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成保 《公民导刊》2006,(12):34-34
司法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一些地方人大组织开展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活动。并对庭审工作进行评议。有人认为:这是人大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有人认为,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有可能妨碍独立审判。赞成也好,反对也罢,如果能够通过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实现代表与法官之间的良性互动,让人大司法监督收到实效。这应该是大家的共同期待。当然,旁听后的评议,应是对庭审中发现普遍性问题进行评议,这与个案监督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
王娟 《公民导刊》2011,(8):22-22
目前,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并评议法院庭审。有人认为,评议法院庭审有干预司法个案之嫌,有损法院独立审判原则。但有人认为,组织人大代表评议法院庭审,有助于推动和提升法官庭审质量,促进公正司法。可否组织人大代表评议法院庭审呢?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3.
闫旭辉 《人大论坛》2009,(11):36-36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出台了有关人大代表旁听庭审的办法,并在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作出评价。今年本刊第七期推出《人大代表巡回法庭上“挑刺”》以后,读者刘家华就来稿指出:人大代表不仅可以“挑刺”,还可以评判法官庭审情况(见本刊第八期)。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0.
据《人民代表报》5月11日报道,“五一”前夕,湖南省溆浦县油洋乡的29位“糊涂代表”在乡人大会议上投出了“糊涂票”,选举该乡一位不是人大代表的副乡长担任乡人大主席职务。读罢此新闻,不禁使人在感到可笑之余发问,人大代表的自身素质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3月开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本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了“旁听百例庭审”专项调研。此次调研前后历时8个月,全市共有150余名市和区、县人大代表、近20名法律专家参加了130余件案件的旁听评议。旁听案件的范围涉及本市各级法院、检察院。旁听案件涵盖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大类案件。据悉目前“旁听百例庭审”专项调研已经进入了全面研讨总结阶段,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有关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13.
“人大信访变‘硬’了!”在浦东新区高东镇人代会上,小少镇人大代表拿着刚刚表决通过《镇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办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据悉,在镇党委的鼎力支持下,镇人代会以全体代表审议表决的形式,通过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办法的制度性规定,这在新区基层人大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周耕玉 《公民导刊》2006,(12):35-35
笔者曾在2004年2月的南川市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大代表旁听庭审的建议。法院在办理我的建议时,邀请我参加了庭审。通过这件事,让我体会到法官审判权与代表监督权之间有很大的相容空间。我提出建议,回复办理意见、参加庭审并不是为了与法官争审判权,而是希望在充分尊重法官独立审判的基础上,在直接接触庭审中,给法官驾驭庭审能力、提高庭审质量、促进公正司法一种约束力量。同时,我希望自己在了解案件情况,熟悉审判程序等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意见,增强自己的监督能力,为今后给选民述职积累好的素材。除此之外,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可以说既有对法院具体形象的监督,也有对法院抽象社会形象和法官外部行为的监督。人大代表旁听庭审,不是以牺牲法官的权威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规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旁听庭审时填写评议表并打分,这将影响法官年度考核。笔者为此举措点赞叫好!出台代表委员旁听案件庭审方案,彰显主动接受监督的积极态度。泰安中院出台的代表委员旁听案件庭审方案,明确了代表委员旁听案件的范围,既能自行要求旁听,法院也主动邀请旁听,每月月底前将下月可供旁听案件信息定期通报给人大、政协,并在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提要】2000年,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旁听庭审。2006年,沈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旁听庭审活动。《监督法》实施以来,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完善代表旁听庭审的形式、程序和内容,把庭审过程作为一种有效的司法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方娟 《公民导刊》2006,(10):28-29
人大代表走进庭审现场2006年4月7日上午,37位重庆市人大代表分坐着3辆法院的面包车来到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通过观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审理过程,对法官、检察官、律师进行庭审监督。这是重庆市人大组织的“让人大代表走进诉讼庭审现场”的活动。在此后半年多  相似文献   

18.
陆宝华 《辽宁人大》2006,(11):18-18
最近,沈阳市东陵区区委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转发了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制定的《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将区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由每人每年5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500元,并要求每名代表每年参加代表活动时间不少于10天;同时,为加强街道人大工作,要求各街道办事处都设立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其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1万元,由街道财政单独列支。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编辑部: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为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法官庭审办法,其中有的规定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的档次作出评价。这一做法,在一些地方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于法无据,代表的评判标准不一,容易影响司法公正,存在干预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嫌疑。请问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大论坛》2014,(6):34-34
为纪念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本刊从6期起分章节在“回顾”栏目连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课题组编写的《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的过程和有关情况》。同时,在本栏目选发我省人大工作者以及人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的理解、体会、认知文章,欢迎读者给我们提意见并提供好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