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56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下,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第三条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本文将对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2.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也潜藏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两岸关系仍处在一种“冷和”状态。从近十年两岸交流与交往的矛盾纠结来看,之所以造成两岸政治关系今日此种僵局,其最主要原因莫若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拙文仅从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大陆政策中有关“一个中国”问题的态度这一方面入手,通过...  相似文献   

5.
严峻 《台湾研究》2010,(2):42-47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人员交流日益密切,由此产生的两岸民事法律纠纷也不断增加,为规范两岸交流交往商签两岸民事司法协助愈显必要。2009年4月26日两岸两会在南京签署“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南京协议”),同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实施“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标志着两岸司法协助步上一个新台阶。本文试就两岸民事司法协助(本文不含涉港、澳民事司法协助)的性质、内容等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继续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非凡,实现两岸“三通”成为两岸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  相似文献   

7.
“台湾自决论”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自决论”的理论透视鼓心安自1979年中国共产党大幅度调整对台政策,并提出“一国两制”的政治整合方案以来,台湾海峡形势趋向缓和。在两岸民间交往交流呼声的压力下,台湾当局有限度地解除了部分禁令,两岸民间交往日盛,经贸往来热络,政治层面也以民间形式促...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新闻交流合作亦迎来新契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后ECFA时代,两岸新闻交流如何与时俱进,真正扮演好两岸“文化领头羊”的角色,是两岸及两岸新闻界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就新时期两岸新闻交流合作的特点、问题以及解决之道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叶世明 《台湾研究》2009,(6):7-11,18
两岸经过二三十年的交流、交融、激荡之后,现阶段不仅应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而且应以实际行动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建构两岸共同的精神殿堂,将形塑整体性价值共识与建构“两岸精神共同体”的使命、责任等问题提进议事日程。两岸社会若缺失一种社会整体性的价值共识与两岸精神共同体.将难以有公共价值体验与情怀,也很难建立起全面的社会互信、政治互信,势必会影响到两岸同胞情感与社会全面的融合。因此,两岸未来能否达成具有趋同性的整体性价值共识,寻找到正确的即能够包容双方歧见又能有效实现整合建构的道路,对两岸社会的凝聚力与共识的扩展,促进两岸社会融合与共同家园建构.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最早提出是在2005年。这一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谈后,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此后,胡锦涛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论述,从提出、形成,进入到不断完善的阶段。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断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以人为本”,这是胡锦涛将科学发展观用于解决两岸关系的最好体现。“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交往理性理论是哈贝马斯在新的时代困境之下作出的反思和超越.交往理性又被称为“主体间性”、“互主体性”,是面对现代哲学所建立的主体理性现的一种递进.交往理性在承认主体之间平等地占有理性的背景下,通过对等的交流和商谈来达成主体之间理性的共识.哈贝马斯认为,语言和生活世界是交往理性观取代主体理性观的途径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台湾研究》2002,(1):9-15
一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和各种交流继续蓬勃发展,庞大的大陆市场为台商带来无数商机;两岸政治复谈没有实现,政治僵局依然如故。对于正在向前发展的两岸经贸和各种交流,祖国大陆态度明确,政策到位,措施积极;台湾当局开始松绑“戒急用忍”政策,改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方式,继续限制两岸经贸和交流的进行。对于政治僵局和政治复谈,两岸针锋相对,在坚持还是拒绝一个中国原则、接受还是否认“九二共识”问题上,缺乏交集点,民进党当局政治上“独”、经贸上“卡”、“外交”上“斗”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因此之下,由2000年度延续下来的“经贸热、政治冷和民间热、官方冷的两极局面”继续存在,给两岸关系带来高度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主要包括三个分论述,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分别与国民党的“宪法一中”、“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三个分论述提出的主要面向和所要解决问题各有侧重。对于大陆方面而言,如何看待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其实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及其“宪法”问题。研究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有助于我们对其采取恰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随着两岸经济关系和各项交流交往快速深入发展,碰触与研究两岸政治敏感问题、探讨与思考两岸政治关系发展,开始成为两岸特别是学术界、舆论界关注与议论的热门话题。今天来自海峡两岸学术界的人士齐聚台北,参加首次包括有两岸政治议题在内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也反映了这一特点。本人有幸参加这一深具意义、高层级的学术盛会,倍感荣幸。下面我就有关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问题谈几点看法,请各位学术前辈和先进指教。  相似文献   

15.
李奇 《台湾研究》2009,(5):13-18
自1997年10月22日台“教育部”启动两岸学历互认机制以来,两岸高等教育学历互认议题在李登辉、陈水扁及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阻挠下一直没有进展。2005年4月,随着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两岸交流开始升温,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日趋紧密,两岸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又成为两岸交流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盘点     
《工会博览》2005,(10):8-9
胡锦涛和连战举行会谈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17.
由连战和宋楚瑜率领的国亲两党代表团对祖国大陆的成功之行开启了两岸政党机制化交流的新平台,也给严冬下的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暖意。促成连宋大陆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岛内期盼和平、稳定、和解、合作双赢的主流民意。正如连战主席在北大讲演时所说,他之所以能来,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岛内民意的驱使。访问期间国亲两党同祖国大陆方面达成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的一系列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岛内“台独”势力的遏制,势必会在今后的两岸关系问题上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带回了祖国大陆维持台海稳定和促进两岸交流的诚意,以及包括推动两岸货运便捷化、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祖国大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1997年10—12月)徐青10月2日台“行政院长”萧万长在“行政院会”中对我提议“两岸就政治谈判程序安排进行磋商”表示欢迎,并称两岸应在不预设前提下立即恢复“汪辜会谈”和既有的协商管道。台“交通部”修正并放宽“境外航运中心”作业...  相似文献   

19.
叶世明 《台湾研究》2013,(6):7-11,34
两岸政治对话是两岸和平发展内在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必然要求。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其商谈政治观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商谈共识的理论思想,把握商谈共识论的理论内涵,可以为建构两岸政治对话理论框架、实现两岸政治对话与建立处理两岸事务的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哈贝马斯商谈共识理论基本内涵,探究它在两岸政治对话中的应用,着重在商谈共识论视域下论述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前提、过程与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唐桦 《台湾研究》2011,(3):11-15,22
自从两岸开放以来,两岸在教育、医疗、卫生、新闻、艺术、宗教、公共安全等社会各领域的交流十分频繁,在交流人数、项目、层级、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拓展。“两岸医疗卫生合作协议的签署,显示两岸合作已从经济领域拓展到了社会公共领域,两岸合作的议题在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