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链霉素抗生物素 过氧化酶(streptaridin peroxidase,SP)法,对羔羊丘脑下部催产素(oxytocin,OT)神经元的定位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丘脑下部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室旁核和视上核,在环核、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穹窿周核、丘脑下部前区、丘脑下部外侧区、丘脑下部后核和乳头体各核团等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阳性神经纤维仅见于室旁核、视上弥散核、视上核和交叉上核,在正中隆起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阳性神经纤维。观察结果提示,OT在羔羊丘脑下部分布广泛,且丘脑下部OT经神经垂体、第三脑室、血管3条途径释放,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催产素及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法研究了催产素(oxytocin,OT)及OT mRNA在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在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和乳头体各核团也存在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室旁核、视上弥散核、正中隆起和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强阳性神经纤维,在交叉上核有少量阳性神经纤维。在下丘脑23个核团(区)中均能检测出OT mRNA的阳性细胞。结果表明,OT和OT mRNA在下丘脑中分布广泛,且OT可能通过轴突传递和血液运输,将OT mRNA合成的OT运送到别的核团;OT在奶山羊发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硫代硫酸醛复红法(TAF)来显示催产素、加压素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这两种神经元均为多极神经元。胞体较大,呈圆形、梭形、梨形等形态,胞质中有丰富的分泌颗粒,它们集中分布在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中,有少量的神经元可分布在室周核、环状核、穹窿周核和交叉上核。个别的可出现在视前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外侧区、前联合核等部位。在一些主要分布的核团内还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和毛细血管,有的神经纤维内可明显地见到串珠状的分泌颗粒。神经元的突起及神经纤维有较明显地走向第三脑室和附近血管的趋势。因此,催产素和加压素有向脑室和血管释放的可能性。在细胞外还可见到较多的阳性颗粒,成堆分布,这些可能是催产素和加压素中的结合蛋白分离后被着色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者取奶山羊下丘脑,连续切片经尼氏染色后光镜观察。视上核位于视束的背侧和后内侧,为一不连续的核团,前部称视上核主部,呈弓月状,后部较小,呈三角形,称视上核后部,两者之间有0.95mm的间距。核团内细胞密集有突起,核大而圆,核仁明显,尼氏体深染,呈团块或细粒状。大细胞居多,约占70.8%。室旁核位于第三脑室室周,核团呈楔形。细胞形态同视上核,大细胞约占44.2%,多分布于核团外侧,称为室旁核大细胞部。小细胞多在核团内侧,称为室旁核小细胞部。  相似文献   

5.
催产素(oxytocin,OXT)在动物分娩、维持哺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OXT对能量代谢亦具有积极作用。尽管OXT在小鼠、大鼠、猕猴等动物脑部有广泛的分布表达,但OXT在绵羊下丘脑的表达部位和神经投射通路尚无报道,成为限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的瓶颈之一。本试验以绵羊下丘脑为主要研究材料,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明确了OXT神经元在下丘脑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OXT神经元集中分布在绵羊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区域,在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SON)有零星表达,且均具有较为明晰神经元胞体及纤维结构,这种分布与小鼠的表达部位呈现高度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XT在绵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法结合溃变电镜技术,观察了8只SD大白鼠小脑前核(桥核、下橄榄、外侧网状核、桥被盖网状核和旁正中网状核)中皮质纤维终末的溃变型及其与各核中小脑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结果:溃变型有3种,即电子致密型、微丝增生型和电子透明型;电子致密型溃变为皮质纤维的主要溃变型,分布于各核,微丝增生型和电子透明型很少,只出现于个别核;电子致密型溃变含圆形清亮型小泡、多形清亮型小泡和混合型小泡的3种终末,其中绝大多数溃变终末含圆形清亮型小泡;溃变终末中的一部分与HRP标记的小脑投射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其中大部分为轴树突触,少量为轴体突触。观察结果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皮质脑干纤维与小脑前核中的小脑投射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电泳技术,将30%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引入北京鸭、麻鸭、鹅、鸡、鸽和鹌鹑的脊髓颈中部、颈膨大部和腰膨大部的一侧灰质中,灌流固定,冰冻连续切片,BDHC法显色,中性红复染,明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研究结果:家禽的疑核位于延髓的近腹外侧网状结构中,纵贯延髓的全长,尾端与副神经的脊髓核相连续,细胞呈弥散性分布,多数为大型神经元。在延髓的尾端,闩以后的部分,双侧疑核内出现了许多标记细胞。这些酶标细胞与副神经的脊髓核神经元混杂在一起,标记细胞的胞体直径为21~40μm,突起很明显,为典型的星形多极运动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内聚积了大量的深蓝色酶标反应产物。在颈中部引入HRP后,出现的标记细胞数量最多,在颈膨大和腰膨大引入HRP后依次减少。6种家禽的种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家禽疑核的传出纤维可以直接下行投射到脊髓各段,这一直接传导通路呈双侧性投射而以向对侧脊髓投射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组织压片法、常规组织切片法、快速组织切片法及电镜观察法对进口的斑节对虾(Penaems mondon)及其繁殖的后期幼体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mondon-type b-aculovirus,MBV》进行诊断。结果,后期幼体MBV包涵体感染率为35%~100%,抽样样品阳性率达100%。嗜酸性的MBV包涵体存在于肝胰腺和前肠的上皮细胞核内,单个、多个、近圆形。电镜观察,其包涵体由多角体蛋白组成,呈拟晶体排列;病毒颗粒呈杆状,有披膜,自由分布于细胞核内或粘附在包涵体上,大小约为360×60nm。  相似文献   

9.
