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小康》2020,(16)
正众多"九省通衢"中,近代以来,武汉成为最名副其实的一个。武汉前身之一的汉口,在明代就开始奠定商业地位,并成为南北交通要冲。"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九省通衢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地在交通上的重要。搜索引擎中,几乎所有条目都指向了湖北和它的省会。九省通衢,是武汉的代名词之一。其实"九省"不是九个省,"九省通衢"也并非特指武汉。通衢,也叫通渠。通,沟通、交通;衢,道  相似文献   

2.
武汉:对外开放驶入“快车道”张景明,唐书彪不断立起的高楼大厦使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变得越来越年轻。京广铁路和长江交汇于武汉,这奠定了武汉市“九省通衢”的战略地位。长江下游的上海开发浦东,长江上游的宜昌兴建三峡工程,长江中游的武汉又被正式批准为沿江对外开...  相似文献   

3.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华中重镇武汉市,不久前,在毗邻码头和火车站的居民稠密区,出现了一片四万平方米的工地.两年后,一座高二十六层的大厦将在此拔地而起.它,就是中国武汉电子技术服务公司、湖北省国际信托公司、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服务公司和香港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三星级“武漠天安大酒店”.  相似文献   

4.
碧血洒尽铭殊勋─—青年抗日将领陈德馨事略柯峥,君山一1938年9月16日,江南气温仍有几分夏日的闷热,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笼罩在一派肃穆壮烈的气氛里。放眼各要过街头,一座素坊高筑,挽幛高悬,哀曲长鸣,“恭送陈旅长德馨抗战殉国灵梓国籍”、“浩...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9,(3):F0002-F0002
武汉篇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汉江在此交汇,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该市现辖13个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人口858万人。  相似文献   

6.
试述海外华人在汉投资的特点及前景陈乃宣,谈方武汉,华中重镇,中国中部腹地第一大都会。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近700万,是中国特大城市之一。黄金水道横贯东西,京广复线绾毂南北,水陆交通十分发达,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1992年5月国家批准武汉为对...  相似文献   

7.
口岸是连结世界的通道,是国家的门户,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早在1861年武汉就正式对外开埠,成为华中地区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为此,武汉这段时期对外经济贸易也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埠,被誉为“东方的芝加哥”。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口岸在闭关35年后重又获得开启,再次萌发出生机。1991年10月,全国人大批准武汉港为一类水运口岸;1992年8月,省政府批准江岸车站为二类铁路运输口岸;1995年2月,省政府批准汉西车站为二类铁路运输口岸;1995年4月,国  相似文献   

8.
武汉是中国的大商埠之一,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市场经济给武汉商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武汉商业企业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建设武汉商业城”的战略决策,商业业态实现了“从单业态垄断到多业态共生”的革命性变革。本文主要论述武汉商业业态成长的基本模式,武汉商业业态成长的历史经验以及武汉商业业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伴随中国“人世”的步伐,从传统三产中脱胎换骨而形成的“后三产”浪头横空出世。“后三产”时代承继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四次浪潮悄然来到我们的身旁,它既给我们的执政党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又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广袤的发展空间。江岸区位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如何应对“入世”后带来的挑战,如何跟上“后三产”的发展步伐,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批复选摘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日,国务院同意山东烟台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国函[1997]2号)。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国务院同意湖北武汉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国函〔1997〕15号)。  相似文献   

11.
武汉区位优势和商业价值逐步显现并为世人所认识,是17世纪中叶亦即明末清初汉口崛起后才开始的。两江交汇,“九省通衢”的地理中心地位决定了汉口在全国的商业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对四川的交通状况发出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的确,历史上的四川,只能靠山间的栈道和水运与外界来往。公元1949年以前,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全省各族人民45年的共同努力,建成了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相结合的主体交通网络,由此通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蜀道从此不再难。 随着四川对外开放的发展,四川不仅需要走出“盆地”,更需要走向世界。开设口岸、建设口岸、发展口岸,已成为地处内陆的四川省一项十分重要、迫切的工作。自八十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在四川开放了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即:成都支流机场空运口岸、重庆江北机场空运口岸和重庆港水运口岸。从此,四川省有了能够直接参与对外交往的口岸(即“国门”)。另外,为了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四川省人民政府已批准在成都、重庆、攀枝花市开放三个铁路二类口岸;在万县市开设一个二类水运口岸;正在向国家争取批准在涼山州西昌市开设一个空运口岸。今后,四川还将根据条件再逐步开设一些水、陆、空口岸。目前,这些拟新开设的口岸在四川省口岸办公室的指导下,正在规则与筹建之中。四川省的口岸建设已开始形成陆、水、空并举的主体格局。口岸的开放,极大地满足了四  相似文献   

13.
湖北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1985年5月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法协调发展的湖北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是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武汉市绿化红旗单位。 学校坐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校本部位于  相似文献   

14.
彭劲 《中国人大》2013,(20):48-49
当下,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口号随处可见。短短七个字,让一个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中部重镇的城市形象呼之欲出,很是贴切。事实上,从“大武汉”到“大江大湖大武汉”,称谓上的些许变化也正昭示着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与未来。2013年年初的人大会议上,面对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的种种设想,550位市人大代表纷纷畅所欲言,冀望以一纸建议,敦促武汉实现由中部传统老工业基地迈向兼顾宜居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5.
武汉,九省通衢之地,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人文荟萃。2008年7月5日至11日,由国务院台办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湖北省台办和武汉市、襄樊市、宜昌市人民政府承办,全国台企联、台湾工业总会、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20,(4)
正4月3日,武汉的东湖边,树木葱茏,一片欣欣向荣。从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已经过去了70天。这70天里,昔日的大武汉从九省通衢的热闹非凡,到按下暂停键的冷清安静,再到重拾浓浓的烟火气,交通、购物、复工复产……一切都在慢慢回归,生机跳跃在街头巷尾,活力激荡在荆楚大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政协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17.
《长江论坛》2011,(4):2+97-F0002,F0003
武汉是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城市,被称为“首义之城”。孙中山在武昌首义第二年亲临武汉,不仅体现了他对首义区人民怀有的深厚情谊,而且表现出他对素称“九省通衢”的武汉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视。他指出:“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矣。”所以他为武汉规划了“略如纽约,  相似文献   

18.
江汉之交,九省通衢。武汉,这座从远古走来的历史文化名城,曾列名“天下名镇”,以“楚中第一繁盛地”、“东方芝加哥”而美誉海内外。相比于自然资源,武汉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古语云:唯楚有才。在历史车轮的颠簸中,武汉几度沉浮,又能几度崛起,皆源于深厚的才蕴。可以说,武汉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人才不断集聚,充分发挥人才能力,努力创造财富,促进城市发展的历史。百年人才竟风流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占据历史发展的制高点。自近代汉口对外开埠以来,武…  相似文献   

19.
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直奔90年代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商埠口岸开放,国际机场建设,市政交通规划,城乡环境改造,企业转机建制,股票证券上市,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形势一派大好。在滚滚而来的经济洪流中,三镇的文化市场,诸如武圣路的书市,遍布大街小巷的音像摊点,不时招来的档次不等的大小各种演出、参赛、评展等,也闹腾得火火热热。然而唯独冷淡  相似文献   

20.
武汉地处华中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目前,世居少数民族人口6.4万人.外来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突破10万人,多为藏族、维族、回族。多年来,武汉市坚持真情服务与规范管理并举。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并逐渐形成了“472”模式,即理论、政策、法规、管理四个体系,法律援助、信息信访、办实事活动等七项制度,少数民族活动及教育两个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