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在中国总理时隔8年再次访日、中日关系出现改善的历史节点上,重新梳理实现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的中日关系,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检讨两国双边关系中的得与失,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对于东北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人民的福祉都是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这是时隔八年之后中国总理再次访日,表明中日关系正在逐步改善。在中日关系重新走上正常轨道之际,本文试图从美日同盟的角度来解读一下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美日同盟的日趋强化同盟体系是美国的"霸权之翼",是美国权势的重要支柱。在亚太地区,冷战后美国一直试图强化双、多边同盟体系,以更好地发挥"离岸平  相似文献   

3.
陈志江 《亚非纵横》2006,(1):20-20,62
我国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时说,2005年是中国外交丰收年,惟独中日关系是个例外。中日媒体年终回顾文章也为此论断提供了依据。例如,《人民日报》驻日记者的文章题目是"中日关系风雨一年",《中国青年报》驻日记者的文章题目是"在‘中国威胁论’声中度严寒"。日本共同社年底评出的中日关系十大新闻分别是:1.中国爆发针对日本的群众游行;2.小泉参拜靖国神社;3.日本政府批准民间机构开发  相似文献   

4.
时值2018年中国进入新时代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机。在新时代和重大历史新起点上,中日都需要对彼此有新的认识,而中国的对日新认识和新视角则蕴含在中国新一代最高领导人"对日外交思想"的宏大战略运筹中。通过对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可以对近十年来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加以总结,而且将中日关系放到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这一宏大框架中加以展望,对认识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也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日关系的建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无论对于中国而言还是对于日本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目前两国"经热政冷"的现实却令关心中日关系的人士不无困惑:是中日关系本身固有的特性使然?还是愿望与行动间出现的落差使然?抑或两者兼存?答案当然有,但需要不懈的探寻。2003年10月"《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曾以"中日关系的未来"为主题组织过一次专题研讨。作为其续篇,本论坛又特邀请"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在京的4位委员,于2004年6月5日在万寿山庄举行以"推进中日关系的建言"为主题的研讨,结合中日关系新的发展现状,在把脉、会诊的基础上,试图为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开出"药方"。每位委员的发言虽有长有短,观点也不尽一致,但我们真诚地希望这种努力能引起您对中日关系问题的高度关注,共同推进中日关系步向良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经由两国总理互访,中日关系实现了"破冰"和部分"融冰",中日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日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其深层因素包括:中日关系是世界上最具复合性的双边关系;中日两国同时呈现强势;中日关系进入心理角力阶段。经济相互依赖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也是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动力。建立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是中日两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7.
1978年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条约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并使之法律化,为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与法律保障。中日缔结和平条约具有重大国际战略意义,也对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立的各项原则与精神对中日关系发展、分歧与矛盾的处理具有根本指导与规范意义,同时,又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得到继承并不断发展,最终汇成"条约精神"的总内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已缔结40年,但其重要价值并没有随时光流逝而淡去。相反,条约精神历久弥新,在新形势下更显生机与活力,其深刻内涵有待中日双方进一步共同挖掘、深入领会、忠实恪守、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为什么对中国这么强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日关系"政冷经温"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3,(2):4-15,117,12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5月8—1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应邀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日。这是继温家宝总理2011年5月访日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日本,也是中日两国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活动的一场重头戏。这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务实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使两国关系重新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符合两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但自2010年开始中日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战略互惠关系的推进也受到不利影响。以2014年底中日达成改善关系的四点原则共识为起点,中日关系逐渐积累改善势头。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正式访问日本,显示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也获得新的推动力。当前,无论是中日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是国际环境,相较十年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把握中日经济合作的新契机,挖掘两国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增长点,深化务实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是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中日务实合作的推进并不会一帆风顺,而需要两国政治家审时度势、悉心引导,也需要两国民间精诚合作、克服阻力、共创未来。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 年 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 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 之旅”,创作吟诵汉俳,沟通两国民众感情,努力破解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体现了中国“维护 稳定、谋求合作”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和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媒体 从业人员和外交战线的官员,理应加强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以利于中日外交事务实践以及亚洲和 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20.
荣星 《亚非纵横》2005,(3):75-78
2005年4月7日,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统塔拉巴尼宣布什叶派人士易卜拉欣·贾法里担任过渡政府总理。根据2004年3月8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过渡行政法》(即临时宪法),伊拉克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理制。总理拥有行政大权,即在未来伊拉克政治架构中,处理国家事务的实权掌握在总理手中。随着过渡政府的运转,贾法里这颗巴格达政坛上的新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