘生存着,生活依然无限美好  相似文献   

3.
张利周 《传承》2008,(4):110-111
"媒体行政"现象说明了我国政府部门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大问题,文章通过对"媒体行政"现象的分析,找出其背后深层原因,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规范政府的行政不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周国梅 《政策》2003,(10):38-39
非典在中国的一度暴发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威胁,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非典疫情折射出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非典在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很多传统的做法。非典疫情正在或已经改变着我国的卫生管理体制,以前医疗单位多个部门管理、难以协调的局面在非典的冲击下得到改善;非典疫情加速了我国信息公开化的进程;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政府运作  相似文献   

5.
"非典"的全球蔓延使一些外国和国际组织的公共健康官员批评中国政府在应对"非典"爆发上的保密性作法与不合作姿态,这就提出了我国政府的作为(或不作为)是否要承担国家责任的问题.实际上,现行国际传染病监控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引起国际社会与我国政府上述争端的深层原因.文章拟就国际传染病监控体系的缺陷作以简要论述,并就改进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理论总是要被不断地发展、完善和超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发育,尤其是在经历“非典”严酷的考验之时,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了新的思考和尝试。本期围绕现代政府职能定位问题,邀请有关学者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论证,希望能在广泛的讨论中,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理论总是要被不断地发展、完善和超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发育,尤其是在经历“非典”严酷的考验之时,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了新的思考和尝试。本期围绕现代政府职能定位问题,邀请有关学者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论证,希望能在广泛的讨论中,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政府行政理论和实践中,行政问责是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行政问责的内涵可以从其回应性、强制性和惩罚性、内在性和外在性、权威性和过程性的层次进行阐述。在行政问责的发展历程中,其经历了韦伯的科层制改革;市场化改革;独立问责机构和社会问责等阶段。同时行政问责面临着对象和外主体自身及问责文化的缺失三方面的困难,只有通过行政问责对象和主体的努力及合作加上政治文明的发展,公民精神的培养,才能有效的解决问责的一般困境。  相似文献   

9.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厅委、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央的要求,为了全面做好社区和村预防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好预防"非典"工作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首要任务,预防"非典"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预防"非典"工作的重大意义,顾全大局,经得起预防"非典"工作的严峻考验,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组织好社区和村预防"非典"工作,打胜预防"非典"的人民战争。省有关部门将印制下发预防"非典"的宣传资料,各社区和村组织要积极做好宣传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三聚氰胺牛奶”事件中,“问责风暴”再次刮起。这是近年来继非典、开县井喷和北京密云踩踏事故之后,中国政坛掀起的新一轮“问责风暴”。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深刻改变着政府的治理模式,使传统政府向智慧政府发展演进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在智慧政府模式下,通过大数据技术,政府得以"感知"社会的发展变化需求,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政府危机管理,谁来为你“加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抵御公共风险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公共风险损失巨大且难以预测,超出了社会个体预防、应对和灾后恢复的困难。为了社会稳定,政府理所当然成为这种公共风险预防和应对的最后承担者。可2003年的一场来势汹汹的非典却告诉我们,政府危机管理财力保障机制似乎发挥的作用有限。危机支付捉襟见肘的背后非典期间,中央财政从预备费中拿出20亿元设立防治非典基金,占到2003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0.13%,占100亿总预备费的20%。在地方预备费中,截至2003年5月20日,已动用80亿元资金用于非典防治,占地方总预备费的近29%。除此之外,为了满足非典…  相似文献   

13.
小路 《时事报告》2003,(7):73-74
“非典”疫情通报连续多日出现的“零”驱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生活回归正常。大吃大喝、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这些生活陋习,也随之恢复了“正常”。寄希望于“非典”根治社会“百病”显然不现实,然而,我们绝不能在经历一场切肤之痛后,轻而易举地被强大的惯性力量拉回到原  相似文献   

14.
以科层制为依托的行政一元化治理模式存在组织形态与思维方式上的局限性,而其伴生的信息劣势和权能短板也导致了治理空白、反应迟缓和治理偏差,这使其在面对转型社会的治理难题时陷入困境。在"一线"构建政府治理场域为变化社会提供了"在场化"的治理方案:科层内部的干部动员机制和科层动员机制实现了信息资源与权能资源在治理"一线"与决策层之间的有效对接与传输,进而使得一线行政主体和上级行政主体分别实现了实质性与虚体性的"在场";而政府推进的社会动员则实现了社会、市场领域的多元行动者由"自在"向"自为"的角色转化,并获得了"在场"的治理主体地位。由此,在治理"一线"形成的以广义政府为权威核心,多元治理主体有机协同的治理场域格局,不仅在工具理性层面矫治了一元治理和科层治理的弊端,弥补了治理目标与治理手段之间的裂隙,也产生了国家与社会相互支持的嵌入式治理的溢出效应,从而以"增能"与"减阻"两个向度强化了变化社会中的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始于2003年非典期间的问责风暴使"行政问责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度虽然逐步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但其诸多缺陷仍很明显。本文以行政问责制的运行环境为视角,在剖析其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必须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健全政府绩效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推动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非典”难逆中国经济增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俊东  袁元 《政策》2003,(5):26-27
面对"非典"的冲击,中国7%的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会不会失守?最近,一些经济学家分析认为,"非典"难逆中国经济增势,因为中国有在大疫面前确保GDP增长7%目标不变的条件,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应准确判断,科学分析,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把握全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工作到位,振奋精神,积极进取,真正实现一手抓好"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发展,同时打赢这两场战役。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政府治理中政府公信力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影响"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逐渐地改变着政府治理的方式,"互联网+"对于政府治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传统的社会机构尤其是权力结构主要呈金字塔型,政府权力机构能  相似文献   

18.
韦朝毅  卢丹凤 《桂海论丛》2011,27(2):107-111
我国行政成本的居高不下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奢侈行政现象密切相关。从该现象产生的内在根源出发,可以将地方政府奢侈行政现象归结为"诱发型"浪费和"原发型"浪费两种类型。完善行政问责制有利于遏制"诱发型"浪费,但要真正遏制乃至根治"原发型"浪费还必须对制度、政策、结构及价值等进行整体问责。因此,考量我国遏制地方政府奢侈行政现象久治无功的缘由,应该重新审思问责制能否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并以此推进政府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三金 《中国减灾》2013,(3X):52-53
<正>日前,一度被称为"成功治愈的‘非典’病患"的方渤悄然开通微博,并联合其他152名"非典后遗症"患者联名求助,希望成立"非典后遗症"患者救助基金,方便救治。自此,"非典后遗症"这一名词逐渐步入了公众的视野,得到了广泛关注。"非典后遗症"由极为危险的"RNA"病毒所导致,目前人类并没有根治"RNA"病毒的方法。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非典"只有5%的死亡率就掉以轻心,忽视这种病毒带来的可怕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问责制度与问责文化,一个是骨架,一个是血肉,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保证和促进问责制的落实面对"7·21"特大暴雨灾害,有人说这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既如此,谁来担责,这就引发了对政府问责制的再次发问:现有问责的"短板"是什么,如何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