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链霉素抗生物素 过氧化酶(streptaridin peroxidase,SP)法,对羔羊丘脑下部催产素(oxytocin,OT)神经元的定位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丘脑下部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室旁核和视上核,在环核、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穹窿周核、丘脑下部前区、丘脑下部外侧区、丘脑下部后核和乳头体各核团等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阳性神经纤维仅见于室旁核、视上弥散核、视上核和交叉上核,在正中隆起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阳性神经纤维。观察结果提示,OT在羔羊丘脑下部分布广泛,且丘脑下部OT经神经垂体、第三脑室、血管3条途径释放,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催产素及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法研究了催产素(oxytocin,OT)及OT mRNA在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在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和乳头体各核团也存在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室旁核、视上弥散核、正中隆起和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强阳性神经纤维,在交叉上核有少量阳性神经纤维。在下丘脑23个核团(区)中均能检测出OT mRNA的阳性细胞。结果表明,OT和OT mRNA在下丘脑中分布广泛,且OT可能通过轴突传递和血液运输,将OT mRNA合成的OT运送到别的核团;OT在奶山羊发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之氧化物酶复合物),冰冻连续切峙,对六只成年罗斯母鸡的间脑及毗邻端脑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样物质作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LHRH核周体主要分布在隔区、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和下丘脑视前区。另外,在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内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室旁核、丘脑背侧核、终纹核以及前连合核,均有零散分布。核用体多呈梭形、多角形、也有卵圆、不规则形态,直径在12.0~14.4μm,胞质内有探褐色不规则的免疫反应阳性颗粒。LHRH阳性纤维呈深褐色念珠状,膨大部直径约1.4μm。一般纤维颗粒小而稀少,着色浅,在隔区交织成网,在隔外侧核有许多纤维与侧脑室腹内侧缘平行成束,在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及第三脑室灰质带内形成背腹向的疏松纤维带,僵区及后连合处,也有较多的纤维。纤维终末支颗粒粗大、密集而深染,主要集中于正中隆起,多呈栅栏状分布。此外,可见终未支深入侧脑室、第三脑室及血管腔内。皮质连合床核及周缘密布LHRH核周体和纤维,为鸟类所特有。鸡脑僵区及后连合处有较多的阳性纤维,在前人也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催产素(oxytocin,OXT)在动物分娩、维持哺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OXT对能量代谢亦具有积极作用。尽管OXT在小鼠、大鼠、猕猴等动物脑部有广泛的分布表达,但OXT在绵羊下丘脑的表达部位和神经投射通路尚无报道,成为限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的瓶颈之一。本试验以绵羊下丘脑为主要研究材料,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明确了OXT神经元在下丘脑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OXT神经元集中分布在绵羊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区域,在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SON)有零星表达,且均具有较为明晰神经元胞体及纤维结构,这种分布与小鼠的表达部位呈现高度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XT在绵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四季鹅松果体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鹅松果体有3种细胞类型。光感受器型细胞线粒体丰富,可见特征性的纤毛结构,神经纤维常终止于细胞;分泌型细胞以分泌致密核芯分泌颗粒为典型特征,胞质中分布微绒毛和微管;胶质细胞具多形态核,核膜下积聚大量异染色质。产蛋与停产期超微结构比较表明,停产期分泌型细胞器较产蛋期发达。结果显示,鹅松果体以分泌功能为主并具光感受作用,停产期分泌型细胞的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6.
作者取奶山羊下丘脑,连续切片经尼氏染色后光镜观察。视上核位于视束的背侧和后内侧,为一不连续的核团,前部称视上核主部,呈弓月状,后部较小,呈三角形,称视上核后部,两者之间有0.95mm的间距。核团内细胞密集有突起,核大而圆,核仁明显,尼氏体深染,呈团块或细粒状。大细胞居多,约占70.8%。室旁核位于第三脑室室周,核团呈楔形。细胞形态同视上核,大细胞约占44.2%,多分布于核团外侧,称为室旁核大细胞部。小细胞多在核团内侧,称为室旁核小细胞部。  相似文献   

7.
