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民党“本土化” 的实现以及岛内政党政治的发展,国民党和民进党对台湾前途主控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但国民党主流派与民进党主流派在台湾前途等问题上的主张却渐近一致,政策界限也日益模糊.两党主流派都积极图谋、互相配合,推动台“加入联合国” 的活动.1993年以来,李登辉等国民党“主流派” 提出“要积极争取参与联合国,希望在未来三年内使此一问题能受到国际的普遍重视”.“行政院”、“外交部”分别成立了“参与联合国决策小组”、“参与联合国策略小组”,负责组织策划与指导,并大造声势,全面推动台“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2.
试论台湾政坛的“第三势力”张亦民,赵向前1993年8月10日,国民党内部派系“新国民党连线”正式宣布脱离国民党,另组“新党”。这是国民党成立近百年来已有过的多次分裂中的又一次公开分裂。新党的政治主张是:既反对国民党主流派的金权政治和国家统一政策,也反...  相似文献   

3.
1987年初,在关心台湾人士的集会上,大家认为,“对今日台湾所作的最大胆预测,似乎成为最现实的预测”。这是因为台湾自1986年春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接连不断地发生一系列事件:1986年5月初,国民党主席兼“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指示与党外势力“沟通(时话)”(承认反对势力);9月份党外势力向戒严令发起正面挑战,在全岛连续举行街头示威游行;9月28日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强行成立;10月蒋经国和国民党作出取消“戒严令”和开放党禁的决定;12月,在史无前例的复数政党选举中民进党取得大进步决定开放“报禁”等等。  相似文献   

4.
自蒋经国去世以后,国民党由权威主义独裁统治时代进入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派系运作成为国民党权力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如所谓的“起立派”与“票选派”之争;“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官邸派”与“郝家班”之争等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向俯首听命于党中央的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也派系纷起,并以集团的势能向党中央的权威发起挑战。派系斗争掀起的政治波澜,不仅冲击着台湾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党历史上运用统一战线法宝的典范。他在1941年发表的《党与抗日民主政权》这篇重要文献就深刻阐述了根据地政权建设上的统一战线问题,其中对“因党而骄”错误倾向的批判尤其独到新颖,至今读来仍倍感亲切。 我们知道,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一贯主张“以党治国”。1928年国民党中央常委会提出的《训政纲要》竟鼓吹“中国之一切主权治权”,均由国民党包办,公民只有“服从”的义务。这充分暴露了其镇压共产党和革命运动的本质,也是其反人民反民主的法西斯嘴脸的写照。同国民党的专制独裁针锋相对,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一贯坚持人民民主,坚持同党外民主人士的真诚合作。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国事是国家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  相似文献   

6.
台湾在80年代,中产阶级崛起,党外势力壮大,大陆籍官僚势力老化凋落;在岛外,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中共和平统一政策得到热烈反响.在这一形势下,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的政治、经济、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国民党退据台湾以来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台湾进入了转型期.政治格局转型1986年3月,蒋经国说:“时代在变,局势在变,潮流在变.”在国民党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解除报禁、开放党禁等六项政治革新措施.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结束了长达38年的蒋家王朝强人统治时代.李登辉继任“总统”、国民党主席权位后,继续推动“政治革新”,在1988—1989年先后制定“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人民团体组织法”、“第一届资深民意代表自愿退职条例”等政策措施,扩大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推动国民党政权的权力  相似文献   

