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尝试。虽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但也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办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想,违反客观规律和经济法则。回顾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江泽民是幸运的。虽然经历“反右”运动和“大跃进”,却几次幸免,相对而言安然无恙。在当时遭受“大跃进”破坏的中国,上海算是一个相对繁荣的“孤岛”。江泽民和妻子每天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十分平静。历经风险的他们充满希望,等待那些破坏性的政治运动离去。可他们哪里知道,等来的却是一场声势更大、破坏力更强的“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时期国人社会心态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跃进”运动是一场大规模的带有全局性失误的经济建设运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 ,这场运动教训之深刻 ,影响之深远 ,时刻提醒着人们的关注。因此 ,本文尝试着从社会学的一个侧面对这场运动再加以审视 ,力求说明“大跃进”左倾决策的贯彻之所以非常顺利 ,除领导人的错误和组织上的行政干预之外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这种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着广泛的社会心态基础。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场运动 ,又可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一、忽视客观规律 ,贪多求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态中国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发展观反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首先就要反思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看.它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左”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能很快发动起来.群众的积极性又那么高?从社会思潮的角度说.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次重大失误,它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给我国经济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损失。我国学术界对此研究比较多,但对某个人在运动中思想变化的研究还较少,本文试对刘少奇在运动中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的、带有全局性的失误。山东的“大跃进”同全国一样,使山东的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挫折。记述山东“大跃进”运动的历史进程,分析其危害,总结经验教训,对开创山东...  相似文献   

7.
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是当时所谓的“新生事物”。1958年8月,伴随着人民公社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公共食堂在农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起来。公共食堂的命运是与如火如茶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伴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食堂也最终宣告结束。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到彻底终结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想通过“大跃进”走出一条在中国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通过人民公社探索一种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形式。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毛泽东一察觉到运动出现偏差,率先提出并带头纠正,以求运动健康发展。1958年11月2日至10日,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毛泽东在河南召开两次“郑州会议”,即是他发现并开始着手纠正错误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选择了赶超型的社会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理论上逐步形成“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1957~1958年的福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为了平息三大改造后期的“四过”问题引发的农村“闹社、退社”风潮。其结果是:一方面从理论上强化了“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压制了中共福建各级干部中比较实事求是的正确意见,为1958年的“大跃进”扫清了阻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在形式上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在执政实践中却承袭了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和社会动员方式,民主法制建设由向健全起步日渐走向毁损,错误形成“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备战运动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其实践中一环,两者互相交织,彼此促进,日益“左”倾,在“大跃进”和“文革”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1957年冬、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冬至1958年春,以水利化建设为核心,全国开展了一场全民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新农业发展纲要为纲领,以反“右倾保守”和反“反冒进”为指导思想,以政治辩论开路.运用大兵团作战.标志着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由此发动。这场运动所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新的发展战略理念和经济建设模式.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鉴于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研究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12.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大跃进”运动是在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和酝酿、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发动起来的。那么,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3.
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之际,毛泽东提出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并亲自发起了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讨论。讨论围绕着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法权的关系、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性质及表现等问题展开。随着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逐渐发觉和纠正,讨论没有深入开展下去。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是毛泽东追求其理想社会的一种方式,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对“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其及错误的表现、危害和影响认真加以考察、比较、分析,即把这场运动摆在一定的历史进程中去理解,给我们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第一,“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说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果从主观愿望出  相似文献   

15.
八大二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1958年5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全面发展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各种失误,直接发动了长达三年的“大跃进”运动。研究这次会议,对于加深对“大跃进”运动史的研究,总结它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1958年从农业开始,全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面对全国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浪潮,周恩来一年多来深入生产前线调查研究,一方面既为广大工农群众的建设热情所鼓舞、所感动;另一方面也对“大跃进”中出现的问题有比较多的了解,但限于认识的局限,加之此前1957年曾因“反冒进”而受到过毛泽东的严厉批评,所以在当时条件下,他的作为也就有限了。这一年中,周恩来的题词可能也是受“大跃进”的影响,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年,已知道的有近20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是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内容和与之相关的题词。1958年2月26日起,周恩来在乘船从武汉前往重庆途中对长江进行实地考察历时七天七夜。他曾在船上主持会议,多次讨论修建三峡大坝的问题。离船登岸前,为乘坐的江峡轮题词:“乘风破浪,鼓足干劲,为社会主义建设,力争上游。”5月25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与全体中共中央委员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同日,他为水库题词,第一次完整地题写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  相似文献   

17.
闽北“大跃进”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是“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其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希冀在一夜之间超英赶美,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社会。综观闽北的“大跃进”运动,应该说是有得有失,但是,失大大地超过得,最终是得不偿失。 在运动中,闽北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以高度的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忘我工作。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设施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创办了森工、造纸、钢铁、水泥等企业,社办工业也由此起步,初步改变了闽北工业极端落后的状况。按当时的行政区划统计,工农业总产值从1957年的2.56亿元增加到1960年的6.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从1.09亿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18.
1958年到1960年的“大跃进”号召全民土法炼钢,提出几年“超英赶美”的号召,是错误的,不但违反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而且违反了自然科学的规律。这些错误的教训应该吸取。但是,从建国以后到1969年建设的大中型企业,主要是重工业,2/3的项目是在这3年中开工的。这3年中,在钢、铁、煤以及轻工业各方面形成一大批长期起作用的生产能力。但  相似文献   

19.
龚格格 《学习导报》2013,(17):60-61
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经验不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提出一系列超常规发展的高指标,致使经济建设浮夸风盛行,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未经试点,全国农村普遍将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加以合并,大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发动“大跃进”运动以及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主观愿望是希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实现跃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业“大跃进”运动以“出经验”、“出典型”、“出问题”而闻名全国,也是运动的重灾区,记述和研究山东的农业“大跃进”运动的历程,分析其影响,总结其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