将妊娠9 d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采用生殖道肌肉注射的方法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5×104U干扰素-γ(IFN-γ)、7.5×104U IFN-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下丘脑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IGF-Ⅰ在下丘脑视前室周核、视上核、视前大细胞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均具有较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表达;阳性细胞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阳性物质大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生殖道肌肉注射IFN-γ后能下调IGF-Ⅰ在下丘脑的表达。同时,观察到试验2组妊娠大鼠子宫黏膜表面有大量紫褐色吸收斑。提示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IGF-Ⅰ在下丘脑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且外源注射7.5×104U的IFN-γ后,会造成妊娠早期大鼠流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生24 h内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建立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应用2.5μg/mL阿糖胞苷(Ara-C)对培养3 d的神经元进行24 h干预,去除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干细胞等杂质细胞,以提高神经元产率;用Nissl’s染色法进行神经元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了一个培养周期(约10 d)的神经元活性分布。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培养至第4 h绝大多数神经元已贴壁生长,胞体上可见1~2个细小突起;培养至第3 d、第6 d时,Nissl’s染色结果显示,加Ara-C能显著提高神经元纯度(≥92%);MTT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神经元培养至第6 d时活性最强,细胞呈卵圆形、蜘蛛状、锥体状等多种形态,细胞胞体饱满,光晕明显,神经网络形成完整。  相似文献   

9.
长爪沙鼠颌下腺免疫球蛋白A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日龄的长爪沙鼠颌下腺IgA的定位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爪沙鼠的颌下腺由导管部和分泌部构成,分泌部主要由浆液腺构成,导管部包括闰管、纹管、颗粒曲管和小叶间导管等。DAB显色结果表明,Ig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浆液性腺泡、闰管、纹管、颗粒曲管和小叶间导管,并可分布于腺泡和腺管间结缔组织,IgA阳性产物的分布具有不均一性,无明显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性。阳性产物分布于胞质中,胞核呈阴性,对照组阴性。提示从浆细胞产生或循环而来的IgA先经结缔组织进入颌下腺组织,进而定位分布于浆液腺泡和各级导管,导管部有较多的IgA分布。  相似文献   

10.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化合物。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递质,又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在脑内有多巴胺能神经元,能合成和释放多巴胺,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释放的多巴胺,进入门脉血管,随血流到达垂体前叶,抑制促乳素的分泌;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存在的多巴胺,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脑中多巴胺含量过多,作用于受体,可能引起人的精神分裂症。对多巴胺受体有阻断作用的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均能治疗精神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证实GnRH受体在山羊颈中神经节是否存在,取雄性和雌性成年山羊的颈中神经节各5对,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观察GnRH受体在颈中神经节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山羊颈中神经节的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纤维及卫星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神经元中GnRH受体强阳性产物分布于胞膜上,中等阳性产物分布于整个胞质中;血管内皮细胞有中等阳性产物;神经纤维、卫星细胞和施万细胞有弱阳性产物分布。证实,GnRH受体在山羊颈中神经节中分布广泛,提示颈中神经节可能受GnRH调节,这为研究GnRH非生殖调节功能及颈中神经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项研究选10日龄左右、体重3~4kg的奶山羊羔10只,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取其下丘脑,分别用硝化棉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克紫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并描述视上核、室旁核、交叉上核,弓状核和腹内侧核等的局部位置及其细胞特点,并逐个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 ,对血管活性肠肽 (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皖西白鹅中脑和脑桥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在皖西白鹅中脑的被盖视性核、峡视核、动眼神经核、红核、三叉中脑核和脑桥的脑桥核、桥外侧核、斜方体核、前庭背外侧核均分布有VIP免疫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幼龄牦牛甲状腺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幼龄牦牛甲状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幼龄牦牛的甲状腺主要由不同大小的腺泡构成;小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矮柱状,腺泡腔内含有较多的周边胶体空泡;大腺泡上皮细胞呈低立方状或扁平状,周边胶体空泡少.电镜下,小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胶质小滴和分泌颗粒等细胞器;大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小,呈扁椭圆形,胞质内细胞器不发达.表明,小腺泡上皮细胞较大腺泡上皮细胞具有更高的活性.在幼龄牦牛甲状腺中未发现腺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15.
