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2017年1月19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地方性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立法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地方立法应当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相似文献   

2.
<正>摸清地方立法需求,才能保障地方立法质量,更好地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非常管用的地方法规。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三点:明确立法权限。新的立法法明确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  相似文献   

3.
何水 《人大论坛》2009,(5):22-23
如何做好新时期我省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笔者认为应着重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地方立法项目的来源和选择 从以往地方立法实践来看,立法项目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部门申报,这使得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择立法项目的视野过于狭窄,进而导致编制的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开门立法,拓宽立法项目的来源渠道,确保编制的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能够充分反映民声、体现民意,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立法权限划分的角度看,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建国以来,我国地方立法权限的演变,经历了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接着规范即权限实质缩小的发展轨迹,其中最主要的节点为:1949年、1954年和1978年,1996年以及2000年。十八大前后,中央对地方进行了放权,地方立法权限有了扩权的趋势。对于地方立法权限的把握,应当从宏观与实践层面出发,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促进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  相似文献   

5.
“赞成825票,反对8票,弃权3票,通过!”2017年1月19日,重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重庆市地方立法条例》(以下简称立法条例).这是在重庆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立法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和主要任务之一,这部被称为“管地方立法的法规”,对立法权限、立法评估、立法后评估和法规清理、法规解释等实体性内容均进行了明确规定,其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重庆地方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但是,立法工作中尤其是地方立法中究竟存在哪些难点和疑点?如何确保立法的公正与公平?怎样克服地方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怎样从根本上保证立法的高质量?这一切都需要深入研究,需要在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时认真地"切而磋之,琢而磨之"。不久前,旨在对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河南省地方立法研究会的诞生,就不仅表明权力机关正愈来愈高度关注地方立法的质量问题,而且标志着河南省地方立法与立法研究的民主化进程正在明显加快。研究会成立当天,围绕地方立法及研究的有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参与地方立法研究会的筹备工作并担任研究会副秘书长的王新民同志。  相似文献   

7.
张殿军 《前沿》2011,(5):113-116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双重立法权。自治地方作为与中央相对应的地方行政区划,享有一般性地方立法权;同时,基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其他行政地方不能享有的立法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一般性地方立法与自治立法在立法主体、立法形式、立法权限与范围、法律效力、制定程序等方面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方立法几个问题的思考□段增云周荣恩赵建纲为了保障国家和地方立法的有序进行,全国人大需要制定立法法,进一步规范我国立法制度。结合地方立法实践,有几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一、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是规范我国立法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立法在地方社会发展改革中充分发挥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了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要求,及地方立法主体的扩大,地方立法质量越显得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并不能满足群众所期、改革所需。本文通过分析地方立法的地位、权限、存在的问题等,并结合日常立法实践,认为地方立法应明确地方性,运用正确的立法方法和技术,充  相似文献   

10.
正破解立法困境需要从立法体制机制着手,在立法计划规划、立法资源配置、地方立法定位以及立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自2015年《立法法》修改以来,设区的市广泛开展地方立法活动。地方立法之始,普遍存在的诸如立法权限和范围分歧、立法程序不规范等方面问题,在全国及省级人大常委会及时解疑释惑和悉心指导下,地方立法权限等宏观问题逐步厘清。但具体立法实践仍存在诸多困境,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并逐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闫绿松 《新疆人大》2009,(10):15-16
地方立法是地方立法机关依照地方立法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1979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特别是随着立法法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的贯彻实施,自治区地方立法步伐加快,立法质  相似文献   

12.
正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立法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立法工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立法权限范围内的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在立法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精准化。为此,笔者就当前地方立法的精准化问题做些分析和探讨。一、当前地方立法实现精准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地方立法权限被赋予后,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  相似文献   

13.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抓好立法预测,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基本前提;加强法规的起草工作,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基础;完善立法审议机制,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关键所在;实行民主立法,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进一步明晰,地方立法权限的具体化成为一种趋势,这意味着地方立法可以在更为明细的法定权限范围内科学的选择立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民族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加快了民族立法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方的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但如何进一步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提高民族立法质量,尚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立法必须以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为依据,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这两点,既是对地方立法权限的具体界  相似文献   

17.
地方立法评估是运用动态的方式了解地方立法在社会实践中的运行状况,通过实践检验出地方立法不适应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其不协调之处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地方立法进行评估,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地方性法规的实际运行状况,为地方性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或废止提供客观依据。地方立法评估是地方立法工作的继续和延伸,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地方立法质量反馈又称立法后评估、立法质量评估、立法效果评估、立法"回头看",是指在地方性法规实施一段时间后,由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行或者委托他方,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和废止提供依据的活动。对地方立法质量进行反馈,有利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有利于保障法律体系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河南省《地方立法质  相似文献   

19.
霍艳梅  张凡  贾增军 《前沿》2010,(2):89-91
地方立法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地方性法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三个层次之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地方性法规的实践状况进行梳理后,一些围绕地方立法权限的突出问题浮现出来,应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20.
《云南人大》2007,(3):21-23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立法法根据宪法,总结了自1979年以来的中央和地方立法工作经验,确立了我国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既以宪法为基础,法律为骨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我省于2001年2月16日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对我省的地方立法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立法法和立法条例的施行,对加强我省的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