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共产主义风格的象征.当前,我们认真学习、自觉实践江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还必须弘扬雷锋精神,以雷锋为榜样,争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1,(7):20-20
雷锋精神是什么?雷锋精神是大量“举手之劳”的集合体,诸多“善小而为”则是雷锋精神的坚实载体。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通过他做的大量细小好事体现出来的。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几乎天天都在做善事,献爱心。“轻轻的年龄,平平的事迹,短短的记述,滚出革命战士的火球。”(《谢觉哉诗选》)。其中一个原始动力,就是雷锋从老党员张书记、受苦受难的好妈妈、老乡长彭大叔等人身上以及一些进步的书刊中,领悟到: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相似文献   

3.
《雷锋日记》是雷锋向道德顶峰和人生高度攀登的记录,是他坦露心灵的窗口。我们不妨重新读读雷锋和他的El记,这时,稍稍用心,静静地倾听,就会隐隐地听到先哲们的应和。雷锋说,要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做温室里的弱苗”“要在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Et子里度过一生。”耳边就响起了老子的“自强者强”;雷锋说:“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耳边就响起了先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尊尊,幼者教而老者养”的咏唱。有人说,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雷锋精神能影响几代人,从大的方面讲,除却政治的需要,更多的也许是雷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暗合——  相似文献   

4.
<正> 学习雷锋作为一项群众活动,走过曲折的路程。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新的历史情况,要使学习雷锋活动健康、深入、持久地发展,必须解决好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什么是雷锋精神?按说这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把雷锋“神化”。只讲雷锋的伟大,不讲他的平凡;只讲雷锋的崇高思想和行为,不讲产生这种思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调研,在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上世纪60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雷锋家喻户晓。雷锋精神既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烙印,又具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的境界和品格。雷锋精神经历过历史的检验,在任何  相似文献   

6.
45年前,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一个群众性学雷锋热潮在全国兴起。四十多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雷锋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崇高的思想道德楷模。当前在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正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3周年。每年3月,学习雷锋都要被提起,并不是意味着只在3月学习雷锋,也不意味着雷锋精神只在3月才有价值,只是在纪念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着雷锋精神在我们脑海深处的的记忆。雷锋精神是一种生活态度,雷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绝不是道德圣境,常人难以企及,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  相似文献   

8.
从雷锋的大量日记中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报恩思想在他心理结构中的积淀是很深厚的。揭示这种感恩意识的生成根源与超越途径,对探寻雷锋从平凡走向伟大的成长过程,弘扬雷锋精神,有重要意义。(一) 感恩意识是雷锋心理结构深层上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朴素的感恩意识的生成与心理积淀,为雷锋的成长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周新力是国家广电总局离退休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党员。多年来,他在机关服务局坚持不懈学雷锋、与时俱进学雷锋、立足岗位学雷锋的环境氛围熏陶下,默默践行“让雷锋精神永远在后勤工作中闪光”的精神实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无奇的生活中,散发着点点的光和热,用一颗热忱的心投身到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0.
50年来,雷锋精神、雷锋形象在不同时代折射出不同的特点,但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因时代更替而变异。在物质日渐富裕的今天,更需要精神支点。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常态来推进"两富"浙江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至今已有40多年了。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近20多年,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打开了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相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一直是我国社会精神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的一种主旋律。为什么雷锋精神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并长远地发挥着积极影响呢?这是因为雷锋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雷锋平凡、短暂但又光辉的一生,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范国真 《人权》2011,(5):18-20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水准的脊梁。在上世纪60年代,全国人民都以学习雷锋做好事为荣,用道德观来衡量人生的价值,人人互敬互爱,整个社会和谐有加,其乐融融。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雷锋精神被淡忘,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在下降。雷锋在哪里?笔者追溯雷锋当年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实践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对雷锋精神的解读,既可从《雷锋日记》中去读懂雷锋的心声,也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中去把握雷锋精神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种,洒播在每个人的心问。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雷锋虽然离开了我们50年,但雷锋精神须臾没有离开我们。人们忘不了雷锋这个普通而伟大的名字。每年3月5日,年年开展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5.
张莉 《求索》2013,(11):108-110
精神伦理符号学旨在研究"己者"与"他者"之关系,以实现两者间对话,践行人之为"符号活动动物"之人文主义。雷锋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现当代社会的精神伦理符号,他是革命年代新型人格的代表,雷锋精神曾深深影响了一代中国革命人。当下后革命的和平年代,"雷锋"已成"好人"的能指,"雷锋精神"已成"为人民服务"的伦理符号。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需要法治,也需要道德,而"雷锋"就是当下中国经济得以运行的社会道德。作为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场域,高校应不断挖掘"雷锋精神"的伦理符号,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其深厚的群众基础、有效的组织管理、丰富的活动形式而成为高校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坚持以雷锋精神引领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推进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这是青年志愿服务维度下"雷锋精神"伦理符号社会动员的时代指针。  相似文献   

16.
他是永恒的革命战士,看似平凡的人生实践,却铸就了力透时空的精神坐标。他,就是雷锋。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学习雷锋既是情感诉求,也是理性选择;既是时代精神的连贯线索,也是主流价值的活水长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毛主席曾说:“学习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根据雷锋一生的言行和行动以及广大群众的评价,一般地,人们把雷锋精神概括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热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修养,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言行一致、尽职尽责的实干精神。那么,其实质是什么呢?有人说,雷锋日记里写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就揭示出了雷锋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6日,人口室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同志到雷锋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穿流不息、情绪高昂的人群中,人口室全体同志聚精会神地倾听了关于雷锋生前的每一个动人事迹,景仰了他生前活跃在各个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的身影。参观之后,大家在学习和讨论中一致反映,雷锋的动人事迹感人至深,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对我们的思想有着极大的触动。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减弱,使人们对雷锋精神淡忘了。通过对雷锋事迹的参观。我们深深感到,极有必要对雷锋事迹重新加以学习和认识,认真领会雷锋一心为党、一心为人民的高尚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雷锋以其平凡而短暂的一生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雷锋精神以无限的生命厚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雷锋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这一年是龙年,中国的全面抗战进入第4个年头,处于战略相持阶段。中华大片国土沦丧,大量同胞在日寇铁蹄下或惨死或苟活,国家遭受了惨重的经济和军事损失,各种资源的消耗巨大。这一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且十分明确地回答:“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多年以来,  相似文献   

20.
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一个重要原因是雷锋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基本的品德,即自觉践行社会公德的道德精神一直吸引着人们,使雷锋和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中。无论时空如何变化,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都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道德缺失使人们更加呼唤雷锋和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就应该让雷锋精神更好地渗入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