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抗日救国,在西安兵谏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单靠张、杨本身的力量,实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很困难的.在这一关系到西安事变能否和平解决的关键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30年代,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三个重大事变,即1933年的福建事变(以下简称“闽变”)、1936年的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国民党要人张群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不久指出,“李济深在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中,都演了主角”。闽变是与李济深的名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李济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人士,他所参与领导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行联合抗日政策,奠定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基础,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使中共在沉寂多年后重新登上苏区以外的政治舞台.本文以西安事变的发生到“保蒋安全”阶段为节点,对多个主体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反应和周恩来在其中的斡旋调停作一梳理,并分析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在西安风暴中心的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在中国共产党内"负总责"的张闻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参与决定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而且在紧急时刻亲赴西安,同周恩来等现场作出重大决策.在此过程中,张闻天恪尽职守,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救国会曾对中国的革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其中,对西安事变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救国会对西安事变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救国会推动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转变及合作,为西安事变的发生作了积极的准备;救国会通过杜重远这个桥梁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发生;"七君子"事件是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诱因之一;救国会是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陈公博在《苦笑录》曾提到:"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个谜题,一个是究竟起因为何的中山舰事件,一个是如何结束的西安事变。"而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一场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却在其中实际取得领导地位,并由此推动整个局势的转变。中共的决策,如何影响了西安事变,并如何引导西安事变由审蒋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古城西安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兵谏”——西安事变。这次事件,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副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结束10年内战局面,产生了重大作用。但是人们在谈及西安事变的时候,大都忽视了与西安事变一脉相承的“兰州事变”。其实,兰州事变作为西安事变的续篇,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应有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政治方面,而对其军事方面的活动及其作用论及不多。本文拟对彭德怀和任弼时在西安事变前后的主要军事活动加以考察,以求探讨中共在军事方面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起的重要作用。一 1936年11月26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彭德怀、任弼时分别为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问题,是日本西安事变史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几十年来,日本学者曾查考大量中外资料加以研究,希图寻求到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问题的真蒂,然而,收效甚微,以致使这个问题成了日本西安事变史研究中的“岩礁”。 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关西安事变的档案史料也不断公布,这就为日本学者研究这个问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从《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看,陈诚在解决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既坚决维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又对两广军阀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从而化解了中央军与两广军阀的矛盾;他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在西北用兵,达成了中央军进驻西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933年冬,国民党粤系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时为中共中央负责人的博古从起初赞许与十九路军谈判停战到后来转为排拒,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原因何在,文章从客观向主观的方向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济南事件发生后,中共力图将反日、反国民党及发动民众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革命高涨论"的影响下,反日、发动民众的落脚点在于反国民党,随着对革命形势认识的深入,争取民众、积蓄力量成为其政策的核心.在争取民众的斗争中,国民党占据了上风,国共两党并没有因济南事件的发生出现根本性的力量转变,不平等间的殊死较量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4.
新四军在皖南活动的地区,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是一个横宽百余公里、纵深约五六十公里的狭长地带。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示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之冀察地区。11月9日,朱、彭、叶、项复电何、白,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了顾全抗战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调赴长江以北。蒋介石对此却不予理睬。11月14日,他制定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计划”和“解决江南新四军案”。接着,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  相似文献   

15.
马铁 《党史纵横》2008,(9):55-56
在郭立言老人沈阳的寓所里,笔者拜访了她,她正戴着老花镜在看书。老太太虽然有儿有女,但仍坚持一个人生活。她不愿意拖累儿女。郭立言老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艰辛,这些事情都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6.
缪平均 《党史纵横》2009,(11):33-34,50
在陕西省档案馆大量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史料中,有两本已经发黄褪色的历史刊物,其中所记述的内容大都与73年前发生的那场震惊中外、为中华民族命运带来转折的西安事变有关,从中又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为停止内战,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所做的卓绝努力及所承受的内心波澜。笔者依据这两份珍贵文献,将其中部分档案史料记述于此,期望能丰富人们对这段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鲜明特点的历史事件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均有不同的反响,中国海军的态度如何?西安事变解决后,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开始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西安事变对中国海军的抗战发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过去在研究西安事变时涉及不多。本文拟对西安事变时期中国海军的动向,以及西安事变对中国海军抗战的推动作一些探讨,从一个侧面透视西安事变的影响。 长期以来,日本海军一直充当着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西安事变前,日本将其海军第三舰队的主要力量配备…  相似文献   

18.
回忆高饶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共同的政治野心和极端膨胀的个人主义 ,高岗、饶漱石早在地方工作时就表现出了贪婪的权欲。到中央工作后 ,二人权势显赫 ,地位举足轻重 ,更加飞扬跋扈 ,目中无人。在 1953年夏秋之际的全国财经会议和第二次全国组工会议上 ,二人前后呼应 ,演出了一场分裂党的“二重奏”。中央及时作出决策 ,对高饶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 ,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这场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 ,正如小平同志所说 ,“揭露高、饶问题没有错” ,“高、饶事件的基本结论是维持了”。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是革命的传家宝,它渗透在革命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发生和正确解决的过程,无不体现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作用。总结西安事变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对搞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事变发生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为及时组织和发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我党做了大量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当时虽然不是直接为着发动西安事变,但对后来西安事变的发生却起了重要的作用,故亦成为西安事变发动所依赖的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群众性实发事件不断增加,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文化原因。要建立一套科学管用、规范动作、严格责任的长效工作机制,并提高领导干部处置实发性群体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