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问一望     
2004年“5·20”迄今一年。笔者对“台独”分子(包括陈水扁、李登辉之流)提出三问一望。第一问:你(们)说“孙中山是外国人”,“中国史是外国史”,“你们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中华民国早已不存在了”。又说“中国不是本国,是敌国”。请问:水必有源,草必有根,人必有本,姓必有(家)谱。你们不论是姓陈,姓李,自家的姓是否都出自中国“百家姓”?你们说的话、写的字、吃的菜、敬的神、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哪一样不是地地道道“中国制造”?你们曾说,“两岸同文同种,何必再敌对”。既是同文同种,何以不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蒋经国如此说…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总以为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然而在外国人的眼中,却未必如此。有次跟欧洲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欧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那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话语:"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有经商的天赋,而是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又一次推出其"新台湾人观"。他说:我们目前要提倡"新台湾人观"——只要是认同台湾、疼惜台湾,愿为台湾努力,就是台湾人。而只要怀抱民族情感,崇尚中华文化,不忘记中国统一理想,就是中国人。这使笔者联想起去年9月17日台湾《中国时报》也曾作过类似报道。该报说:"李登辉指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7)
正摘编自3月16日台湾《旺报》"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却让台湾陷入20多年的认同困境,影响到台湾的社会团结与竞争力。台湾人在台湾,如同上海人在大陆,都只是个地域性的身份名称而已。如果台湾"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台湾人当然就不再属于中国人,而只能算是华人,但是  相似文献   

5.
自尊需求与“台湾人认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社会认同论的视角研究“台湾人认同”,认为“台湾人认同”是为了满足台湾民众提升自尊的要求,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建构社会认同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台湾人”的自尊是通过与“大陆人”(或“中国人”)的社会比较而实现的,因而必然出现“内群偏好”与“外群敌意”,形成一些刻板印象与偏见,而且已经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造成一些障碍和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加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个时期来,我总是在想两个问题:(一)民进党本来就是中国人,为什么偏说他们"非中国人"?(二)国共两党都认同中国,为何统合上仍存在那么多问题?如果说,民进党在认同上"有阴无晴",国民党又似乎是"有晴有阴"。这是为什么?下面我想就此谈几点想法和看法:(一)两岸政党,有三个"认同",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这三个认同,一是政治认同,二是民族认同,三是国家认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8)
正1948年,我出生于台湾嘉义的一个小山村,因中国文学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有名的话是:"在我死之前,让我做一个中国人。"在台湾,我是出了名的统派。每当朋友、学生和后辈知道我的成长背景,就会问:你怎么会成为一个统派?我觉得这就是现在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台湾的过去,只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过去,所以才会觉得我是一个"怪人"。我自己则认为,我会成为现在的我,再自  相似文献   

8.
无奈走后门     
正上世纪80年代,美国作家哈里森来上海访问,临走前找到时任市长朱镕基,请其帮忙给自己买一张飞机票。朱镕基不解,开玩笑地问:"难道我们上海只卖飞机票给中国人,不卖给你们外国人吗?""不,不!"哈里森摇了摇头,说:"售票窗口不但不卖票给外国人,也不卖票给普通中国人。我想回北京,但回不去。"朱镕基一惊。哈里森走后,朱镕基专门到机场去了解情况,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上海从机场、港口根本进不来,进来以后出不去,买不到  相似文献   

9.
下满的围棋     
《创造》2016,(6)
正公园里两位老人下围棋,他们下棋的速度非常缓慢,令围观的人感到不耐烦。第一位老人说:"嘿!是你们在下棋,还是我们在下棋?我们一招棋考虑十几分钟已经是快的,你们知不知道林海峰下一颗棋子要一个多小时。"旁边的老人起哄:"拿自己比林海峰?"第二位老人看起来很有修养地说:"你们不知道,围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则杀气腾腾,不像是朋友下棋。何况,当第一个棋子落下,一盘棋就开始走向  相似文献   

10.
李登辉先生主政台湾以来,曾经多次信誓旦旦地表示,台湾人是中国人,他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他并一再说,中国必须统一,中国必定会统一.在他主导下,台湾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制定出“国家统一纲领”.按理说下一步李登辉先生该拿出实际行动.然而,从最近李登辉先生与日本人司马辽太郎的对话看,人们已深深地感到失望了.李登辉先生与司马辽太郎的对话,是他心底秘密的一次“大暴光”,这里似乎已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应有的感情了.他大谈所谓“台湾人的悲哀”,并把悲哀的根子引向中国大陆,指国民党为“外来政权”,质疑“中国” 的概念,甚至明白无误地表示,北京的两岸统一之念“是奇怪的梦呓”.他还以 《旧约》圣经里《出埃及记》的摩西自况,要带领台湾人,像犹太人摆脱异民族的奴役、压迫那样,建立台湾人自己的国家,“让子孙们不再有老一代同样的遭遇”.难怪此言一出,两岸及海外的许多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11.
正6月9日,台湾一位名叫洪素珠,自称"公民记者"的女士,在脸书上发布一则视频,内容是她在"2·28"纪念日时,于高雄市228公园对一位外省老人进行的"采访"。短短两分多钟,洪素珠对她"采访"的外省老人说出了"台湾没法再养你们这些中国难民"、"你们是来台湾啃台湾人的骨"、"不要你们中国人在我们台湾"以及"不要脸的中国难民"等充满仇恨歧视的言语,视  相似文献   

