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振兴中西部经济 ,缩小地区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也日益成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识。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首要的和关键的环节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发育不可能一步到位 ,所以必须尽快培育和完善区域市场。一、尽快培育和完善中西部区域市场培育区域市场是完善全国统一市场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市场为区域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创造了先进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韦丽华 《传承》2008,(8):46-47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目标、途径、措施和发展方针等方面。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目标、途径、措施和发展方针等方面.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荆江三角带:促进湖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出现了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西部间较大的发展不平衡。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能力,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缩小东中西部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便成为当前我国的一项及其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在中西部各地区同步发展,而必须选择交通条件较好,资源条件较好,投资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先发展,使之成为经济热点地区,从而带动其它地区的发展。那么,中西部地区哪个区域最适合优先增长,成为经济热点地区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公共投资有了迅速增加,与此紧密相连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区域公共投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表现在公共投资的产出弹性普遍低于私人资本,就当期影响而言,区域公共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不对称的。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以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力度。实施"投资差距"政策,使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远大于东部及东北地区的公共投资,政府要合理界定投资领域,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公共投资。  相似文献   

6.
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山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必将推动东部、中部和的部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由对国家从促进东部大发展到实施两部大件发的政策转移,地处东西结合部的山西省不要抢抓新机遇,实施“未引内进”战略一以求人发展_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两部大开发将使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形成生产要素新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适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SO年代初我国沿海经济地K率力进行经济片放…  相似文献   

7.
程必定 《学习与实践》2005,(1):46-49,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蓬勃发展,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城市主导型的新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推进城市主导型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几个问题曾赤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地缘条件及经济发展的起点差异甚大。如何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构成中国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之一。鉴于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已就我国的东、西差距及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地区差异较大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经济环境相差甚大,因而不同地区的投人产出效果也不尽相同。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曾实施过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的两种战略。从这两种战略的实际运行效果看,无论是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都没有也不可能很好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即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转和快速增长,又要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从解决这个有关全局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出发,针对我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首先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做出评价;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汉腾飞与中部经济发展——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政府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战略口号。增长极理论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培植中部经济增长极,锻造带动中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目前中部最能作为具有内核意义的核心增长极培育的一个城市是武汉,武汉腾飞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3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首次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地区之间的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区域增长速度继续呈“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格局,速度差距继续有所缩小;区域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的格局。2010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启稳回升,各地区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针对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出现的基本趋势,本文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特提出了3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煦照 《湖湘论坛》2008,21(4):61-62
产业集群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是当前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培育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郭丽 《青年论坛》2008,(1):120-12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选择。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集俸的努力与探索,我国区域经济先后经历了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伟大实践与战略转变。本文通过解读国民经济的十一个五年计划,全面总结了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为新时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和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陈兆顺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为此,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开发,加快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步伐。银行作为国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跨世纪的宏观纲领。其中,确定了坚持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历史性任务,这是对我国地区发展战略的概括,为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中部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地区体现得更充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中,中部地区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和输出的重要基地,能源、原材料生产的重要基地和交通中心,起着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的作用,为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这种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地区难以替代的。但从近期的情况看,东部地区通过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在经济上获得迅速发展,西部地区也正积极通过“沿边开放”、“资源开发”战略来谋求发展,使中部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中部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但关系着中部地区地位和作用的发挥,而且关系着全国地区间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中部地区对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针有重要意义,应从这个战略高度,认识中部地区的  相似文献   

17.
特色经济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致力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东西合作”、“南南合作”等多种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应运而生。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经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  相似文献   

18.
李建丽 《桂海论丛》2008,24(5):86-89
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属地化管理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由地方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小、水平低、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差,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背离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因此,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是缩小社会保障区域差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谋篇布局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由最早的沿海开放战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到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后来实施的一系列沿边、沿江和一些特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有效改变了经济发展中一、二、三线的布局,贯彻了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是国民经济迅猛增长,一方面是东、中、西部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状况不仅会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将对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构成威胁。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的中国跨世纪宏伟蓝图适时地强调,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九省通衢、中部枢纽,武汉在我国经济战略布局中承启东西,连结南北,是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缓减区域差距的关键。如何才能抓住大好机遇,不负历史重托?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年初在京共同举办“武汉与中西部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及部分中国一流经济学家与湖北、湖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等中西部地区代表共100余人共商发展大计。 一、武汉与中西部正面临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