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序言自1876年西方列强打开韩国门户以来,多种多样的知识人团体对西方文化采取了对立和冲突的立场。同时,他们也各自开始探求和摸索韩国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1884年的甲申政变、1894年的东学革命所提出彻底的改革,就是那些满怀试图重新建立韩国社会的韩国有志之士强烈愿望的表现。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改革,是韩国人开始扩大对西方文明接触的转折点。此后,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围绕着韩半岛进行的角逐达到高潮,直至爆发俄日战争才得以解决彼此的矛盾。俄日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并最终导致在1905年把韩国变成日本的保护国。日本当时强…  相似文献   

2.
半岛流亡人士与中国东北的抗日运动金弘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曾经是朝鲜的宗主国的清朝不得不承认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此后,形式上维持着独立的朝鲜,经过1905年乙已保护条约、1907年了未条约、1910年韩日合并条约,逐渐成为日本露骨...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出席东盟和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时表示, 日本将完全终止实施多年的对华ODA(政府开发援助项目)这意味着日本对华政策将发生 较大变化。日本对华经济援助从1979年至今,已经有25年的历史,其援助总额约合1649 亿元人民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面对日本政府对我国经援的 政策调整,我们应从研究日本对华经援的历史出发,正确评价日本对华经援这一政策,充分 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在日本对华经援日益减少时期,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广开渠道, 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日本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消除日本国民的误解情绪,重新定位对华经援 的实施项日,以对华经援为契机,缓解两国政治紧张局势,带动中日经济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日本开展对华直接投资以来,经历了一个起伏多变的发展过程,如今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投资大国。中国加入WTO,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宽对外资限制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无疑会对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关系的日本产生重大影响,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此,中日双方有必要共同努力,采取更积极的对策,促进  相似文献   

5.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间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中日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探讨这次战争的背景及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对吸取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免蹈覆辙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划分为全面启动、合作深化、调整转型三个时期,具有以制造业为主、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等特点。通过国际经济学理论分析,运用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认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主要作用有: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拉动中日贸易发展、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中国技术水平。中国应加强引导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提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质量,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7.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朝鲜在摆脱与清王朝之间藩属关系的同时又陷入了日本侵略势力的魔掌。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朝鲜终于挣脱了日本的殖民枷锁,获得了独立自主。然而,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无果而终,无情地宣告朝鲜半岛又进入了南北分治时代。当新的甲午年来临之际,回顾前两个甲午年朝鲜半岛的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将会为我们客观认识和妥善处理当前朝鲜半岛问题,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90年代至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几经起伏,造成这一势态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国和东道国两个方面.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新一轮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兴起,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加以利用,在当前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巨额的赔款,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折点。日本女性地位也受此影响,日本资本主义工厂的增设提供了女性就业的岗位,免费初级教育的实施增加了女子教育的机会,但是女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教育敕语》渗透在学校教育中,女性家庭地位更加低下,无参政权。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仅为1400万美元。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对华投资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增长的速度缓慢。在“广场协议”以后,日本为了应付日元升值压力,开始大量购买外国的企业或在外国开设工厂,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力度。这一时期对华投资大都集中在非制造业上,例如饭店、宾馆等回收较快的非工业性生产领域;对制造业的投资仅限于小规模试验性投资。1984—1985年以及1988年曾出现了两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高潮。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的定位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元贷款为主体的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不仅在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中发挥着助推器作用,而且也成为双方加深互信与理解的有效渠道.然而冷战结束后,日本官方发展援助中的非经济因素影响和制约了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的顺利实施.日本在对华官方发展援助问题上突出强调政治效果以及两国就对华官方发展援助问题的不同认识,削弱了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日本对华高技术出口政策不是以经济利益为动因 ,而是受到种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极大地制约了对华高技术出口和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反过来又对政治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描述了这一政策的演变和现状 ,试图从日本的对华外交战略以及日本处理中美日大三角关系的角度分析其根源 ,并展望了中日高技术合作的发展大势 ,提出了中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2013年开始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中国作为日本跨国公司所构建的亚洲生产网络的重要一环及海外市场之一,分析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调整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中日两国的政治条件变化下的双边关系,而是有必要把这一分析放在世界经济形势走势与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之下。从世界经济形式、要素价格、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四个方面分析了日本跨国公司调整对华直接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日本对外贸易整体下滑,对大多数经贸伙伴的贸易额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中日双边贸易额稳步回升,特别是日本对华出口逆势增长,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额在其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中日经贸关系呈现新的特点,两国经济供需两面联系更加紧密,以中日为核心的东亚供应链彰显韧性。后疫情时代,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背景下,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也对区域供应链稳定与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满铁是近代日本设于中国东北最大的殖民统治机构。日本通过满铁攫取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情报,控制中国交通,掠夺资源,以此达到对华殖民统治目的。日本战败后,满铁大部分文献资料留存于中国,分散于国内数十家图书馆。这批规模巨大、卷帙浩繁的满铁文献资料,是研究中国东北地方史、近现代中日关系史和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近30年来日本学界对满铁资料及满铁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其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方面。战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从1979年的第一件开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挫折徘徊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重新审视和定位阶段。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件数累计为22380个,合作金额达441亿美元。200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执行金额在香港、美国、维尔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开始对华直接投资以来,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就不断加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入世后明朗的发展前景,对日本新一轮对华直接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以及新世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趋势后,提出了优化日本对华投资产业结构的对策,旨在吸引更多的日资,使其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日贸易特点、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日贸易关系,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日贸易的冲击破坏力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中日贸易总额受到剧烈冲击,但是日本对华出口价格指数未受到太大冲击,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中日进出口商品贸易并非全线下降,中国对日进口生产用品及中国对日出口低端非耐用消费品均表现出逆境中的增长态势。文中最后预测了两国贸易发展将止跌企稳,并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又逢甲午。19世纪末中日两国在甲午年(1894)爆发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了,然而那场战争的巨创深痛,并没有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海战前,慈禧太后为庆寿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过着极度奢靡的生活,而北洋水师两年内停购舰艇与停止更换大炮;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则带头节衣缩食,全力扩展海军。两者对比,令人唏嘘,发人深思。为太后庆寿,"北洋经费"挪用修建颐和园,大清拱手让出的船舰成为日军的主攻舰甲午战争之前,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拥有装甲14英寸、配备有12英寸巨  相似文献   

20.
美国来华传教士与晚清鸦片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开鹏 《美国研究》2007,21(3):103-115
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的历史资料,对美国传教士对西方对华鸦片贸易的看法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19世纪30年代,日益猖獗的英美对华鸦片贸易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不仅迫使清政府对鸦片采取严禁政策,来华美国传教士对这种贸易的批评与谴责也日益严厉。美国传教士的反鸦片贸易观对美国国内舆论及《望厦条约》的签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影响了美国对华鸦片贸易政策。然而,《天津条约》签订前后,美国传教士鸦片贸易观的转变扭转了美国对华鸦片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鸦片贸易的最终合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