大鼠单次缺血时,神经细胞变化轻微,但CA1区比CA3区变化明显,CA3区神经细胞核膜轻度凹陷,核内染色质聚集成块状分布,核仁形状正常,核周围基质疏松.缺血后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变化较明显,其中CA3区神经细胞膜电子密度增高,核膜损伤,异染色质边集,CA1区神经细胞膜电子密度增高,异染色质边集,核周缩,核内及核周基质液化,线粒体肿胀,嵴疏松断裂,甚至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特异性抗体对神经元的损伤机制,分离提取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并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分离纯化IgG,观察这种IgG(anti-SMN)对无血清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的脊髓细胞中确有部分神经元表达LNGFRmRNA,这些阳性细胞呈多角形、三角形或椭圆形,胞浆呈蓝黑色,胞核未着色,即为运动神经元;培养神经元暴露于anti-SMN48h后,anti-SMN组LNGFR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狭缝杂交定量检测anti-SMN组LNGFR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60%;培养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在抗体组明显增加并且呈量效关系;anti-SMN组钙结合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培养细胞暴露于抗体48h时明显增加,胆碱酯酶((AChE)阳性细胞则显著减少。提示LNGFR参与抗体介导的神经元损伤,可作为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一个特异指标,anti-SMN对培养脊髓神经元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Nesfatin-1在母犬生殖轴上的表达以及NUCB2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样本采集自幼犬期(1.5 M)、初情期前(4 M)、初情期(7.5 M)和成年期(24 M)母犬,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Nesfatin-1在犬生殖轴上的分布,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母犬生殖轴上NUCB2 mRNA的变化规律。结果,Nesfatin-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视上核(SON)、下丘脑外侧区(LHA)、神经垂体、腺垂体、卵巢卵母细胞及间质中;在母犬卵巢和垂体中,NUCB2 mRNA自幼犬期至初情期NUCB2 mRNA转录水平不断上升,在初情期达到最高(P0.01),成年期显著下降(P0.01)。下丘脑中NUCB2 mRNA的转录水平自幼犬期至成年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1)。上述结果表明,Nesfatin-1在犬的生殖轴器官广泛分布和表达。NUCB2 mRNA水平在初情期最高,提示Nesfatin-1可能调控犬的初情期启动。在生殖器官中卵巢中NUCB2 mRNA水平最高,说明Nesfatin-1可能参与卵巢的发育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 ,由柱状上皮构成 ,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 ,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 ,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 (即分泌 5 羟色胺的EC细胞 ) ;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 ,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 ;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 ,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 ,黏膜皱襞不发达 ,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 ,可达黏膜层的 1/2或 2 /3 ,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 ,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 ,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9.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 ,发现比格犬肾上腺髓质中含有 3种嗜铬细胞 ,即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和小颗粒嗜铬细胞。它们均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和大量的分泌颗粒 ,颗粒表面有膜包裹 ,内含核芯。其主要区别 :肾上腺素细胞呈多边形或圆形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为多边形或柱状 ,小颗粒嗜铬细胞为细长锥状 ;肾上腺素细胞的分泌颗粒 ,其核芯多位于中央 ,核芯与界膜之间有一狭窄的空晕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的分泌颗粒 ,其核芯偏于颗粒一侧并贴于界膜上 ,而使颗粒的另一侧留下一个较大的腔隙 ;小颗粒嗜铬细胞的分泌颗粒较小 ,内部结构与肾上腺素细胞的相似。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对骆驼前胃特有的三个腺囊区有腺部黏膜研究表明 ,其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基本相同 ,并和骆驼及其他动物的贲门腺区结构相似。所含腺体为黏液性腺体 ,呈短而直的单管状 ,直接开口于浅而密集的胃小凹。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均呈柱状 ,但从黏膜表面到腺体盲端逐渐变矮 ,腺底部上皮核上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有嗜碱性颗粒。所有上皮的细胞质均可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 ,但呈色反应从黏膜表面上皮到腺体盲端逐渐减弱 ,黏膜表面上皮以分泌中性糖共轭物为主 ,而腺底部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在黏膜表面还附有一层很厚的混合糖共轭物。三个腺囊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第二室腺囊区面积最小 ,腺囊容积也最小 ,但腺囊数目最多 ,囊底黏膜褶丰富 ,黏膜层厚 ,腺体密集 ,深而密布的胃沟将黏膜分成无数小区 ,腺体中的亲银细胞丰富 ,明显多于前、后腺囊区 ,提示此区尚有分泌大量 5 羟色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