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诚信的缺失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瓶颈性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2019)》(CSMR)的民调数据,揭示了受访民众对政府官员及办事人员信任程度不高的现象,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主客观因素。结合北京市2019年推出的"接诉即办"改革,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重构民众政治信任差序格局的优化路径与策略举措。新时代加快政府治理思维转变,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对于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公信力问题的核心是政府信任问题,政府对公共权力的使用、对公共责任的履行、对公共伦理的践行、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及文化环境、舆论氛围和个体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认知政府的信任。要实现政府公信力提升就要进一步明确其主体地位,从政府与公众两个维度入手有效提升政府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是影响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政府的执政根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逐渐流失的问题,对政府声誉、政府执行力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均形成不良影响,而其根源主要是由政府权力制约机制缺失,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信息不透明等因素综合所致。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强化政府的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构以及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互动,并加强比较研究、实证调研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思考——以扬州卖地事件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提高政府诚信度的重要保证。然而。扬州市政府却因扬州卖地事件损害了自己的公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缺乏以民为本的理念。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科学发展的意识欠缺。因此,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行政理念,大力推进政府法治化进程,建立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及民众与政府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政府诚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以生态文明为依托。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规划先行、量力而行,坚持突出农村特色、弘扬民族文化,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和社会、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突出改革导向,激发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中国当下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念是影响中国当前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梳理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钥匙"。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其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为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淳安在快速推进城镇化、道路交通事业以及其它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政府征地而产生的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凸现,政府与被征地农民形成相互博弈的主体。在博弈中,政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博弈双方的互赢互惠。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贫困文化与低社会化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改造贫困文化.政府只有通过社会化主体的培育,提高农民的社会化进程,使农民获得现代性,完成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身份转变,才能最终达到彻底改造贫困文化的目的.因此,农村的文化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偶发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从而折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考量维度不一。根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政府公信力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政府廉洁公信力、政府诚信公信力和政治控制公信力,并分析它们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据此提出完善公共政策过程、全面惩治腐败、完善行政问责制和健全管理机制四条政策建议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辉 《求实》2008,(2):62-64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利益分化、政治分层、文化变迁以及全球化国际环境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重构应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客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增进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以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吉泓冰 《唯实》2007,(2):81-82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文明的范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对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阶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文明的范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对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阶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提高政府公信力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政府各项制度改革和建设的一块基石。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行使社会治理职能的生命线,体现的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主观评价。公共危机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需要在危机管理理念、危机管理法制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及地方政府公务员素质和民众参与意识等方面积极提高以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及其行政行为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度,是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标准。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自身职能定位不明确、政府依法行政存在不合理现象等。协商民主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民主理念,强调以平等参与、理性沟通的对话方式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问题,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协商民主视角下,从制度、政府和社会公众三大方面着手,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对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童星 《唯实》2013,(12):61-6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其中,社会建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必须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一、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二者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我们只知道狠抓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后来其顺序改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巴沂晋 《党史文苑》2014,(10):63-65
乡镇政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基层政权,其公信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当前,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现状堪忧。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升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也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从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视野来看,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其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当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政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政治的发展。在农村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农民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农民的政治意识对中国政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抑制和消除传统定势因素,才能促进农村的政治发展,保证农村的政治稳定,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张丽新 《世纪桥》2014,(6):13-14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有效进行、保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