用32只11日龄SPF鸡胚,随机分组,分别接种禽腺病毒(AAV)2、3、4、5、8型种毒和野毒a、b株悬液0.2ml/只。对接种后24小时以后死亡的胚和18日龄时扑杀的全部鸡胚进行大体病理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病理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组的鸡胚均发育不良,表现为胚体瘦小,羽毛稀少,AAV-2、3、4、5、8型和野毒a、b株均能对鸡胚致病,主要病变均为坏死性肝炎,在肝细胞核内和胞浆中形成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透射电镜观察,试验各组肝细胞中均可见到病毒颗粒,核内可见电子密度致密的病毒前体物质,病毒直径60~70nm,无囊膜。AAV-3型和野毒b株在细胞核、胞浆、线粒体病毒颗粒排列为晶格状,其它各型多为散在分布。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甚至破裂,核糖体脱失,核染色质边集、浓缩和溶解,核膜破裂而核崩解。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金银法(IGSS)对兔出血症病毒(RHDV)在淋巴-网状器官及其靶细胞中的动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兔出血症(RHD)病兔各淋巴-网状器官均有不同量的胶体金颗粒沉着。肝、脾、骨髓阳性反应较强,淋巴-网状组织阳性反应较弱。在淋巴-网状组织中,髓质阳性反应比皮质强,皮质以淋巳滤泡周围为主;淋巴滤泡内仅有个别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同时发现病毒主要定位在胞浆中,后期进入细胞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对骆驼前胃特有的三个腺囊区有腺部黏膜研究表明 ,其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基本相同 ,并和骆驼及其他动物的贲门腺区结构相似。所含腺体为黏液性腺体 ,呈短而直的单管状 ,直接开口于浅而密集的胃小凹。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均呈柱状 ,但从黏膜表面到腺体盲端逐渐变矮 ,腺底部上皮核上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有嗜碱性颗粒。所有上皮的细胞质均可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 ,但呈色反应从黏膜表面上皮到腺体盲端逐渐减弱 ,黏膜表面上皮以分泌中性糖共轭物为主 ,而腺底部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在黏膜表面还附有一层很厚的混合糖共轭物。三个腺囊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第二室腺囊区面积最小 ,腺囊容积也最小 ,但腺囊数目最多 ,囊底黏膜褶丰富 ,黏膜层厚 ,腺体密集 ,深而密布的胃沟将黏膜分成无数小区 ,腺体中的亲银细胞丰富 ,明显多于前、后腺囊区 ,提示此区尚有分泌大量 5 羟色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羊脑多头蚴的超微结构,寻找自然感染羊脑多头蚴的病羊,采集多头带绦虫续绦期幼虫,固定于25mL/L戊二醛中,分别取其头节、囊壁、颈部区,超薄切片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羊脑多头蚴的囊壁结构具有微毛,远离头节的囊壁微毛与头节附近颈部区囊壁的微毛分布情况不同;囊壁可明显分为皮层、间质层、实质区;在实质区可观察到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焰细胞、成肌细胞以及排泄系统结构;头节中可观察到很发达的肌纤维结构,头节内部有类似于囊壁的皮层结构,并可见粗大微毛,细胞种类明显少于囊壁实质区,含颗粒的囊泡结构明显增多。证明羊脑多头蚴囊壁的结构和细胞种类与其他绦虫相似,但有比较发达的排泄系统;头节外表面无皮层结构,仅有呈环状围绕的纤维和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白鼠牙髓组织超微结构与牙本质组织学的联系 ,采用电镜对 10只大白鼠牙髓组织及牙本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并对牙齿硬组织的固定、脱钙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全牙组织固定保持牙髓与牙本质的原位、原貌 ,使其呈现正常解剖关系。 (2 )选用 5 0mL/L硝酸乙醇脱钙液 ,可维持牙髓组织细胞内外环境渗透压的相对平衡 ,使组织细胞接近于正常生物特性。 (3 )牙髓组织中含有成牙本质细胞 ,其胞质伸入牙本质基质中 ,且有细胞器存在 ,核周围有明显的高尔基复合体 ,胞质中出现电子密度高的圆形颗粒 ;牙髓细胞有丰富的细胞器及扩张的粗面内质网 ,其腔内有着色均匀的电子密度中等的絮状物质 ,在牙髓细胞之间有呈颗粒状细丝物质含有胶原原纤维及柯夫 (Vonkroff)纤维 ,此外尚有组织细胞及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提示 ,大白鼠的牙髓及牙本质的组织结构具有人牙髓的一般生物性质 ,可作为人工龋及牙周组织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临床防龋药物及口腔充填材料的易感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4.
在肯尼亚的东部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水果,果实呈扁圆形,它是一种叫“婆其格利德”树结的果。果实上有些凸出的果疤,恰似人脸上的眼、鼻、嘴、眉、耳,而且分布亦如人的五官那么匀称。因此整个果实看起来仿佛是一张小孩的脸。东非国家称它为“人面果”。这种果味甜、核小、汁多、皮薄、肉厚,是夏季解渴的佳果。   在中国蜀南竹海风景区,发现有 42株“人面竹”。人面竹的竿部圆实光滑,不长一根支杈,梢部则有密密的竹叶,从整体上看,像少女苗条健美的身影,故又称美人竹。这种与人一般高的人面竹,大的直径约 20厘米,小的直径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