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体主义内涵的嬗递式发展过程是指:集体主义从确立、发展到完善、成熟,其内涵阐释是以人的本质的历史性为基础,以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发展演变为依托,依次紧扣社会本位、个人本位、双向兼顾两者利益、多方协调各方利益的理念演进主轴,逐渐通过一个否定、再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自我扬弃过程.新中国建立以来,集体主义内涵大致经历了从单极绝对的集体主义内涵确立,经过矫枉过正的集体主义发展,形成双向兼顾的内涵骨架之后,最终逐步形成成熟理性的集体主义内涵机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正义的哲学家,他把正义视为诸德之首,在文中将正义分为两个部分: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全面认识柏拉图的正义论,对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意义.在个人与社会的层面上架起意志力协同情感、乃至利益的一致性状态.  相似文献   

3.
韩来敬 《学理论》2010,(8):71-72
在人学发展的历史天空下,东西方都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东方人本思想以儒家人本思想为代表,它确立了东方文化的历史基调,形成了以集体为本位的东方文化传统;西方人本主义与之相反,则形成了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文化基因。在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历史流变和社会文化价值日趋多元的情况下,挖掘东西方人本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对于和谐文化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诉求。古希腊的正义观念包含了自然正义、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古希腊思想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和谐的美好愿望。当前深入分析这些追求和谐的正义思想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也是衡量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原则。但让人们真正困惑的是对什么是正义的认知却千差万别,目前比较重要的观点有三种:功利主义、权利主义、正义即美德。认知差异的原因在于其背后的信息基础。其实正义原本就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当我们演变为一个单一内涵而衡量现代社会的正义性时,难免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要澄清事理,关键在于每个社会制度应根据其特殊性对正义内涵权重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人一直坚持着关于正义的信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阐述了正义是理想国家的总体原则的思想,并建构了所谓正义城邦。正义城邦从一开始就具有虚幻性,注定要走向破灭,正义城邦理想的幻灭,与现实城邦的解体同步。对正义的神圣幻化和极端化,是对国家和政府的否定;而国家和政府的过分世俗化,是对正义的否定,同样将导致正义城邦理想的破灭。世界帝国、永恒正义、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正义城邦幻化与破灭的具体认识路径。美好公平正义社会理想不同于虚幻的正义国家梦想,应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70年代,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掀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再次繁荣,影响至今犹在.罗尔斯的理论旨趣区别于所有前辈,他把正义诉诸于社会制度而不是个人德性,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的自由权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会基本结构.这两个正义原则是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结合,是实质而非形式的,具有可欲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在他的正义理论体系中假设了一种"原始状态"和"无知之幕"的理想社会状态,认为只有在"无知之幕"的状态下,人类才可以实现绝对的正义。同时指出了两大正义原则及其优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理论价值的三个公正,即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罗尔斯正义论具有社会契约性、理论直觉性、集体道德性、有限自由性和正义至上性的特点。他的理论虽然开创了对自由平等关系理解的新境界、推动了政治哲学主题从自由向平等转变、修正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优先性以及对弱势群体给予了人道主义关怀,但是他运用的是非历史主义的推演方法,其理论只是暂时性地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维护或改良了资本主义的价值框架,却没有从根本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矛盾,其价值观依然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其理论中设想的社会形态是假设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具有较大的差距,难以实现,且在其正义论中过度地讲平等,患有绝对平均主义痹症。  相似文献   

9.
传媒秉持的是道德化语言立场,它倾向于形成建立在情感性判断基础上的道德结论。而司法公正所坚守的技术 性、理性化、程序化的运作方式,使它有可能与道德形成断裂与冲突,甚至在一些时候违背实质正义。这是民主社会为司法 公正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良好的制度设计应在两者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使两种不同的价值和利益保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0.
蒋一苇在著名的《经济民主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人的两次解放。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把劳动者从封建的人身依附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的第一次解放”;社会主义不同层次的集体组织和群体意识的形成,使人由“个体人”转化为“集体人”,将是“人的第二次解放”。今年3月,他在给笔者的一封信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如果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方向,是否由于生产、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发展为以集体为本位的新的人本主义?其实社会主义冠  相似文献   

