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07,(6)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处理好农民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江苏省昆山等地的实践已经证明,应对农民工问题要靠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涉及农民工的基本制度建设有:建立、健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民工的双向流动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构筑农民工与流入地城市的协调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当前,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还面临一系列困境。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水平,建立起农民工的服务与权益保护网络和机制是促进其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当前,应加强农民工工会、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建设,同时对同乡会等地缘性农民工自组织进行规范和指导。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心理调适等服务,通过有序组织与活动参与来拓展农民工的社会网络,提高农民工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二师三○团工会为深入贯彻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基本方针,近日对加入工会组织的6890名拾花季节工进行6项承诺,即确保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普及科学生活方式、健康卫生知识、法律常识,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检查力度,确保农民工生产、生活安全;组织农民工参加团、连开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评选拾花能手及拾花状元;加强民主政治及民主监督力度,对农民工拾花成绩、劳动报酬等及时公开,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及时进行查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可享受计划生育优惠政策,提供免费孕检;可享受小额医疗补…  相似文献   

4.
女性农民工的医疗卫生问题非常突出。造成女性农民工医疗卫生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缺失、自身的弱势处境以及对农民工缺乏应有的关注。要改善女性农民工医疗卫生的现状,必须加快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推动用工单位协同重视女性农民工问题,增强女性农民工的维权和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5.
刘本锋 《求实》2007,(12):63-64
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课题。要以户籍制度的创新、社会保障的改革、社交平台的搭建、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心理的弥合等为切入点,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聚焦当前贵州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现状,对做好工会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工作做进一步的思考,提出新形势、新常态下工会组织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新思路、新举措,力求对工会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工作进行有益探讨,力争为工会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提供决策参考。一、贵州省工会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权利保障法律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鸣  杨正喜 《学习论坛》2006,22(4):70-73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不仅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法定权利缺失,而且他们实际能够享有的应然权利和法定权利较之城市居民也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完善农民工权利保障法律机制,首先要在立法上消除对农民工歧视性的法律规定,恢复农民工国家公民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强化政府义务,加强政府对农民工权利的保护;再次要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使农民工在权利受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柯婷 《世纪桥》2015,(3):91-92
青年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当今农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劳动人民的主体,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青年农民工的特点、当前生活的现状,以及影响青年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如婚姻状况、户籍制度、文化生活等,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提高青年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乔凤岐 《学习月刊》2010,(10):42-42
一、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民农闲时节进城务工从事工商业劳动,被称之为“农民工”。城市人不愿从事脏、重、险等工作,大多由农民工来完成,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权益却受到极大侵害。在对一些企业、农民工的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程度,既会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进度,也会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观点看法,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其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通过对杭州、烟台两地农民工与市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双方的社会交往呈现了较为积极的态势,但仍存在主动性不足、交往内容欠深等问题。影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和农村不同的文化习惯,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认识上的偏见,农民工的群体因素以及媒体的负面宣传等。为此,需要通过提高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培养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现代市民意识、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来不断改善两者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庞大,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是第二代农民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但就我国农民工的现状来看,他们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工对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政府及全社会都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重视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闲暇生活的教育诉求——兼论新型农民工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农民工的闲暇时间多了,在享有闲暇的同时,却又发现拥有闲暇并不全是惬意,也有无尽的迷茫,农民工的闲暇活动出现了"问题化"倾向,需要教育引导.同时,实现农民工生活有保障,并在城市里扎根,重要途径是提高其素质.指导他们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工转变.这种新型农民工是对现有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一种突破.充分合理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是实现这种突破的关键.开展农民工闲暇教育,要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农民工闲暇教育观念,明确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农民工闲暇教育的主要我体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工闲暇教育的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性政策,促进农民工闲暇教育的持久开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13):26-28
安顺: 金融跟着农民工走 农民工跟着诚信走 安顺市为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跟着农民工走,农民工跟着诚信走”的理念,创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有效支持农民工生产、经营发展. 主要做法:先后从所辖6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抽调19人,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并在农民工相对较为集中的广东东莞、福建泉州、浙江浦江、云南昆明、江苏无锡、北京昌平等地设立6个农民工金融服务点,在农民工所在地信用合作联社设立“农民工服务专柜”,使农民工享受到“方便、灵活、快捷”的信贷服务,真正让农民工享受普惠式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4.
邹农俭 《湘潮》2007,(6X):1-4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处理好农民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江苏省昆山等地的实践已经证明,应对农民工问题要靠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涉及农民工的基本制度建设有:建立、健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民工的双向流动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构筑农民工与流入地城市的协调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吕学静 《学习论坛》2005,21(12):35-38
调查发现:目前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重视不够,雇主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应当多办实事,加快专项立法进程,加大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在重视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和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三是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四是循序渐进,建立切实可行、分层分类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理性选择论和结构决定论是研究农民工永久迁移城市的两种主要分析范式,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关注不足。本文指出,实现传统乡土性向现代城市性的转化是农民工永久迁移城市的另一面向,并且是农民工城市化和市民化完成的根本性标志。本文从生活方式、社会联结、现代组织生活、公共规则意识(现代社会控制机制)等方面考察了农民工城市性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并且探讨了非农流动经历对农民工城市性的建构作用。初步构建了非农流动经历→城市性→永久迁移的分析框架,丰富了对农民工市民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80"、"90"后农村青年。2010年,由全国总工会中国工运研究所等部门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历时3个月,在大连、东莞、深圳、福州、遂宁、广安、青岛、烟台等10多个城市调研所形成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是:出生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影响了农民工就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前后收益的变化将直接决定农民工选择签订劳动合同与否。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模型检验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的因素。《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农民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影响与农民工的个体特征、所在企业特征、农业和非农收入及制度因素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意愿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在代际分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在社会保护需求上存在一定代际差异,动态、准确、灵活地把握其需求位序与需求结构的异质性对提升农民工社会政策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政策要在侧重保障老一代返乡农民工生活的同时积极扶持新生代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创新培训形式,加大对新生代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群体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基于代际差异考量积极提升返乡农民工群体的各项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实影响1.农民工问题对国家的影响对国家来说,农民工问题的持续存在降低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并对政治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之所以说农民工问题对政治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而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