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恒 《学理论》2012,(20):274-275
改革开放以后,青年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主体意识觉醒、幸福意识萌生、消费意识确立、市场意识生成、法律意识增强、科技意识高扬;在社会层面,经济取向成为普遍的价值取向,并从整体上呈现出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价值观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多元价值观的同时,也在左右其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个体价值观选择。在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迷茫、追求世俗文化、功利主义明显突出、道德失范严重、社会责任感缺乏。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迷茫与盲从,应采取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扩大主旋律覆盖面,净化媒体生态环境,发挥正能量,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能力等措施,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38名青年的深度访谈,以价值观产生的个体性和社会性路径为分析框架,探讨青年群体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产生于个体主观意愿和社会文化结构力量的协同作用,其本质是对工作的价值赋予。年轻人通过理想取向价值观对持续性的工作进行自我合理化;而社会文化通过二元符码的话语叙事创造出典型形象框定工作的"理想价值"。在此框架下,当年轻人能够认可社会文化赋予其工作的理想价值并感知到通过工作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时,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得以建立和维持,这为引导和保护年轻人的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放的社会形态及思想体系给传统价值观带来冲击,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时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面对如此多元化的社会形态下,社会主导价值观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2)
当前,网络虚拟社会文化成分复杂,思想观念碰撞激烈,价值取向多元化,越来越凸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凝聚力、树立网络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性,但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增强面临着多元化的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现实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矛盾引发的心态失衡与心理焦虑、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缺失与价值偏离等现象的阻碍。对此,应通过构造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网络生态环境、培养网络意见领袖的主流号召力、推动媒体融合、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探寻有效对策,以增强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虚拟社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微文化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其无"微"不至的外延使大学生成为微文化传播的主要参与者和受众群体。微文化的不断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主流微文化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同时,其灰色地带与灰色地带的多元化负面思想阻碍着大学生的进步。微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正相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采取不同措施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体制的转型和利益的关系调整 ,不同利益主体在价值观、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不同选择。有人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了 ,应提倡自我价值的实现 ;还有人认为提倡社会主义价值观会抹杀个人利益 ,压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等等。面对改革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冲击 ,面对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 ,面对我国还不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 ,以及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道德秩序的失范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选择 ,走出误区 ,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价…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价值体系在不断解构,一个文化多元杂陈的时代悄然而至。功利主义往往成为大学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立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从科学的价值观理论出发,围绕着功利主义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分析大学生人格塑造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格塑造教育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爱娣 《学理论》2010,(12):60-61
传统人文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其特点是在各种关系中突出了人的重要性。神人关系上,人对神的实用主义态度;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利用自然为人造福,突出人的价值;社会关系中,强调以人性为基础的社会准则;它将自然、社会和人视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追求人格和道德的完善。科学地审视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所确立的"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原剐,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三种合法性难题:政治方面是如何既保护"私有制"利益,又坚守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信念;经济方面是如何既能使资本实现最大化利益,又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方面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实现社会有效整合.为此,要求我们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予以恰当的呼应.  相似文献   

11.
康健佳 《学理论》2012,(13):206-208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日趋多元化,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理想追求,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综合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民族地区团结和稳定。从榜样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必要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以及榜样教育的有效路径四方面,来探讨如何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凸现中的大学生经济价值观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开始正视经济价值,追求物质利益,并对经济事物、经济现象、经济行为以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形成了对经济生活本身进行价值评判的经济价值观。在人们的价值判断中,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与传统的价值观体系发生了冲突,人们的经济价值取向和经济行为也出现了某些偏差,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社会义务、社会责任、无私奉献、道德理想的淡漠。  相似文献   

13.
王桂芬 《理论探索》2005,3(6):53-54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理性选择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价值目标体系,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为此,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为新时期政治价值观的核心价值,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为党员干部政治价值取向的最高标准,使富有时代气息的政治价值观既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也成为党员干部追求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4.
程继旭  刘丽苹 《学理论》2013,(12):37-38
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相同之处是利益,是道德的基础,把追求整个社会的幸福作为道德的最高理想,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对人性积极地思考;它们的理论差异是前者主张人我两利、集体功利主义,强调志功合一、义利双行的功利主义思想;后者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个人功利主义,强调效果论、重利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汪金英  李光玉 《学理论》2012,(16):270-271
改革开放以后,时尚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最能代表时尚潮流的一个特殊人群,受时尚文化的影响最大。由于时尚文化自身的流行性、短暂性、大众性、易复制性等特征,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与社会化对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一元化对立;价值评价的低俗化与审美化对立这三对矛盾。重新构建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规范文化事业发展就成为了高校德育工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过去很长时期,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制度和特征层面上,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一系列经济政治制度,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问题的认识重视不够。要超越单纯从具体制度和特征上认识社会主义,就需要从价值视野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就现实而言,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北京矿务局党委书记张凤朝:从企业党员目前价值观的现状看,价值观正确健康的是主流,同时,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即使是同一价值理想和同一核心价值的党员,在不同问题上又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出党员的头脑中存在着不同价值观的矛盾和斗争。对此,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一)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首先要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对市场经济和党的现行政策不理解,认为改革搞偏了方向,市场经济走错了道路。这个问题极需要解决,极需要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体制重大转变时期,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各种价值取向相互碰撞,各种价值观念相互较量。要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我们尤其应注重把握“价值导向”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摒弃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是要坚定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所谓价值导向,是一定的社会为实现其政治、经济目的,运用路线、方针、政策、法纪、舆论、教育等方式,对个人和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行规范、激励、调节和引导,促使个体、群体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如何认识这种现象?怎样引导和调控人们的价值取向?这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回答的问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会产生相应的价值态度、价值评价和价值理想。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整个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需要磨合,社会存在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需要新主流文化来统领.要以革命文化的精华为主干,以儒家文化的精华为根,以后工业社会文化的精华为枝叶,构建中国特色的新主流文化.在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新主流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宪政民主、公平正义、博爱自由、廉洁节俭、有序和谐、质扑诚信、理想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