12.
陈峰 《中州统战》2000,(4):13-13
谁最希望“台独”?要让我说,最爱“台独”的,应该是惟恐中国不弱的人!只是,这希望太渺茫。中国发表了“白皮书”,警告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岛内和国际上有些人就不高兴,这也可以理解:打到了要害处,不让他叫两嗓子,他能甘心吗!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台湾岛内一些想搞“台独”的人,天天说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问题是上查几代,他们的祖先多是明末随郑成功大军迁到台湾的,当时的誓言可是要抵抗外族入侵,恢复中国啊。时至今日,却有他们的后代提出了“台独”的主张,不知他们的祖先天上有知,会有什么样的感想?说实话,两…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7)
<正>众所周知,在"两蒋时期"之后,台湾的历史课纲演变争议,几乎在每位地区领导人任内都爆发过。而历史课纲的变迁史,也深刻影响了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观,尽管马英九曾经对此做过"微调",但相对于民进党执政时期的狂飙突进,"微调"已经微不足道了。回顾台湾的历史课纲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在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人的操纵下,历史教科书一步步塑造了远离祖国大陆的场景,严重影响了台湾同胞的认同观念。"两蒋时期",90%以上的台湾人自认为"是中国人",但是如今,持有该观念的人大幅减少,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这样的"现象"是怎么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史源 《政策瞭望》2007,(11):54-54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房玄龄和萧璃说:"你们认为隋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两人想了一会儿,回答说:"隋文帝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他勤于为政,每次上朝,常常要拖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退朝休息。朝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朋友问我:日本有没有像"3·15"这样的日子?我自认到日本的时间较长,比较了解日本,便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说:"没有!"结果我错了,一查资料,像中国"3·15"这样的日子,日本是确定在5月30日的。这一天,被称为"消费者之日"。但我要说,日本每年的这一天并没有像中国的"3·15"那样搞得声势浩大,没有各种媒体的集中曝光,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开心乐园     
疯狂司机长嘴夫妇沉重的和肤浅的某夜发信息给朋友:郁闷中,聊会儿天吧。不一会,朋友回信:好吧,想聊什么?话题由你定。想了想,回复道:那就聊点沉重点的话题吧,比如说,你的体重!一阵沉默过后,朋友来短信了:这也太沉重了吧,我们还是聊点肤浅的吧,比如说,你的智商!念旧丈夫说:“女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妻子马上反驳道:“谁说的,我们也很念旧的。”丈夫问:“你怀念以前的什么东西啊?”妻子说:“年龄!”龙虾与土豆丝客人:你们这里有二尺长的龙虾吗?服务员:先生,请等一下,我去看一下……服务员:对不起……客人:一猜你们这种不上档次的地方就………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偶遇漯河市原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潘清江及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潘付堂,茶叙间说起2011年7月参加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书画摄影展活动的事,两位朋友都非常感慨:"漯河能勇夺三个金奖及优秀组织奖,我们自己也感到吃惊。参加表彰会时,得到领导肯定、同行赞扬,自豪感油然而生。"同席之间的朋友也惊讶地问:"参加省级书画摄影大赛,漯河能同时获得三个金奖,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呀?"于是,八年前筹备书画摄影大赛的情景如过电影般涌来……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我对“芙蓉姐姐”怎么看,我一下愣了:谁是芙蓉姐姐?朋友很吃惊看着我:这都不知道?太落伍了吧。现在整个网络在为她疯狂啊。回家赶紧上网搜索一下,才得以了解到这位网络红人。"1977年出生于陕西武功县史家村,本是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校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边缘人,她最努力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懈地在BBS上张贴自己的生活照。在水木清华,传说曾有5000以上的人同时在线等她“妖媚”。2005年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喷饭”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在清华、北大、天涯等数个BBS上转载,一时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9.
联通平台     
<正> "1元官司"为何频现法院?编辑同志:我是一个喜欢文字的警察,平时无论有多忙也不能与文字分开。我也一直很关注你们的杂志,对于近年频频出现的"1元官司"现象,想谈点自己的看法。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打这种官司是"不蒸馒头争一口气",索赔不是目的,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侵害才是真正目的。而法院对这类官司也很是头痛,除了被告绝大多数都是民航、  相似文献   

20.
王国忠 《创造》2015,(10):47-49
熟人见面,我们中国人最喜欢问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吃饭了没有?二是最近忙吗?我自己经常这样与熟人打招呼,也经常有熟人这样跟我打招呼.我们这样问别人,当然很随意,也很轻松,因为只是随便问问,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也未必真要得到什么"吃了或没吃"、"忙还是不忙"等非常确切的答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