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思政课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符合学生特点,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宗旨,是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视角下思政课教学精准供给是以精准的供给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解决供需矛盾的教学方式。推动思政课教学精准供给既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在需要,也是满足"拔节孕穗期"学生发展期待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实现路径上,思政课要紧扣"把准脉""输养分""抓时机""造气氛"等环节,实现精准把脉学生发展需求、精准遴选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教学时机以及精准营造体验式教学场景,不断优化思政课供给内容与方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构建供需协调、高度契合、良性互动的教学图景。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也是改革我国高职教育的新途径,这种新模式具有招生和就业对接、"工学交替"、"双元"育人、"双重"身份、考核方式多元化等特征,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挑战。作为思政课教师,正确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客观分析面临的各种挑战,通过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完善思政课考评体系,实现"知行合一"目标;不断增强职业提升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策略来应对挑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教学资源亟须整合、教学形式亟须完善、教学项目亟须创新等困境迫切要求构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互动教学法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在师生互动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彰显师生和谐共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通过建立门户网站、成立优质团队、提供"自助式"模式、实施联动考评机制等路径构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有利于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影响思政课的价值实现和育人效果。对Y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不足。通过优化师资队伍、遵循教学规律、丰富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策略,提升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高校"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难以收到好和教学效果.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思想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务必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引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式,实现教学针实效性方面下功夫.本文是作者关于提高新形式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科学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系统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采集部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实效样本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对思政课教学所产生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改革以及教学设计路径创新提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庸俗化、娱乐化和政治淡化的现象,影响着思政课主渠道的地位、弱化了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对此现象进行反思分析,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是天津市在新形势下创新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以此为视角探索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万勇华 《探索》2013,(1):144-149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音乐教育这一新途径,通过发挥它的优势、特点和多重德育功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在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其挑性战也不容忽视:教育者主体权威性面临被弱化的风险、思政课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面临巨大冲击、思政课教学所必需的反思性遭到削弱。置身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必须及时抓住机遇、冷静应对挑战,使得高校思政课能够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群体,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韩伟  张虹 《世纪桥》2014,(9):55-56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河北部分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分析研究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原因,深入研究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科学模式,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题中之意。按照高职院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思政课实践教学可分为"实验、实践、实训"(以下简称"3S")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并利用不同的实践平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理论认知和实践体验的相互促进,使学生确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实践体验到理论认同进而到信念构建。本文探究了高职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影响。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机遇。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教学特点入手,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高校思政课实施"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挑战,探索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正确认识及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实效性不高,急需探讨一条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4,(3)
研究型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研究型教学的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探索,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策略的实施搭建高效教学平台,并以可见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是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的。新工科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支撑。新工科视域下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途径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心理咨询、党团建设和学生工作。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站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升思政课实效性;推动课堂理论灌输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推动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以理论教育为载体,开展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评价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工作,深刻阐明思政课教学的关键问题,高度总结思政课建设的前进方向,对全国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  相似文献   

19.
时间学是一门既有工具价值又有目的价值的科学。为了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有必要另辟蹊径,以时间学为维度,多措并举,以提高教学时间效益、锻造主体时间人格、提升主体时间境界为预设目的,以着力增强教师时间素质、实现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的最大化为现实路径,以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时间管理为基本方略,以大力营造蕴涵科学时间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必要条件,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克服思政课因理论与现实脱节而陷入空洞说教的弊端。高校在探索和创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时具体做法各有特色,但都应遵循导向性、全面性、普及性和实效性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