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虚拟大脑     
杨文 《检察风云》2003,(18):34-36
由于测谎仪本身在衡量被测试者心跳、呼吸和排汗时存在精确性方面的缺憾,面对在特别情报安全机构专业训练过的人员和心理素质十分超常的案犯,测谎仪便会失灵。从事刑事案件研究的专家希望有一种新型测谎仪:不仅仅是对事后心理电流的测定,而是能准确无误地记载行为人案发当时的一举一动。现在,“虚拟大脑”使这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自第一台测谎仪于1921年在美国问世以来,测谎技术在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测谎技术的历史进行简单回顾,重点描述测谎仪在当今美国的发展,介绍了近年来,美国致力于研发新的测谎技术,如热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嗓音压力分析仪等,并就其实用性、标准化测谎试验、测试者的资质和政策规定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测谎仪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工具——能够拓宽信息来源和获取对案件事实的坦白.  相似文献   

3.
刑事司法测谎仪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测谎结果在我国暂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不能否认它是刑事司法工作的有力工具。本文全面介绍了可以应用于刑事司法领域的测谎工具,并依据其反馈结果把它们分为波形测谎仪和造影测谎仪两类。  相似文献   

4.
1991年,中国科学院在公安部的支持下,自行设计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测谎仪”(PG-1型),人们如何认识它、应用它,它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人们讨论的热点。对此,笔者拟就测谎技术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测谎的基础理论及其科学性 “测谎”一辞,系由“测谎仪”而来。“测谎仪”则是由基勒于1926年首次提出,其原文为“Polygroph”,直译  相似文献   

5.
多参量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有审判活动以来 ,人们就一直不断地努力于寻求查明案件真相、揭穿谎言的方法 ,如中国古代的“五听”讼法等。现代司法实践尤其是侦查审讯实践 ,推动人们最终发明了判定真实供述与谎供的手段———测谎仪。测谎仪的出现为解决众多疑难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着重在测谎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和作用等方面 ,作一介绍和探讨。一、多参量心理测试 (测谎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测试方法(一 )基本概念“测谎”一词 ,是由“测谎仪”而来 ;“测谎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 ,可以在犯罪调…  相似文献   

6.
测谎仪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已日益在刑事侦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司法实践对测谎仪依赖性日益增强的同时,测谎技术在立法中却是一片空白文。通过对中、外测谎技术立法与实践进行考察,我国应在明确测谎技术法律定位的基础上,对测谎技术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1979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弗罗德·费因为测谎仪测出他说谎而被以谋杀罪无辜判处终身监禁,还不足以警醒对测谎仪心存迷信的人的话,那么在中国发生的下列两件因测谎仪而闹出的荒唐案却不得不发人深省。据2001年8月23日《南方周末》报道,1998年4月22日云南省戒毒所民警杜培武的妻子和另一个民警同时被害,杜培武成为最大的嫌疑犯,1998年6月30日在接受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测谎仪测试之后,杜培武的供述被认为是谎言。于是刑讯逼供便开始了,杜培武被迫承认了“罪行”,并在一审中被判为死刑(后改判为死缓)。两年之后,真凶在另一案件中供述了杀害两个民警的罪行,杜培武的沉冤才得以昭雪。试想,如果真凶没有落网,无辜的人便要在囹圄中聊度残生吗?  相似文献   

8.
论测谎证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戬 《法学》2000,(11)
【事例 1】 1998年 4月,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毒品走私案时,运用测谎仪对 4名被告人进行了“谎言测试”,测试结果为认定此案证据提供了参考依据。①  【事例 2】 1999年 6月,大连港公安局运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 PG- 7型多道心理测试仪 (即测谎仪 ),成功破获了一起贩毒案。   另据公安部门透露,自 1991年初,公安部科技情报所在公安部申报立项,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合作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测谎仪 PG- 1型心理测试仪,通过审定后,截止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广东、浙江等 10余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9.
测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几千年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探索识别谎言的方法.从早期的"水审"、"火审"等神明裁判方法,到运用简单心理生理学原理的"把脉识别谎言"、"嚼米识别谎言"等谎言识别方法,再到运用专门测谎仪识别谎言的方法,谎言识别逐步进入了科学发展阶段.自189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C.Lmbrso)首次成功运用测谎仪侦破案件以来,测谎方法和测谎仪器均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如今,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测谎技术被广泛用于诉讼领域、国家安全工作、雇员筛查工作以及各种私人事务.  相似文献   

