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革命的实践,由孙中山开始,中国革命的理论也是由孙中山开始。孙中山,毛泽东称他是伟大革命的先行者。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民主革命就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则奠定了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基石,也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11)
孙中山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平等和自由付出了毕生心血,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精髓。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平等自由。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蕴含了民族平等、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的思想,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孙中山的平等思想,形成了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平等理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与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并成就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大革命家。他曾全力参加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拥护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他提倡恢复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再次实行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后期他提出新民主主义,开始发展并超越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毛泽东充分肯定孙中山的革命功绩,高度赞扬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产物,自1903年提出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作为进行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总纲而提出的,因而它始终与近代中国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政治观点对三民主义的诠释呈现歧义乃至附会与曲解。如何正确理解与评价三民主义在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各种政治观点的相互关系,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有意义的课题。贺渊的这部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戴季陶、蒋介石、汪精卫等对三民主义进行曲解篡改,将其异化为反共反人民的理论;以宋庆龄等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始终高举新三民主义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对三民主义加以升华,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真正实现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俄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真诚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所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不是在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 什市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孙中山及孙中山手创的三民主义和他领导的革命事业 ,是毛泽东一生著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述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关于辛亥革命、关于三民主义、关于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关于继承孙中山的历史遗产。所有这几方面的论述 ,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都同“五四”以来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毛泽东对孙中山的业绩、思想、精神、历史地位 ,一直是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和历史主义的眼光作出很高的评价的。他的不少论断具有开创的性质 ,体现了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如关于辛亥革命伟大功绩和失败原因的论断 ,关于三民主义发展阶段及其与共产主义关系的论断 ,关于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伟大先行者历史地位的论断 ,关于应当总结继承孙中山“珍贵的遗产”、“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的论断等。同一般学术研究相比 ,毛泽东的论述政治色彩突出 ,特别是关于三民主义的论述 ,可以说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同时对史学研究也具有启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是其革命思想的集中体现,民生主义则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将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民生主义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这一思想的缘由,再归结到其后南京国民政府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最后加以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他们都为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对于孙中山,毛泽东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他为“伟大革命家”、“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在他的著作、演说中,对孙中山的思想、实践与精神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透过这些论述,既可看出毛泽东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史识与史才,也可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气魄、胸怀与敏锐。一、毛泽东论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思想的精华是三民主义。对于三民主义,毛泽东作过深入而系…  相似文献   

10.
林琳 《广东党史》2016,(12):3-7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是三民主义的提倡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并发展孙中山民生思想,提出了民生建设新思想新理念,实现了民生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在史学界几乎人人皆知,而新三民主义概念的提出过程却鲜为人知。孙中山虽然在国民党一大闭幕词中认为,大会是“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但是他确实一直没有明确地把三民主义学说区分为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作出这一科学区分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起,到1940年1月毛泽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指导当时中国革命的最鲜明的、最具有战斗力的、最有感召力的革命旗帜,它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新民主主义是对新三民主义的捍卫、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纲领。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指导当时中国革命的最鲜明的、最具有战斗力的、最有感召力的革命旗帜,它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新民主主义是对新三民主义的捍卫、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条例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纲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政治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与性质、实现途径与方式、发展前途与历史命运等方面,探讨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全新认识."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虽然最终并未实现,但它却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的提出作了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根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过程中,孙中山积几十年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由革命之经验,创立了著名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对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入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鼓舞人民大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研究中,孙中山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民生思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在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后的今天,正确分析和认真总结孙中山先生的民生观,对不断加快民生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认知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始终秉承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局理念,有机结合了三民主义的革命性与救亡图存的现实性;科学对待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了坚持政党信仰的原则性与拥护革命三民主义的合理性;深入探究世界历史进程及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成功对接了三民主义新旧概念提出的创造性与真假区分的必要性;忠实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革命内核,有效互动了对三民主义革命理论的继承性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民权思想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不过,一般教科书对此都是笼统介绍。如谈及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只讲其基本内容为“建立民国”;谈及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只说主张国家权力“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其实,无论是旧三民主义还是新三民主义,其民权思想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一、五权分立 “五权分立”是孙中山关于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的具体设想,也是孙中山终生的政治主张。这种设想早在1902年就初步形成,到了1906年则更具系统。 当时,孙中山提出将来的中华民国宪法要创一种新的主义,“希望在中国实施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试权和纠察权(后又称为监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①这新设的“两权”,据孙中山1906年的解释是,考试权即“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要“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监察权除监督议会外,“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②由此可见,新设“两权”的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政治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与性质、实现途径与方式、发展前途与历史命运等方面,探讨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全新认识。“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虽然最终并未实现,但它却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的提出作了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研究与评析王秀兰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①在中国历史上,孙中山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