7.
在李登辉的操控和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的配合下,国民党主流派和民进党明目张胆地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不顾新党的抗议和岛内各界的强烈反弹,操纵“国民大会”于7月18日通过了包括“冻省案”在内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冻省案”的通过,充分暴露了“台独”和“独台”势力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后受民族危机的刺激,知识分子要求结束训政,还政于民,以便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御侮的呼声日渐高涨,宪政运动由此而兴起。“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国民还政于民;二是批判国民党的训政理论及其实践,并就如何实行宪政展开讨论。尽管“九一八”后的宪政运动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的政治结果,但它对国民党训政理论及实践的批判,尤其是对于如何开始宪政的论证和设想,剥夺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理论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蔡子民 《台声》2001,(4):14-15
80年代初以来,执政的蒋经国为巩固国民党政权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党外人士接过“本土化”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 90年代达到高潮。“本土化”蜕变为“台湾主体性”,从而使得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台独”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思潮的由来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接收台湾,以去台官僚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压制台湾人,因而台湾民众于 1947年起来反抗,史称“ 2· 28”事件。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10.
浅析现阶段台湾的“国家认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以来,随着国民党主导的“宪政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和深入,台湾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的演变。与之相应的是,台湾社会的“国家认同”危机日益严重。国民党的“宪政体制改革”目的在于把原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宪政体制”改变为能适应台湾特殊政治状况的“宪政体制”;并力图在名义上与原来维持的所谓“中华民国法统”相衔接,保持一个早已不复存在的“主权国家”形式,因此,这一“改革”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民党退台后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党外运动的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和美国的压力等方面,论证了台湾国民党在80年代中后期,将政党政策由实行"党禁"转变为"开放党禁",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国民党被迫采取的自我防护性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当局“参与联合国”活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随着国民党高层新一波人事调整,主流派完全控制了政权,李登辉的“外交理念”得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台湾当局提出了在二、三年内重返联合国的构想,其策略花样翻新,“大动作”频繁,“外交”手法出现了新的特点,对两岸关系也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参与联合国” 的策略与作法当前,台湾当局将推动参与联合国列为“外交”活动的首要重点,各项对外工作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为了达到“重返联合国”的目的和解决关键性的棘手问题,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些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3.
上海发生“七君子事件” 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的罪名,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7位著名的救国会领导人,史称“七君子事件”。事件因缘于1936年5月上述著名人士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事件发生后,为营救“七君子”出狱,宋庆龄、何香凝等十余人发起了救国入狱运动,并得到全国响应。国民党政府迫于强大压力,不得不于1937年7月31日将沈钧儒等7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27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已经知道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年轻编辑胡愈之,因为胡在“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就大胆地发表抗议信,公开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工人群众,那时胡还是一个党外的知识分子。直到1937年抗战开始之后,周恩来才在上海初识胡愈之。当时胡已入党5年,他在国统区是声誉很高的国际问题专家、评论家、翻译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但是周  相似文献   

15.
一、召开“国是会议”的原因与目的政治史上,召开“国是会议”多在国家处于严重关头,或发生重大危机,运用正常体制难于突破的情况下,被迫采取体制外的、循全民参与的形式,做为克服难关,谋求开创新局的手段。台湾召开“国是会议”的根本原因,也不例外。(一)严重的“法统”危机逼迫国民党须要召开“国是会议”台湾的“法统”危机,主要表现在“中华民国宪法”、“动员戡乩时期临时条款”(以下简称“临时条款”)和“立法院”、  相似文献   

16.
自1988年7月,李登辉就任国民党主席后,在其主导之下,随着整个台湾社会政治环境的改变,国民党组织结构、体质属性与思想路线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及其影响,令人关注.一、国民党发生的变化李登辉继任后,国民党在形式上基本保持了蒋家父子统治时期的外壳,但其实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按李登辉的话来说,就是“旧瓶装新酒”.经过近七年的调整,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已基本本土化,从“中国国民党”演变为“台湾国民党”;在体质属性上进一步民主化,从“革命民主政党”转变为“民主政党”;在政策取向上趋于“独台化”,由主张“一个中国”,争取“反共复国”到追求“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建立“台湾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对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影响的“二届立委”选举,已於1992年12月19日尘埃落定。出乎国民党所意料,它的得票率仅为61.67%,在总计161席中只得102席。更出乎国民党高层人士意料的是新国民党连线的26位参选者,除王滔夫一人外,均榜上有名,赵少康更是以第一高票荣登榜首;而集思会的25位参选者,有10人落榜,集思会频於解体。反之,民进党得票率高达36.09%,取得50个席位,国民党首次无法掌握“立法院”的2/3席位。选举结果表明,“国民党事实上已面临了迁台以来的最大危机,也面临了是否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8.
陈星 《台声》2008,(10):13-15
陈水扁“海外密帐案”的渐次曝光,使民进党遭受了自创党以来最沉重的打击。陈水扁以党内“政治领袖”的身份卷入贪渎和洗钱弊案,不仅全面颠覆了民进党一贯鼓吹的“创党价值”,同时也引发了党内各个势力的冲突与矛盾。可以说,陈水扁用短短8年时间,透支了民进党自党外运动以来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政治资产,给民进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民进党依然很难与扁进行有效切割,当然也很难给扁带来的危害划下休止符。  相似文献   

19.
曾琦准备加入国民党,由于国共合作的实现,便反对国民党的“联俄容共”政策。曾琦支持国民党的“清党运动”,始终“反共不反国”,希望与国民党合作。但在国民党的“反革命”暴力之下,曾琦难逃国民党的打击。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7,(3):15-16
就在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仍身陷“特别费案”危机之际,岛内媒体传出消息,“立法院长”王金平将在春节后正式宣布参加国民党内“总统”初选,这立即在台湾政坛掀起波澜,并引发了人们对国民党是否会陷入分裂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