10.
测谎仪云南办大案 这是发生在云南省某市的一桩凶杀案. 测谎技术已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犯罪调查、人员审查、雇员招募等方面广泛应用,测谎结论.  相似文献   

11.
Zhao H  Kang M 《法医学杂志》2007,23(1):52-56
测谎仪作为传统的测谎手段,试图通过人体外周局部植物神经反应的变化进行测谎,有一定的局限性。测谎仪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与仪器无关的因素,因此受到了最多的关注和质疑。事件相关电位(ERPs)尽管具有很高的测谎特异性和时间分辨率,可监测大脑的即时认知过程和电活动,但其空间分辨率差。大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可直接观察大脑的功能变化,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但这项技术时间分辨率差,只能记录说谎后大脑变化的最终结果,目前该技术仍然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在涉及伪装精神病和伪装认知损害相关诈病的司法心理学实际运用中,心理测试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芨芨草 《政府法制》2007,(12):16-18
这是一起让警方非常头疼的绑架敲诈案。丈夫要求警方尽快破案,妻子却不断上访,状告警方干预经济纠纷。最后,警方动用了测谎仪,终于揭开了案件真相,可荒唐的案件起因又令警方吃惊咋舌。  相似文献   

13.
心理测试仪也就是通常人称的测谎仪,英文名称是“POLYGRAPH”,它在西方国家有关行业使用较早,但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技术,正在使用开发阶段,对它的研究和使用,从理论上说,与犯罪学、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使用心理测试仪虽时间短暂,却在刑案侦讯中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刑案侦讯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1 测谎技术及其使用原理 心理测试仪(测谎仪)并不是测定被测人是否在说谎,而是根据实际案件情况,用我们事先编好的题目,向被测人提问,使其  相似文献   

14.
樊凤林 《时代法学》2005,3(5):61-64
加强刑事立法,对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刑法应设立见死不救罪,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把经济性犯罪的死刑规定减少到最底限度;同时建议将测谎仪等问题纳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15.
心理测试,又称心理测定、测谎鉴定。心理测试所使用的仪器全称为“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俗称测谎仪或测谎器,是综合心理学、生理学和现代电子学及其他应用科学技术设计而成的。其基本原理是:人  相似文献   

16.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09,(21):52-53
美国的有关舆论认为,美国的司法技术鉴定界曾经过分依赖测谎仪和气味追踪犬提供的证据。而这些证据并不是100%的可靠。现在,比尔·狄龙的冤案是又一起证明,即美国的司法系统应该通过科学手段来证明一个人清白与否。  相似文献   

17.
说起“测谎仪”,大多数读者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是提起“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人们可能就会觉得陌生了。其实,“测谎仪” 的“学名”就是“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现代测谎技术并不是直接探测人的心灵,而是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事先编制好一系列问题,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只让被测人作“是”与“非”的判断。由于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测谎主题有关,对被测人形成心理刺激,从而触发生理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参量如皮肤电、脉 搏、血压、呼吸、脑电波、声音、瞳孔等的变化,用电子仪器测量这些生理参量的变化,记录变化图谱,然后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被…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一个永远的“谜”①自从1923年美国警方第一次使用测谎仪办案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我国警方接触和开始研究测谎仪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而警方用于实际办案,则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了。1991年10月,我所在的公安大学引进了一台由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制的PGI型心理测试仪,当时我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我当时担任公安大学心理教研室主任,经校领导批准,我们成立了一个“心理测评咨询室”,开始进行心理测试的实验研究。而真正开始比较多地参与实际办案是从1994年开始的,那年办了30多起,1995年则增至50多起。那两年正是由实验室转入实测的过…  相似文献   

19.
沈廷湜 《政法学刊》2003,20(1):79-81
司法心理测试是我国已蓬勃兴起的一项有效的高新科技,因受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制约,尤其缺乏高水平的培训,使该技术未能在侦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加强培训,确立测谎仪的国家标准,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借鉴科技成果,以提高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司法心理测试是我国已蓬勃兴起的一项有效的高新科技,因受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制约,尤其缺乏高水平的培训,使该技术未能在侦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加强培训,确立测谎仪的国家标准,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借鉴科技成果,以提高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