11.
社群主义正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的正义理论是在批判新自由主义尤其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与新自由主义强调正义的普遍性、优先性相反,他们认为正义是受环境、历史、文化、善等制约的;在强调正义的历史性、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等方面,社群主义的正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其并未认识到“历史”的真正本质所在,因而其正义理论仍然是虚幻的,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4)
"正义"问题应当成为警察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从中西方思想传统中挖掘关于正义观念的思想实质,对于警察正义观念的澄清及警察伦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警察正义观是指警察对与警察职业活动相关的正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主要包括:警察对正义和警察正义的一般认识,对警察权力的性质、来源和正当性的认识,对警察制度正义的认识,对警察执法正义的认识,以及对警察个体的正义感的认识等。构建警察正义观,为警察制度及警察在制度中的道德行为提供支持和评价标准,有利于培育警察正义感,树立警察正义的形象,和谐警民关系,实现人民警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3.
戴黎 《学理论》2012,(4):57-58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他主张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国家正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的正义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正义观是复调的,这种复调性是一种分层和位阶关系。由于分配正义只具有相对独立性,故其在马克思正义观中处于初级位阶。马克思在分配正义上不但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正义观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正义观,而且建构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正义观。分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环节,这决定着它会被更高的位阶——关系正义所统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支配性,同时以“自由人联合体”为载体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互依性社会关系。按劳分配、按需分配、自由人联合体,都是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要素而存在的,因此它们都从属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目标,即从属于处于高级位阶的发展正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正义观为指导思想,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经济正义实践,使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经济正义的追求从空想走向了科学。总体上看,我国在经济正义中主要关注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两个维度,并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正义观以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其基本思想与方法原则对我国当代经济正义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伦理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把正义视作理性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强调那些形成正义倾向的事物来源于人自身的"我能成其所是"的德性,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是内向性的。黑格尔看到了亚里士多德内向性正义以"自我沉思"的方式追求正义的局限,主张以法权这一外向性维度完成正义实现的理性必然,但由于黑格尔缺乏对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剖析,导致其正义理论仍然带有抽象性和片面性。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发现了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支配这一隐匿着的资本逻辑,主张无产阶级以革命实践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既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和德性的内向汇通,也超越了黑格尔的正义和法权的外向交叉,在历史和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中实现了正义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袁静阳 《学理论》2023,(1):30-34
霍布斯在其自然法理论基础上,对正义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重构了自己的分配正义概念,将其纳入公道之下。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隐含于他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谴责和对以往分配理论的批判之中,并且随着历史与社会的演变而动态地发展。分别对马克思和霍布斯相应的分配正义观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其来源与发展,并从国家理论、批判维度等多个角度对二者的分配正义思想及其批判做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义作为一种价值,本质上生成于特定时空下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地分裂时间和空间,片面抽象地谈论正义,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统一的时空正义观,因而是关于正义的科学方法论。在历史唯物主义时空正义观视野下,时空正义包括时间正义和空间正义两个维度。时间正义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空间内,其内容和性质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须以历史的辩证眼光看待不同社会形态内的正义内容与性质。空间正义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正义在相对的社会空间中具有短期稳定性,并对它所在的社会空间具有范导价值。时间正义不是时间主义正义,空间正义也不是空间主义正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观念,必须坚持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统一的辩证时空观。  相似文献   

19.
陈云 《理论探索》2020,(5):39-47
生态正义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重要生态哲学范畴。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当前对生态正义的理论建构之路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条,即"生产性正义"与"生产关系正义",前者主要从"人与自然"层面表达正义诉求,后者则主要从"人与人"层面表达正义诉求。这两条建构之路对于人们把握生态正义虽有一定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正义"建构之路的出场则能弥补其相关缺陷,理由在于:一是"生产方式"内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维度;二是正义的话语基础必然根植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三是生态问题的产生根源可归结于某种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对生态正义的理论建构应该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为基础,坚持"大自然-人-实践活动"的有机整体性、生产性正义与生产关系正义的内在统一性以及从"自然的解放"到"人的解放"的目标指向性,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和整体性地把握生态正义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测量的五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正义体现为应然正义与实然正义的统一程度,对社会正义的研究,分别遵循应然正义与实然正义两个脉络,从而形成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无论从理论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制定社会政策、调节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出发,都应加强对社会公正的实证研究.以分配正义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应着眼于五个维度进行测量:分配对象、分配客体、分配原则、分配空间和分配时间.五个维度彼此融合,紧密相系.对社会公正的五维测量,会更全面地描述和解释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及人们的主观认知,也会为社会政策的制定、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